facebook pixel code

Emily乖群媽咪

不打針的過敏檢測

2008年04月18日
蘊釀了很久,今天終於去診所進行過敏檢測。

尹醫師是我們教會的會友,婦產專科醫師,開業已有廿餘年。有感於傳統西醫的不足,尹醫師後來又赴美進修,取得美國自然醫學會(ANMCAB)專科醫師的開業資格。

我今天做的是食物過敏檢測,透過儀器檢查看看有哪些(類)食物會讓我產生過敏現象。

所謂的食物過敏又分急性與慢性兩大類,急性過敏因為症狀明顯且發作時間快速(一般在2小時以內),所以罹患者本身很容易自我察覺,但此種型態卻只佔食物過敏人口的15-20%。

相反地,慢性食物過敏所佔的比例幾佔八成,但由於不具特異性症狀,且發作時間可延至數日之後,過敏者本身通常無法察覺。

因此,有人提出一種簡單區分二者的方法:知道自己有食物過敏問題者,多半是急性患者;慢性食物過敏者只會抱怨各種臨床不適的症狀,卻不知道症狀因何而來。

更詳細的過敏介紹,等有空再慢慢整理出來分享。

這個檢查不用打針抽血,只需要花費大約四十分鐘,在四肢都繫上帶子(另一端連接到電腦上),由電腦直接分析所接收到的身體訊息,再以程式予以解讀。

說到過敏檢測,其實還有一段插曲,是在懷小乖時的某次產檢發生的。愛女心切的我,第一次想要做一下過敏源檢測,跟醫生討論之後,在某次產檢時決定自費加抽一管血做檢查。

錢花了、時間也花了、血也抽了,結果,回去看報告時,醫生居然告訴我,檢查結果"確定"我有過敏現象,至於對什麼東西過敏,需要再抽一管血、再做一次更詳細的檢查(當然也要再付一次錢)!

哇咧∼做檢查前明明就已經說要檢查看看,到底是對什麼東西過敏,怎麼出來的結果只是告訴我我有過敏?!我有沒有過敏還需要特別花錢去驗嗎?

過敏是一種很主觀且依賴臨床症狀的病症,就算檢驗報告上沒有明列某物是過敏源(例如芒果),但是當事人如果每次吃芒果都會有反應,就必須以自體的反應為準。

反之,如果某物被列為過敏源,但是當事人吃了沒有明顯反應,其實就可以採取較寬鬆的做法,稍稍控制進食的頻率和份量即可。(同時也要留意觀察該食物可能是會造成自體慢性過敏,所以不易察覺)

那次的檢查真是讓我太生氣了,連帶地那家謝x柏婦產科也從此被我打了大叉叉,列為拒絕往來戶。

話又說回來,這次再度鼓起勇氣想做檢查,實在是最近季節變化,噴嚏常常打個不停,因為沒有其他感冒症狀,因此懷疑自己過敏又犯了。

整個檢查的過程也很順利,當場就可以帶回自己的檢查報告。問了醫生後知道,小小孩(像小乖和群群)也可以驗,但因為他們大概不可能乖乖地坐四十分鐘不動,所以會由診所人員當場剪一撮頭髮進行化驗,一樣可以得知過敏源。

想知道我的食物黑名單嗎?
順序是我排的,愈前面的就是愈令我震撼的,難怪我常常覺得有些不知名的不適,原來那就是慢性過敏反應∼

豬肉
羊奶
鱈魚
蟹肉
椰菜
捲心菜(cabbage)有譯作甘藍菜,又好像就是高麗菜
大麥小麥麵粉
穀類
胡蘿蔔
大豆
豌豆
扁豆
豆類
黑白斑豆(pinto bean)
洋李、梅子
綠橄欖
覆盆子,木梅
柳樹
石灰,酸橙
馬皮
忍冬花粉

最後這兩三項,說實話我也搞不清楚是什麼食物,先存而不論吧!

醫生說,上述這些慢性過敏食物並不是完全禁忌不吃(大概也做不到),但是要留意進食的頻率,最好錯開,每次吃了過敏食物後,最好讓身體有72小時去復原,以減少過敏的現象。吃的份量可以盡量減少的話,也有幫助。

呼,終於打完這一篇了。後續會再繼續分享跟過敏有關的個人心酸史!(心愛的食物不能吃,還不夠心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