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ily乖群媽咪

我家不過萬聖節

2009年11月07日
小乖和群群讀的不是美語學校,學校沒有因為這個節目,而把校園布置得鬼影幢幢,但是節日前的週四美語課,老師還是不免俗套地教了孩子一些萬聖節的名詞。

我沒有太大的反彈,畢竟校方要顧及的層面很廣,我常提醒自己不要當那種問題家長,所以只有在家教導乖群要有分辨的能力。

同時我也自己在心裡不斷對話,到底該如何表達對這個節日的想法。

當我第一次聽到小乖回家後提起萬聖節(Halloween),先是以一貫的冷處理語調(冷處理是指不要刻意強調),問她知不知道什麼是萬聖節。

然後再告訴她:萬聖節是外國人的鬼節。中國和台灣也有類似的節日,農曆七月也有人稱之鬼月,七月十五拜的也是鬼。

我問小乖:你喜歡鬼嗎?(對基督徒而言,承認鬼的存在,跟相信神的永能和神性,是一樣自然的)

小乖搖搖頭,我說"我也不喜歡",所以我們家不過萬鬼節。

上週參加品德讀書會時,君卿老師也對台灣跟流行在慶祝萬聖節的現象感到憂心。萬聖節的傳統是小孩走上街頭,向街坊鄰居說:不給糖就搗蛋,給我糖!!給我糖!!

這種口吻與行徑,根本就是品德開倒車,真想不透為什麼有這麼多學校、安親班的老師樂於鼓勵小孩這樣去做。


每年11月1日就是所謂的『萬聖節』 (All Saints Day) 。西元前五世紀愛爾蘭的凱爾特人,他們的新年是在每年夏季結束的時候,就是10月31日那天。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人,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跟台灣拜好兄弟很像吧!)

因而,在宴會結束,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免災禍。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餵飽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農作物及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現今我們知道的萬聖節。

老師鼓勵我們去思考,照單全收地去過萬聖節,難道就是國際化、全球化的最好選擇嗎?學習西方文化為什麼就要認同這類的風俗?

雖然即便在美國,萬聖節也已經是個過度商業包裝的節日,但是在台灣過萬聖節就代表體驗美國文化嗎?

希望將來可以有愈來愈多的家長,勇於向過度強調萬聖節的安親班、幼稚園反應,至於如果要讓孩子有個參與裝妝遊戲的機會,大可以選擇其他節日或名目,不一定非要趕在鬼節湊熱鬧不可。

刻意晚一週才寫這篇日記,不吐不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