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ily乖群媽咪

感恩節的由來

2009年11月21日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2009年是11月26日)是美國文化中相當重要的傳統節日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我個人覺得,與其教孩子裝神弄鬼、上街要糖地認識Halloween Day"萬聖節�萬鬼節",來接觸美國文化,拓展國際觀,倒不如介紹感恩節,讓孩子從小常存感恩的心。

北藝大的這家餐廳,餐桌上的節慶立牌寫著:邀請您心中的印地安人,來寶萊納享用感恩節大餐。

以下是從網路上蒐集來的感恩節典故,預備未來一週當作故事題材,說給乖群聽。


誰是你生命中的印地安人呢?
****************************************


感恩節的由來,主要是沿襲早期移民至美國的清教徒,在豐收後感謝上帝的慶典活動而來。


17世紀初,因英王詹姆士一世獨尊英國國教,極力排斥逼迫其他宗教的信徒,一批自稱為清教徒的人為逃避迫害,輾轉流亡到荷蘭,幸得一群探險商的資助,在1620年的初秋,搭上了「五月花號」貨船,來到一個遙遠陌生的新世界。

第一年由於當時的美國尚未開發,所以新移民的生活相當辛苦,就在絕望之時,遠方飛來一群火雞,使新移民絕處逢生,視之為上帝的恩典。

憑藉著信仰與勇氣,新移民熬過了第一個冬天,但由於環境的不同及求生技能的缺乏,生活仍十分無助,這一切都讓在林後觀察許久的印第安人Squanto和Samoset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決定向他們伸出援手,一句真誠的「歡迎」開始了這段跨族群的友誼。


Squanto教導新移民狩獵、捕魚、種穀、建屋…種種印第安人幾千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經驗,讓這群新來者能夠順利地適應新環境。

那年(1621)的秋天,新移民的情況不僅有了明顯的改善,豐富的收穫還足以供應一季的寒冬,多年的苦難與流離,終於在這新的土地上得到了美好的回報。

為了表達心中對神的感恩以及印第安友人的誠摯相助,新移民的領袖特邀Squanto,Samoset,Massasoit及其家人共同慶祝豐收的成果,盛宴延續三天,期間還簽訂了友好和平協議,協助新移民在Plymouth建設新市鎮。這就是日後所稱的第一個感恩節,而當時的一些食物,如烤火雞、南瓜派、玉米麵包等,也逐漸地成為這節日的傳統菜餚。


到了十九世紀,感恩節已在新英格蘭區成為一項重要的風俗,在1863年由林肯總統宣布為全國性的節日。

最初感恩節是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直到1941年國會法案將其更改為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之後,感恩節不僅成為美國傳統全家團聚的日子,更是冬季節日的序幕象徵。



美國人過感恩節主要是家人團聚,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不住在同一個城市家庭成員都要在感恩節前回家團圓,很像中國人的農曆春節。新聞媒體報導說,感恩節假期也是美國航空公司最緊張的時候,飛機幾乎班班客滿,還常常會出現班機誤點的情形。可是,為了和家人團聚,共度節日,人們大概也是心甘情願的。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火雞都已經成為感恩節的象徵了。另外還有一些傳統菜餚,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南瓜派等等。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

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

在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美國,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

值此節慶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充分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