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妤娃媽咪

防震須知

2006年12月26日
地震時的緊急措施:

室內:

1.遠離窗戶、玻璃、高的家具,迅速躲在堅固的桌下或高度較矮且重心穩固的家具下方,或靠站在內牆柱子邊,隨手以棉被、座墊、安全帽保護頭部。
2.迅速熄滅瓦斯及煙蒂或其他火種,關閉電源,避免地震引起的間接災害。
3.除非房子老舊或屋外有大片空地及房屋已出現嚴重裂痕者,否則留在室內比室外安全。
4.住在大樓或公寓,避難食物搭乘電梯,搭乘電梯有被震落的危險,或因停電而受困。
5.地震時身處公共場所,勿驚慌奪門而出,以免混亂而發生踩傷及擠傷的情形。
*** ( 到底是該躲在家具下或者是家具旁目前說法不相同 ) ***
室外:

1.在人口密集的都市,發生地震時如正在室外,應儘速進入室內,注意可能掉落的招牌、花盆、玻璃等,如正走在陸橋、地下道,應儘速離開,更要遠離建築工地。
2.地震時正在行車中,應立即減速停車,將車停靠在安全島的一邊,等地震過後再開。
3.在郊區行駛的車輛,地震時不要進入長橋、堤壩、隧道,如已進入要儘速離開。
4.地震時,當你在山崖邊或山崖下面,如有小落石,這是山崩前的警兆,一定要快速穿過或離開。
5.地震時,在河堤或海邊要儘速離開,居住海邊民眾,如發現地震後海邊有急速退潮現象,顯示海嘯將要來襲,應迅速往高處避難。

地震強度的大小,與震源釋放的能量大小不一定相當,因為各地地震震度隨離震央的距離而不同。另一種表示地震大小的程度,稱為地震規模(或芮氏分級). 地震規模是以地震本身釋放能量得大小來分級,不因測站與震央之遠近而改變其值。

零級(無感地震):地震儀有記錄,人體沒有感覺。
一級(微震):靜止中或對地震比較敏感的人可以感覺到。
二級(輕震):門窗搖動,一般人均可感覺到。
三級(弱震):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懸掛的東西搖擺,靜止的汽車明顯搖動。
四級(中震):房屋搖動劇烈,不穩的東西會傾倒,較重的家具會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五級(強震):房屋牆壁龜裂,駕駛汽車的人可感覺,重家具可能翻倒,設計不良的建築物會損壞。
六級(烈震):重傢俱翻倒,房屋倒塌,駕駛汽車者嚴重受擾,井水發生變化,鐵軌扭曲。
七級(劇震):山崩地裂,地層斷陷,地面顯著裂開,房屋與大樓倒塌,建築基礎破壞。


一九九九年九月廿一日凌晨的一場「集集大震」,促使我國中央氣象局對地震震度分級作了檢討。中央氣象局地震站於集集大震發生時,曾於集集附近測得0.989G、南投測得0.983G,這兩個數值都大於六級地震0.25G的震度階數倍,也就是說,地面的震撼程度相差了數倍,但一樣是六級地震。也因為這樣,不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麼這次地震震撼程度那麼大,卻和前次感受程度不怎麼大的地震同樣是「六級」。為解決這樣的問題,中央氣象局決定將現行六個級數的地震震度修正為七個級數,讓地震報導更能反應真實的情況。新增修的是將0.4個重力加速度值以上的震度列為七級地震,名稱定為「劇震」。這樣的分級,將使我國的地震報導更為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