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腕龍媽媽

[分享]創造需要時間

2013年01月09日
最近認識一對有意思的夫妻。先生是德國人,說得一口流利中文,本來主攻音樂在德國樂團演奏黑管;後來對物理有興趣轉攻物理碩士,對中文有興趣就來台灣學漢學,現在自己創業,做的是很環保前衛的風力發電。

太太是台大法律系、德國法學碩士高材生。這位高材生犧牲了一切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和餘裕,經歷過艱苦又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但當她認識德國的朋友時,「感覺自己過去是被騙了!」因為她發現,德國人從小學到高中,只上半天課,多數人沒有補過習。可是德國大學生們知識廣博,生活多元豐富,思考問題的觀點和看法,也能深刻有創意。

「他上學K書的時間不到我的一半,但他會的事情是我的好幾倍!」台灣太太如是說。在台灣朋友們一陣「長他人志氣」的討論中,德國朋友回應:「想事情是需要時間的啊!你們花太多時間要學生趕快『複製』課本裡的東西,但都沒有給小孩時間『創造』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簡單的一句話,道出我們今日台灣產業轉型的困難,也是教育體系應該要改變的核心。

即使十二年國教已經如此喧騰的展開,想要釋放中學的教育,但家長和老師們,還是戒慎恐懼的,深怕孩子「不夠辛苦」,將來就會「沒有競爭力」。

問題是,這樣的「辛苦」模式:把營養不良的教科書,一字不漏吃進去,再用貧乏的測驗卷,讓學生原封不動吐出來,究竟能培養哪種「競爭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