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赤雪

利士曼原蟲症 爆本土首例

2007年04月24日
資料來源:http://apple.1-apple.com.tw/

利士曼原蟲症 爆本土首例
白蛉叮咬傳染 侵內臟恐喪命


【高麗玲╱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發現,一名從未出國的五十七歲婦人感染利士曼原蟲症(Leishmaniasis),是國內首例本土個案。因擔心此病有在台傳染可能,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不排除到該婦女住處進行疫情調查,也將在兩岸往來頻繁的金門、馬祖監測病媒蚊。

利士曼原蟲症 爆本土首例_img_1(圖1)
婦女染利士曼原蟲後,鼻頭潰爛醫師鐘文宏提供
圖片: 1 / 2


罕病難醫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鐘文宏、楊麗珍及中央研究院生醫所研究員李旭東,已將此病例投稿至國際期刊。利士曼原蟲會侵犯皮膚、內臟,若侵犯內臟又稱黑熱病,嚴重恐致死;估全球三億五千萬人是高危險群,每年新增兩百萬例感染,主要疫區在中南美洲、非洲、中國東南十一省(含廈門)。
鐘文宏指婦人住桃園拉拉山,去年鼻子及大拇指潰爛,切片發現是利士曼原蟲,請研究此蟲近二十年的李旭東鑑定後確認。白蛉為利士曼原蟲症的傳染媒介,白蛉叮咬帶利士曼原蟲的動物或人,再叮咬人即會傳染,但以往調查顯示國內現有白蛉應不會傳播此症。



婦感染途徑成謎
婦人發病前,家中三條狗之一暴斃,院方為她家人及狗抽血未發現感染,且她居住環境按理應無白蛉,感染途徑仍是謎。因國內極少見此症,並無治療的第一線用藥五價銻,接觸一家藥廠後發現已停產,只好先以其他寄生蟲藥治療婦人半年,改善但未根治。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說,曾有二名未出過國的原住民感染此症,但感染原因不明,李旭東指兩人不算本土確定病例;四十年前另有一批輾轉自中國來台的軍人感染此症,是否白蛉叮咬他們後傳染則有待調查。
林頂說,若現有替代藥物療效不佳,可代為進口五價銻,必要時會儲備藥物。



利士曼原蟲小檔案
來源:已知30多種利士曼原蟲,其中21種可感染人和動物,全球約3.5億人為高危險群
傳染:「白蛉」叮咬感染的動物或人,再叮人傳染
症狀:皮膚出現結節,發燒、肌肉萎縮、脾腫大等症狀,分皮膚型、黏膜皮膚型、內臟型,內臟型又稱黑熱病
治療:
˙輕微皮膚感染可自行消退
˙局部皮膚病灶可手術切除、用藥治療
˙嚴重皮膚感染或侵犯內臟時,用五價銻治療,但部分人僅能控制病情
資料來源:醫師鐘文宏、疾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