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軒♀宸~拔拔

[好文]大自然裡的髒寶貝

2008年03月28日
[好文]大自然裡的髒寶貝_img_1點閱人數:人


大自然裡的髒寶貝  作者:陳安儀

星期日,小姑約了我,替她的網路商店拍新款的秋冬孕婦裝照片。我家兩個、加上小姑的兩個,再加上好友小樺「寄」在我家的兩個,一共六個小孩,吵翻了天。好心的阿姨為了讓我們專心工作,帶著六個小蘿蔔頭去公園玩了一小時,回來不支倒地的躺在沙發上。孩子們團團圍繞著我們,讓我們無法順利拍照,於是我下令:「去院子挖蚯蚓!快去!」

孩子們一聲歡呼,領了水桶杓子,飛奔去院子裡挖蚯蚓。

一個小時後,我們工作結束,我檢視了一下六個孩子。

我家女兒是冠軍!一件灰色洋裝全毀,和了水的泥巴重到讓裙擺都往下墜,頰上、髮上、兩隻腳上全都是泥。她很得意的說:「老師說,要抓蚯蚓就要灌水啊!」我一看,慘了!院子半毀,阿嬤種的的菜有一半都淹沒在在水裡。她驕傲的展示雙手給我看:「媽,我很髒吧!」

我看了看其他四個小孩。小樺的兩個也都很髒,滿身賤滿了泥。我那龜毛的四歲兒子看起來出奇的乾淨,原來他早已經將剛剛玩髒的部分洗乾淨,還自己去換了乾淨的衣服。小姑的兩個小孩看起來有點焦慮,但還算乾淨,原來他們只敢用指尖去試著挖一點點的泥,並且從頭到尾踮著腳尖、不敢碰到泥水。小姑很得意的說:「哈哈!我就知道,他們才不敢給我玩泥巴!」

我只是微笑。我很高興看到我家的髒寶貝,是如此的髒!她臉上的泥巴跟燦爛的笑容告訴我,她玩得真的很開心。

我想到前幾個月,我們幾個媽媽約了到宜蘭去玩。到了溪邊,一看到清澈的溪水,女兒二話不說,火速換上泳衣,「砰」的一聲就跳下了水!然後在溪裡撈小魚、捉豆娘、水蜘蛛,甚至,她竟趁我不備,把穿著便服的我也「砰」的一聲,推下了水!

而另一個小女孩,卻站在岸邊,捏緊了衣角,猶豫的不敢下水。我鼓勵她:「來啊!下來玩水啊!」她拉著衣服,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看著溪水說:「可是我的衣服會弄濕。」我說:「那就脫掉啊!」她又猶豫的看了看四周說:「可是我媽媽說,這樣不好看。」我笑了:「這裡沒有人啦!沒關係的!」最後,她拉緊衣角、在岩石上小心翼翼的邁步,決定坐在岸邊玩就好了。至於小女孩的弟弟,帶著好幾輛「湯瑪士」小火車,別說溪水了,甚至連溪邊的階梯都沒有走下來。

我很為小姊弟倆惋惜。因為,連我那很愛車子的兒子,在看到了溪邊亂石之後,也立刻揚棄了那幾輛平常玩不到的湯瑪士小火車,投向了溪水的懷抱,興奮的去捉蝌蚪、挖石頭去了!我因此而確定,一個領略過大自然魅力的孩子,絕對不會認為,湯瑪士小火車比溪水好玩;或是芭比娃娃比沙灘有吸引力!只有不曾領略過大自然之美的孩子,才會視而不見空谷幽溪裡的青蛙、可以染指甲、吸花蜜的野花、高大的榕樹、滿地的落葉、飛舞的蝴蝶、隨處可拾的草莖,而竟不知道可以玩什麼!

大部分的媽媽,大概都跟我的小姑、跟那位怕小孩脫光衣服不好看的媽媽一樣吧!讓「弄髒」、「弄濕」、「不好看」、「危險」「細菌」,成了小孩的緊箍咒,剝奪了孩子親近大自然的快樂,也讓他們天生的驚奇與敏銳在限制裡消失。他們將在五歲以前,變成一個不再享受大自然美麗、失去對大自然敬畏、貧瘠而制式的,文明人。

女兒週五下午參加的自然課很有趣。當老師第一次要求他們:「脫掉鞋襪」時,幾乎有一半的小朋友不願意。「地上好髒!」「我不喜歡濕濕的!」當老師要求他們「就地坐下」時,也有一半的小朋友有意見:「我不要!地上有土。」當老師要求他們從草坡上滾下來時,有幾個小朋友明顯的猶疑:「地上很多草會黏在我身上耶!」

曾幾何時,「泥土」變成細菌的代名詞?曾幾何時,我們在意孩子們的衣著美觀,更甚於他的快樂?

「髒」這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是心理因素大於實質問題。我小姑有嚴重的潔癖,她只要一看到我家的地板有灰塵或是頭髮,就會立刻拿起吸塵器來清理。她對於我不介意孩子穿著外出服上床滾,覺得不可思議:「妳不覺得那很髒嗎?」她嚴格的要求孩子一上車就要脫鞋,怕他們不小心踢到汽車坐墊。她要求男孩尿尿完要拿衛生紙擦小鳥。對他們家的小孩來說,玩泥巴、打光腳在外面踩,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我認識的另外一位媽咪,則是認為細菌無所不在。去他們家玩,一進門一定要先用酒精消毒雙手,上健寶園的課,有寶寶咳嗽感冒,她會去質問家長:「妳怎麼可以帶生病的寶寶來公共場合?」只要到有草的地方,就一定要噴防蚊液;只要有太陽,寶寶防曬乳液就像烤乳豬一樣一層一層的抹不停。陌生的昆蟲跟動物,當然更是拒絕往來戶!

事實上,野生動物就一定危險嗎?灰塵真的髒嗎?泥土真的髒嗎?弄濕了一定會感冒嗎?不穿襪子一定會著涼嗎?曬太陽就會受傷嗎?被蚊子咬兩口會很嚴重嗎?坐公用馬桶就一定會生病嗎?地板碰到了彩色顏料、衣服碰到了食物醬汁,就一定不能忍受嗎?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跟我們想像中的細菌作戰罷了!

在某一堂的自然課裡,我們去的是陽明山附近的一片大草坪。老師要孩子們脫光了鞋襪,在草地上翻滾,又鼓勵孩子們爬樹。我很高興的看到我的女兒毫不遲疑的脫光了鞋襪,手腳並用的像小猴子一樣,飛快的爬上樹去,高高坐在樹幹上,興高采烈的跟我揮手。在老師要求的獨處時間(不能說話、要跟同伴分開),她毫無懼色的立刻拋下同伴,一個人遠遠的跑到了小山丘上,拿著她的繪圖本,專心一意的畫下她心中的美景。在自由時間,同伴玩起紅綠燈時,我看到她以沙包當枕,遠遠的躺在陽光白雲下,竟沒有加入孩子們的遊戲。

那天回家後我問她:「妳為什麼沒有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紅綠燈呢?」她回答我:「嗯,紅綠燈我在學校常常玩啊!可是今天,我覺得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好舒服喔!我很想多躺一會兒。而且我覺得那裡很美。」我問她爬樹好不好玩,她說:「好玩。其實如果不是老師說『時間到』的話,我也想在樹上多坐一會兒。我很喜歡坐在樹上。」

突然間,我有一種深深的感動。看著她紅潤的臉頰,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小孩。她不是頭腦很棒,她不是功課很好,她不是超級聰明,她只是大自然理的一個髒寶貝。一個到哪裡都輕鬆自然、不怕獨處、不畏陌生、可以很快適應環境、解決問題,並且感受得到大自然的美與驚喜的,我的髒寶貝。



♡╮隨想╭♡

一直很欣賞陳安儀的文章,她所言一點也不假,想想自己也是會告訴小孩這不行做、這會有細菌、這會弄髒衣服等等話語,以前小時候自己不也常到外面去玩,弄得髒兮兮的,現在卻阻止自己的小孩接觸大自然,最後一段寫得真好,值得醒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