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ㄚ宣&阿誌ㄟma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產檢報告

2010年07月29日
公開
69

趙醫師說我子宮頸已開2公分隨時有可能會生ㄌ~請我回去準備待產的東西! 自然生產的併發症絕對比剖腹生產來得少 自然產vs.剖腹產優缺點比一比 自然產 相較於剖腹產,自然產的子宮感染機率、傷口感染機率、嚴重出血機率、泌尿道感染機率皆較低,產後恢復快,產後改善痛經效果好。 剖腹產 相較於自然產,剖腹產將來引起尿失禁、骨盆腔損傷的機率 雖然在生產過程中,孕婦會經歷較多的煎熬與付出, 但是等到胎兒娩出時,內心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並且自然生產恢復較快, 產後可以很快下床,和寶寶接觸的時間較多,更容易培養親子感情。 相反的,接受剖腹生產的孕婦由於恢復較慢,且傷口較痛,約2∼3天後才能下床 因此我們在此呼籲,孕婦如果在產檢正常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自然生產的方式。 自然產生產過程 一、第一產程:子宮規律收縮到子宮頸全開。 以子宮頸開的速度可再區分二個時期 潛伏期:子宮頸規律收縮到子宮頸開兩指(一指=2公分),進展速度很慢,有時會多達十幾個小時。 活動期:子宮頸開兩指至子宮頸全開,此階段子宮頸開的較快,通常產婦感到會很痛,這時可以打止痛針,通常子宮頸開兩指之後就收住院。可再分三個階段:加速期、最大傾斜、減速期,減速期是指子宮頸開四指半到子宮頸全開,此時胎頭準備下降,產婦要預備用力將寶寶娩出;若是經產婦此時大多可以用力將胎兒娩出。 產兆: 規則子宮收縮:子宮收縮未必會產生陣痛,有的會腰痠或根本不痛,所以子宮收縮應是肚子緊繃、有硬硬的感覺。所以孕婦接近預產期時有腰痠的現象,可以摸摸肚子,若有以上的感覺就是子宮收縮。 落紅:只要有落紅的情形就必須趕緊到醫院,醫師會依落紅量的多寡進行診斷。 破水:有人是進產房後破水,有人是在家就破水,破水時間不一定。若是在家破水必須馬上送往醫院,以免出現臍帶脫垂、感染的情形。產婦破水後,若預計18小時內未能順利將寶寶娩出,就必須給予預防性抗生素。 二、第二產程: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出生。 三、第三產程:胎兒出生到胎盤娩出 PART2 輔助生產&催生 輔助生產 「輔助生產」是針對產程已經進展至某種程度的產婦,進行輔助性分娩,可使用產鉗及真空吸引,但產鉗目前已經較少使用。由於已經進入產程,所以醫師會 進行內診評估子宮頸擴張及柔軟程度,以決定是否適合進行。需要進行輔助生產的情形如下: 胎兒狀況不佳。 產婦無法用力或用力不當,導致子宮收縮功能不好,無法順利將胎兒娩出。 胎方位不對:胎兒的臉朝下是最好生的方位,若胎兒的臉朝上或仰臉,較無法順利生產,會影響產程進展。 催生或引產 子宮收縮尚未達到生產條件時,使用人工方式達到分娩的目的,稱之為「引產」或「催生」,目的是確保產婦與胎兒的安全,催生方式可分為機器及藥物兩類,若有緊急的狀況,以保護產婦生命為優先考量。 結語 催生不一定會成功,有時催生一段時間,產程仍沒有進展,可能是子宮對催生劑敏感度差、骨盆狹窄或是產婦怕痛,使得骨盆肌肉無法放鬆。若催生失敗就必須進行剖腹產;而且催生並不是今天進行隔天就胎兒出生,有時有催生多天的情形;目前健保對於生產是給付三天,住三人一間的病房,若是催生的產婦可以多給付一天費用。 剖腹產 何謂剖腹產 「剖腹產」是婦科常見的分娩手術,是以手術的方式切開腹壁和子宮壁,將體重達到500克以上的胎兒娩出,並且於胎兒取出後,直接清理子宮內胎盤及胎膜等,術後縫合傷口即可。 必需剖腹產的認知 剖腹產的施行,最主要還是為了幫助一些因為身體上有病理原因而無法自然生產的婦女,能平安生下胎兒的方式,所以,除了自然產中有臨危現象以及母體及胎兒有以下幾症狀而經醫師認定需要進行開刀手術剖腹產外,基本上醫師還是不建議無任何病理的產婦施行剖腹手術,因為非特殊原因的剖腹產比起自然生產所帶來的危險性其實是更高的,加上產婦的恢復會較慢,住院時間較長,花費也較不經濟。 減痛分娩的方式 拉梅茲減痛法 拉梅茲減痛法又稱為「心理預防法」,基本上是讓孕婦在生產前做好心理準備,不但對於生產有正確知識及態度,在懷孕七個月時進行呼吸技巧的訓練,應用在生產的過程中,能轉移對疼痛感的注意力,適度放鬆肌肉,有助產程的順利進行。 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是產科運用來減低孕婦生產時的產痛使用,通常由孕婦本身考量是否需要此一項目來協助生產,當產婦的生產時間過長時,疼痛過於劇烈,為避免影響到產程的順利,以及母子的健康,醫師也會建議使用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的過程為在覆蓋脊椎外圍的地方,置入一個透明的小軟管,注射適量濃度的局部麻醉藥及止痛劑,(正確的用藥量並不會影響到胎兒)由於此處是負責傳導產痛的微細纖維神經,而麻醉可以阻斷傳遞痛覺到中樞,使媽咪在生產時可以減低疼痛感,但卻不影響較大神經的功能,所以四肢還是可以自由移動,只是感覺到肚子不再有明顯的子宮收縮疼痛感。 一般來講,有決定要實施無痛分娩的媽咪,專業的麻醉科醫師會在其預備生產前進行施打,初產婦的子宮頸開了2指半(約4公分),以及經產婦開到2公分以上就屬施打的適當時機,若是子宮頸未達一定程度就太早施打的話,則有可能會影響產婦的第一產程,施打後,產婦應禁食。無痛分娩並不是完全將產痛除止,而是有效的降低產痛感,但為了在正式生產時不會影響產婦用力的節奏,醫師通常都適時控制劑量,讓它減少一些才不會讓媽咪因為太無痛感了,而無法掌握生產時用力的方式,不過,無痛分娩因人而異還是會有些許副作用產生,例如暫時性的發抖、嘔吐感、抽搐、低血壓、感染以及少見的疼痛等現象,但遇有脊椎方面疾病的產婦,如脊椎側彎以及長骨刺者,皆不適用於無痛分娩。 目前由於健保並不給付無痛分娩的項目,所以施行的媽咪必須以自費支付,價格平均在6000元以上,詳細收取費用要諮詢各大醫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