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ㄚ宣&阿誌ㄟma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半年節~要吃湯圓

2009年08月05日
公開
27

http://tea.kcjh.km.edu.tw/~tch03/contg/contg-3.htm#6 1. 半年節:農曆六月初一,稱為半年節,即稱為一年之一半。是日,祖籍漳州者,以紅麴、米粉為湯圓,稱「半年圓」,以之祀神祭祖,拜謝上半年之保佑,並祈求下半年之平安。食湯圓,取意圓滿平安。一部份人改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拜半年節。泉州籍民,不祭。 開天門:同日清晨,為「開天門」,東方甫白.參拜寺爾,祈福息災「補運」。補運,平時為每月初一、十五日為例,而於此開天門日最盛。補運,供拜米糕〈甜糯米飯〉,上排放乾龍眼〈福圓〉,所排福圓,周圍為家眷數,中央一粒為家長之意,中央或排煮熟之雞蛋。祈願後,剝其殼,謂「脫殼」,取意拔惡運,為吉祥之意,而由家人各食其一。拜畢,米糕上撒神爐香灰,及插香火攜回。此日補運,俗以早晨越早越好,因而一清早,寺廟極擁擠。 曝龍袍:農曆六月六日。即為古來之天貺節,北宋真宗時,以天書降於是日,故名。各家多於此日,曝曬衣物書畫,謂之「匙黴」。梅雨期,衣物易生濕霉,立夏後,於此時晒物,可除蟲害,此俗稱「曝龍袍」。本省,老人家於此日晒壽衣。 觀音媽生:農曆六月十九日為觀音佛祖誕辰。民間,或於農曆二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十一月十九日,舉行例祭。是日,奉祀觀音之寺廟齋堂,供齌禮拜。婦女多往寺廟,供奉水果、壽桃、壽麵,燒壽金。此日,又以金牌銀牌,刻觀音名字,稱為「觀音媽絭」,以之佩於小兒頸上為神護。俗諺云:「六月十九,無風,水也哮」,意即:此日為「風颱旬」,無風也有雨。 2. 進入農曆六月,也是一年的一半了,因此農曆六月初一又稱為「半年節」。對「半年節」這節日較為陌生。「半年節」,對福建漳州較為重視唯泉州人不祭,現在由福建漳州籍在台的住民仍有部份保留這項故鄉的舊俗,在半月節(農曆六月初一)這天,會用紅麵•米粉做成紅湯圓,稱為:「半年圓」,煮熟後來祭祀神明及祖先,來感謝諸神佛與祖先上半年的庇佑,再來祈求下半年能平安順心。現有一部份人把「半年節」的祭祀改在六月十五日這天。 依習俗,本日清晨,民間俗信認為是「開天門」的日子,所以在清晨東方乍白之際,(寅時)各家除在家祭拜神佛祭祀祖宗外,會趁此佳辰補運。補運大都攜家帶眷前往附近廟宇祭拜,補運。 到廟裡祭拜,補運供品最主要為米糕,桂圓,煮熟雞蛋。將桂圓及雞蛋排於在米糕上面,家中有多少人就排列多少粒桂圓,排成圓形,圓形中央只放一粒代表一家之主,周圍為家眷數。祭拜後將祭拜的過的煮熟雞蛋剝殼由家人各食其一,意;「脫殼」拔除惡運,最後在米糕上撒上向神佛求的神爐香灰(古例,筆者不贊同,心誠則靈,應可改變這項古例,或者可在米榚上包上保鮮膜香灰意思少許撒上即可),並在在祭拜米糕上插上三柱香攜回,米榚回家後食用。這就是福建漳州的民俗祭祀活動「半年節開天門補運」。今天的祭拜補運,依俗傳祭拜時間愈早愈好,而且也很應驗。 在民間,諺語:「六月初一嗚一雷止九颱,七月初一嗚雷必有風颱」,這表示說如果在農曆六月初一這天有打雷的話,就可以壓住很多颱風的形成,在今年中就會少受些風害,而如果在七月初一這天有打雷,那今年颱風相對也會增加。 這些諺語:我們不知道是如何流傳其根據及準確度又是如何,在現代的科技裡是不會信服的,但,在舊社會中也只能以老祖宗們的經驗判断預測這些天象,來作為未來日常生活,耕種的依據。如果可以花點心思去收集這些「古諺」加以整理去應證,或許可以發覺老祖宗們以什麼來做為根據而留下這些「諺語」,其準確度又如何了 3. http://blog.yam.com/danxin/article/15705990 4.天貺節補運 ... 天貺節補運農曆六月六日稱為「天貺節」,相傳是開天門的日子 ,會有天書降世,賜福百姓。 善男信女會在入夜後,備牲醴、燃點香燭,徹夜不眠,祈求息災補運 。 ... 補運用的必備供品是米糕,米糕上要加放十二個帶殼的桂圓 ,代表十二元辰,另加一顆煮熟的雞蛋,代表本身運程 , ... 中國古代的舊歷六月初六日,有一個節日名叫「天貺節」。貺,是賜贈的意思。此節始于宋朝。相傳宋真宗趙恒非常迷信神仙,有一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並且要老百姓都相信他這一派胡言,所以定這天為「天貺節」。貺,是賜贈的意思。這個「天貺節」,雖然是由皇帝的「旨意」而定,當時沒有人敢反對它,但是它沒有群眾基礎,隨著歲月的流失,早已被人們拋到九霄雲外了。  這一天還有另外一種風俗,恰如沒有號令的號令,長久地,普遍地支配著從皇宮到民間群眾們的活動。這個活動的內容十分豐富,如果歸納起來,卻都與「太陽」和「水」有關。  這一天,在皇宮里要曬「鑾駕」、曬「龍袍」;貯存明清檔案,實錄、御制文集的皇史要曬檔案、書籍;各寺廟裡要曬所藏的經卷;知識份子要曬所收藏的書籍、字畫;藥店裡要曬藥材;商店裡要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民諺:「六月六,家家晒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種衣服。因此,有的地區叫「曬衣」、「曬衣節」、「曬伏」(即伏天);寺廟裡叫「翻經節」。各自所曬的物品盡管不同,目的倒是一致的,就是消除蠹虫蛀蝕。這個風俗是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夏天是蛀虫的殖時期,適時地利用熾熱的太陽熱能予以曝晒,可以殺死虫子和早卵。所以這一風俗至今仍在民間流行著,但不只限于六月初六這一天罷了。  在北京,這一天還有個洗浴的風俗。過去,在宣武門西城根一帶建有象房、演象所,還在護城河上修了洗象池(至今此處仍有象來街,名稱即由此而來)。每年六月初六日,「鑾儀衛官以旗鼓迎象,出宣武門浴響閘,象次第入河,如蒼山之頹也。」清朝天文學家王士禎的《都門竹枝詞》:「玉水輕陰夾綠地槐,香車筍轎錦成堆。千錢更賃樓窗坐,都為河邊洗象來。」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群眾參觀洗象的盛況。此外,「每歲六月六日,中貴人用儀仗鼓吹導引,洗馬於德勝橋之湖上,三伏皆然」(見《燕都遊覽志》)。《都門雜詠》:「古潭(注:積水潭)連內苑,御馬洗清流。夾岸人如蟻,爭看獨角牛(注:馬隊後有一獨角青牛)。這也真實描寫當時的盛況。至於市民,在這一天婦女要洗髮,據說這天洗髮可以使頭髮不膩不垢。市民養的狗貓也放到河裡去洗浴,所以這是一個講衛生的好習俗。{註 翻經節} 三、天貺節   天貺節的別稱很多,六月六、回娘家節、蟲王節、曬書節等等,可見其起源的多元和內容的豐富。   “天貺”原為道教稱謂,即“天賜”之意。這個節和中和節一樣,是一位皇帝所定,這個皇帝就是宋真宗,《宋史-真宗紀》曰:“真宗四年,詔以六月六日天書再降日為‘天貺節’。”此節僅限于偽托“天書封祀”,故該節逐漸演變為“六月六”節。   因為有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民間又人為當天是龍曬鱗的晴朗日子,整個節氣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霉,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曬。所以有曬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同時也把小狗、小貓等寵物轟下水洗澡。   此日亦為曬經日或曰曝書日。相傳唐僧取經回時曬經,故稱。是日,各寺院照例翻曬經書,民間亦有“翻經會”之俗。   民間認為六月六日也是蟲王生日,是日聚會于蟲王廟、土地廟,宰豬羊供奉蟲王,祈求免除蟲害。   六月六時,婦女沐發潔身,又正當夏閒,所以常在此日回娘家。此俗也有傳說為依據,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孤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後,星夜趕回娘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裏,闔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娘家的節日,也稱為姑姑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