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阿琳琳的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方法∼終止孩子的壞脾氣

2006年10月05日
公開
22

許多家長常煩惱,為什麼我的孩子一不如意時,就大聲吼叫、哭鬧不休,或是摔東西……,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面對孩子不當行為時,父母應先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尋求一個解決方法。 「媽媽帶我去公園玩好嗎?」「文文,不行!外面要下雨了,不可以出去玩。」「我要出去玩啦!」「不可以,文文要聽話,不可以吵鬧,早上已經帶你出去玩過了啊!」「不管,不管,我要出去玩……。」這時的文文已經漲紅著臉,開始賴在地上大哭大鬧,無論媽媽怎麼說他都不聽,一定要出去,最後拗不過文文的吵鬧,媽媽只好妥協帶他到樓下走一圈。每天幾乎都得面對孩子突然的脾氣不佳,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用點心 想出解決對策 心理學家分析,嬰兒在出生後三個月就有憤怒的情緒,九個月大後就很明顯;二歲左右,幼兒情緒發展更進一步,他的要求變多了,不滿足的情況也常發生,但是由於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而三歲以上的孩子語言和想法都更有進展,也開始進入了「反抗期」階段,他們喜歡自己動手做,也常用「不」來表示自己的獨立性,若家長不明白,無意間澆熄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樂趣,就容易引起孩子憤怒情緒。 小遊戲 了解孩子的情緒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日常生活中家長還可以利用一些小遊戲,不僅讓孩子認識自己情緒,也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 (ㄧ)情緒筒 道具:便條紙、兩個筒子、數顆球 方法:1.當孩子開心的時候,請他把開心的事情寫下或畫出來,貼在球上,投入開心的桶子裡;相反的,當他不開心的時候,將不開心的事情寫下貼在球上,投入不開心的桶子。    2.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為什麼開心?為什麼不開心?    3.「玲玲,今天為什麼不開心呢?可以跟媽媽說嗎?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意義:從孩子的畫或文字中了解他的情緒。 (二)情緒月曆表 道具:月曆表一個、貼紙數個 方法:1.一格格的月曆表,請孩子貼貼紙。 2.當孩子想生氣時,就去拿一個貼紙貼上去。 3.家長觀察,看看日曆上孩子有幾個貼紙,了解孩子每天的情緒。 4.如果一個星期孩子都沒有貼不高興貼紙時,可給予鼓勵和讚美。 意義:了解孩子每天的情緒,並提供當他生氣時一個發洩的方法。 (三)情緒圖卡或故事 道具:故事書或圖卡 方法:1.家長與孩子一起讀故事書。 2.「小強和小明兩個在搶東西,結果小強搶輸了,還踢小明一腳,……」「文文你覺得小強這樣對不對,如果是文文被小強踢了,會怎麼處理呢?」 意義:藉由情緒故事書或圖卡,家長的口述引導,讓孩子表達遇到情緒問題時,該如何處理。 (四)情緒大風吹 道具:小孩、父母(或老師)、數張椅子(或墊子) A.在家裡,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玩。 B.在學校,可以小朋友一起玩,然後由老師帶領。 方法:1.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由其中一人發號施令 2.大風吹,吹什麼?吹今天想要發脾氣的人……;吹今天有發脾氣的人……;吹生氣時會坐在地上耍賴的人……;吹生氣時會哭的人……。 3.沒有坐到椅子的小孩(或小朋友),可以跟媽媽(或其他小朋友、老師)分享快樂與不快樂的一件事情。 意義:透過遊戲可以讓孩子講出內心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不僅可以抒發情緒,也可以讓家長或老師知道孩子的想法。 (五)情緒觀測站 道具:8開圖畫紙三張、色筆 方法:1.三張圖畫紙分別標示出早上、中午、晚上。 2.每張圖畫紙上,橫向畫七個區域,分別寫出星期一∼星期日;縱向分別畫出喜怒哀樂四個區域或開心、不開心、生氣三個區域(最好以圖畫來表示)。 3.今天星期一我很開心,點一個記號;中午開心點一個記號;晚上不開心點一個記號……。 4.一個星期到了,將做記號的點連起來。 5.然後觀察寶寶什麼時間較開心?什麼時候會較生氣、不開心? 意義:1.藉由情緒表,家長可以觀察到孩子開心與不開心的時間常是在什麼時段,了解孩子情緒狀況。 2.從圖表的曲線圖中,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溝通情緒及解決方法。 溫暖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很重要 洪玉滿老師表示,讓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緒和開朗的心情,不僅有利於他的身心健康,長大之後對事情保持樂觀也容易與人相處;而經常發脾氣的人,性情暴躁或乖戾,不僅影響自己身心健康,也不會受到大家歡迎。

分享好文章∼如何讓寶寶自己入眠

2006年10月04日
公開
7

(轉摘自...超級嬰兒通...) 很多人並不了解嬰兒需要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小寶寶並不了解該如何讓自己入睡。 記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寶寶都在學習。 因此,當你將他抱在胸前或是搖晃他四十分鍾來讓他入睡, 其實你正在訓練他這種入睡的方式.一旦你讓他養成了這種習慣, 你就有好長一段時間得抱著搖他,他才會入睡。 我們需要幫寶寶變的獨立,我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放任他哭泣 (那只會使他變的更沒有安全感,更悲觀),而是去滿足他的需要。 包括他在哭時抱抱他,安撫他, 但當他的需要被滿足,也安靜下來後,要隨即放他下來。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所謂的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 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 三十分鍾的摟抱,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 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 而且當我們抱他,搖他,摟他為了讓他入睡 其實是養成他去依賴這些道具,剝奪他學習自我慰藉的機會, 也讓他沒法學會自己入睡. 我們要讓他自己去發現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睡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嬰兒會不斷成長且會經由不斷的重複去學習, 所以在睡覺前我們永遠得做一樣的事,說同樣的話, 那麼嬰兒就會知道(喔,這表示我得睡覺了)凡事依老規矩來, 相同的事,一樣的順序.帶他進房間時,保持安靜,低調一點. 睡覺時間到了的徵兆:嬰兒疲累時,可能會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 被抱著的嬰兒會把頭埋入你的胸部,嬰兒累了的話會變的較不協調, 對玩具失去興趣. 睡覺三部曲: 第一部: 嬰兒會顯示如上的疲累訊號(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或打哈欠,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就把他放床上,訓練他自己入睡. 第二部: 進入備戰,此時嬰兒會固定,專注的凝視,看起來呆呆的,我稱之為:目不轉睛,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但精神正在某處神遊. 第三部: 放任他去,現在嬰兒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藒M又張開,整個身子會突然顚簸一下.此一情形會重覆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所以睡前將寶寶抱個五分鍾,平靜他的情緒,或低聲說話給他聽, 當他開始目不轉睛時,或眼睛開始閉上,表示他要進入第三部曲了, 此時不要再抱他,在他進入夢鄉前,將他放回床上, 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技能的最好方式. 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當寶寶在你懷中或搖椅上睡著, 結果郤在他的嬰兒床上醒來, 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到公園裡去一樣. 你一醒過來,一定是充滿疑惑與驚慌:我怎麼會在這裡, 最後變成嬰兒無法在嬰兒床中感到舒服與安全, 那麼他就更不喜歡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你在第三部時將寶寶放入嬰兒床時,寶寶仍會有些不安和哭鬧, 這時你只要輕輕的拍拍他的背,當他停止不安時,馬上停止拍背, 如果你拍的比他所需的更久,他會將拍背和睡覺連結在一起, 開始需要拍背才能入睡.切記,嬰兒需要花二十分鍾才能真正入睡, 當他躺在床上晃動時,不要匆匆想去介入, 如果這樣做了,打斷了他的睡意,他會變得煩躁,無法進入第三部曲, 那會讓他醒來,不睡,一切又得重頭來過, 這就像成人欲入眠時,突然被電話聲吵醒, 會覺得被惹惱一樣,很難馬上再入睡. 當你錯失寶寶所發出的疲累訊號時,那時寶寶己瀕臨過度疲累, 千萬不要再對他做以下的事:對他蹦蹦跳跳,或是去搖動他, 帶他散步或趴在胸口睡,要記得他己經被過度剌激了, 他哭是因為他己經受夠了.此外這也是壞習慣發展的當頭, 父母會帶他散步或搖動他來讓他入睡,當他超過八公斤後, 父母又試著在沒有這些安撫的情況下要他入睡, 寶寶從那時開始大哭是可以被理解的, 他在表達:平常不是這樣做的,你得搖動我或帶我散步來讓我入睡.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他們會揮動手腳,害怕光線的消失, 又常因為揮動手腳而受驚嚇,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手腳是自己的, 一個半月之前你可以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 但七週之後,不要太限制他手的活動,讓他的手可以摸到他的臉. 輕輕的拍他的背,低沈的發出:噓..噓.聲,這有助於他安靜下來, 把房內燈關小,減低他的視覺剌激,接下來就是不要屈服,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你得有極大的耐心,決心, 特別是當寶寶己經養成壞習慣時,寶寶喊叫時, 父母就不斷的拍背,結果哭的更大聲,被過度剌激的寶寶會不斷的哭, 高分貝的哭聲會越來越響亮.然後,暫停一下,又繼續開始, 通常,在寶寶平靜前,這樣分貝漸高的情景會上演三次, 通常在第二次時父母會聽見,在情急之下, 他們又重拾原來的撫慰的方法──抱抱他,讓他吸奶,令人生畏的搖晃. 問題在於,一旦你認輸了,寶寶得持續不斷需要你的幫助去入睡, 不用多久,寶寶就會變的依賴了── 一,二次就足夠, 因為他的記憶空間不大.如果一開始的出發就是錯的, 你每天只是在加強他的負面行為. 我從來不讓嬰兒一人獨自叫喊,相反的,我會去思索嬰兒的表達, 同時我也不建議當你已迎合嬰兒的需要時,還要去抱他或安慰他. 一旦他平靜了,就放他下來,這樣你才能幫助他獨立. 關於一覺到天亮 嬰兒的一天是24小時,他不知道白天跟夜晚的差別, 所以一覺到天亮對他毫無意義,你得訓練他去做, 教他白天和夜晚的差別.我希望你能記錄寶寶的進食和小憩, 這樣做的話,你能更了解他的需要.舉列來說,如果他在早晨特別煩燥, 且在下一次吃奶前會睡半個小時,就讓他那樣做,但是時間到時你得叫醒他 但是你也要去判斷,在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 因為那會剝奪他晚上的睡眠.我保證, 如果寶寶在白天不被打擾的睡上六個小時,在晚上決不會睡超過三個小時. 不要急著介入,嬰兒斷斷續續睡著,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了, 父母如果在需要時妥當回應,寶寶就不會害怕去探索. 父母如果不斷營救,寶寶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沒有發展探索世界或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所需要的技能。

夫妻生活十不宜

2006年09月29日
公開
35

一、不宜男主外女主內 現在雙職工的家庭佔大多數,夫婦兩人在家裡的時間 幾乎是相等的。家務勞動如果全由女方擔任,做妻子的就勢必太勞累了。男女應該平等地分擔烹飪及照顧孩子等工作。做丈夫的應該懂得,今天人們心中的真正的「男子漢」,則是在外能很好工作、對內能很好理家、剛柔相濟的男子。 二、不宜動不動就提離婚 結婚以後,夫妻拌嘴吵架是常有的事。問題是要正 確對待這些矛盾,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發生摩擦時,切忌動不動就提離婚,一定注意避免說出將來會使自己後悔的狠毒話,更不要將對方懷恨在心。要知道,丈夫或妻子有了困難與不幸,應當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度過最艱難的階段之後,夫妻關係會更牢固、更甜蜜。 三、不宜「娘家」、「婆家」分得太清 夫妻雙方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彼 此都會有自己的家庭和社會關係,人多了必然會出現各種情況。這時夫妻雙方應當互相體諒,想對方所想、急對方所急,這樣的感情才會越拴越牢。一方家中需要幫助,另一方應當盡力支持才對。 四、不宜以自己的生活習慣為主 結婚後,夫妻雙方都會有一些陋習暴露出 來:牙膏擠得歪歪扭扭,床邊有煙灰,亂扔髒襪子等等。對於這些,雙方都要盡量學會容忍和遷就,不必一味責怪對方。尤其是做妻子的,不一定非要丈夫照自己的方式來做,提醒他下次注意就行了。 五、不宜回家撒氣 夫妻雙方都不要把在外面的不快情緒發洩到家中,因為發 脾氣會引起全家不愉快。這並不是說人們在外面受到委屈都要瞞著家人,而是應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把心頭的鬱悶向對方傾吐出來。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此時都應該以溫和的態度鼓勵或勸解對方,幫助對方盡快消除心中的苦悶。應該相信,再難的事情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過去的。 六、不宜在經濟問題上「一言堂」 如何花錢並不是一件小事,有許多夫婦就 是因為金錢而不和。人們在結婚前花錢基本是自己說了算,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習慣。結婚後可就要注意了,要有家庭的觀念,有事花錢要共同商量,合理安排。在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寬裕時,夫婦雙方都應有自制力,不要自作主張亂買東西。 七、不宜面對過去總想「也許……」 夫婦間有了裂痕,切忌在腦子裡總是想 「也許」兩字:「也許我和另一個人結婚會幸福些」、「也許我不結婚反而更好」、「也許我們……」。這些「也許」都是消極的想法,越往這方面想,事情會越糟。夫婦倆應當多回憶相處時的快樂時光,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愉快起來。 八、不宜無故遲歸或外宿 當前不少家庭都是雙職工,常常是共進晚餐時才能 聚在一起。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使夫妻交流感情的時間本已很少,如果一方再無故遲歸甚至外宿,就更會給對方心理上增添焦慮和煩惱。這樣久而久之,夫妻之間的感情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很容易乾枯。 九、不宜在子女面前互相「揭短」 這種做法會嚴重打擊對方的自尊心。時間 長了,夫妻雙方的感情就會瀕臨崩潰。更嚴重的是,子女也會因此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以至使家庭在精神上發生解體。 十、不宜相互無端猜疑 如果說信任是夫妻之間愛情的基礎,那麼猜疑便是愛 情的蛀蟲。如果因丈夫或妻子與異性接觸而無端起疑心,甚至發展到監視對方的做法,對夫妻感情和家庭穩定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