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兩個q寶貝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6個月以下嬰兒 水別喝太多

2008年05月23日
公開
31

6個月以下嬰兒 水別喝太多 更新日期:2008/05/23 07:30 本報國際中心、記者詹建富綜合報導 美國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兒童醫院的醫師提醒家長,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只要喝奶量足夠,不必額 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水中毒,危害生命。 約翰霍普金斯兒童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安德斯指出,新生兒的腎臟發育尚未成熟,一旦喝太多水會造 成鈉離子流失,進而影響腦部活動。早期水中毒的症狀包括痙攣、易怒、嗜睡、體溫過低、臉部浮 腫等。當嬰兒出現水中毒現象或痙攣時,應立即就醫。 安德斯強調,這些變化都很細微,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痙攣可能是最早引起父母注意的徵兆。但 如果及時送醫治療,通常不會有後遺症。 安德斯表示:「雖然嬰兒也會有口渴的反應或想喝水的驅力。但讓他們多喝點母乳或配方奶粉即可 。」她建議,不到六個月大的嬰兒應禁止喝水,父母也應避免讓嬰兒喝過度稀釋的配方奶或是含有 電解質的兒童飲料。 台大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周弘傑表示,從外電的報導來看,不到6個月大的嬰兒並非都要禁止喝水,補 充少量水是可以被允許的,也不會造成水中毒,但站在醫學的觀點,「新生兒只要有喝奶水,補充 其他的水根本是多餘的,何況還會增加嗆到的風險」。 周弘傑表示,一般的配方奶粉都會標示,沖泡奶粉時一匙奶粉需加多少水,一般比率是水占87%, 奶粉13%,可見新生兒所喝的配方奶就已喝下許多水分,而母乳中的水分比率還比87%更高,因此 只要按時給予餵奶,就不至於有欠缺水分之虞。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家長以本身口渴而猛幫孩子灌水,周弘傑就曾碰到有的小孩攝取水分過多而引 起肺水腫,也有外勞因為看不懂配方奶粉的中文標示,沖泡的奶量因過度稀釋,引起鈉離子過低而 抽筋住院醫療的案例。 他認為,即使是坊間流傳的去胎毒水、葡萄糖水,也沒有必要。 安德斯認為,較大嬰兒如果有便祕現象或是碰到天氣非常熱時,父母可以餵他們喝少量的水,但一 次的分量最好不要超過30到60西西。

長兄如父 玻璃娃娃照顧重殘弟

2008年05月23日
公開
25

桃園縣中壢市興南國中特教班有位玻璃娃娃程彥儒,廿一歲才讀國三,但仍奮力向上,擁有專屬部落格,也出過兩本書。難能可貴的是,下課後他還要趕回家照顧多重障礙的三弟。蠟燭兩頭燒,但他不以為苦,仍樂觀面對人生。 程彥儒原本就讀彰化縣仁愛學校,但由於一家八口全靠父親打零工為生,經濟狀況不佳,且他的呼吸一度還出現不順的現象,國一那年只好輟學回家休養,兩年前才轉進興南國中特教班接續未完課業。 儘管21歲才讀國三,但他非常珍惜現有的一切,班導師吳雅琪對他照顧有加,他的課業也突飛猛進,國文、數學經常拿一百分,英文雖中斷多年,但已快追上進度,他還經常提筆寫下對父親的感謝等心情故事,放在部落格上,相關文章被收錄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出版的合輯中,成了名副其實的作家。 打理弟弟生活起居 他說,有三個弟弟、兩個妹妹,其中三弟有語言、肢體等多重障礙,身為家中長子,母親又沒有工作,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下課後要趕回家幫三弟洗澡,打理生活起居,三弟只能吃流質食物,泡牛奶、餵牛奶的工作也全落在他身上,他只期盼畢業後能從事電腦、寫作等工作,多少貼補家用。 玻璃娃娃是罕見疾病之一,正確的名稱是「成骨不全症」,患者因為先天缺乏鈣質,骨骼易碎、強度不足,軟組織容易增生,走起路來也不甚方便。程彥儒常會骨頭酸痛,長距離移動雖然要靠輪椅,但上下樓梯仍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往上移。他說,多活動一下筋骨身體更健康,也比較不會酸痛,何樂不為。 特教班同學 好幫手 程彥儒最喜歡上體育課,特教班同學謝昇翔也成了他的最佳推手,出入操場全靠他幫忙推輪椅,程彥儒雖然無法像正常同學一樣打籃球,但能出來曬曬太陽還是很開心,他希望靠著自己的努力,有天能像正常人一樣,走出自己的天地。

孩子失蹤15小時 糊塗媽才發現不見了

2008年05月23日
公開
40

高雄市一名三歲男童昨天晚間跟在媽媽後面倒垃圾,這名母親不曉得孩子跟著她出門,以為兒子到阿嬤家,直到今天中午才發現孩子不見了,緊急報警協尋,幸好小男孩昨晚迷路後,就被好心的民眾送到派出所,母子才終於團圓,對於這名迷糊的母親在十五個小時之後,才發現孩子走失了,社工員和員警都覺得太扯了。(溫蘭魁報導) 這名三歲小男童是22號晚上大概十點鐘在高雄市三民區迷路,被民眾帶到派出所,警方於是向113婦幼專線通報,高雄市家暴中心主任葉玉如表示:他們試著問小男孩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但是,小男孩只會像鸚鵡一樣學他們說話,而且,說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到,加上可能因為環境陌生,男童哭了一個晚上,都沒有睡。 直到23號中午,男童的母親焦急的到派出所報案說她的孩子不見了,警方請她拿孩子的照片比對,確定就是前一天迷路的小男孩的母親,令社工人員意外的是,她們原本以為小男孩表達能力有問題,沒想到,他一看到媽媽,話就講個不停,研判小男孩找不到媽媽時,受到相當大的驚嚇 令社工人員覺得最扯的是,原來小男孩跟著媽媽出門倒垃圾,但是,媽媽卻從頭到尾都不曉得孩子跟著她出門,還以為孩子到附近的阿

整晚鼾聲如雷,健康出危機

2008年05月23日
公開
36

45歲的王先生由太太陪同來到彰基睡眠特診,主訴為整晚鼾聲大作,吵得枕邊人無法安眠,而且在鼾聲之間有時會有幾十秒的死寂,然後王先生好像呼吸困難般的掙扎同時嘴巴張開吸氣,又開始出現鼾聲。在白天王先生總是感到精神不濟,長途開車要小睡幾次才能抵達目的。本來就有的高血壓似乎也控制不下來,醫師給的降血壓藥物已增加到了三種,王太太很擔心先生是否會在睡覺中發生猝死的意外。安排王先生於「睡眠醫學中心」接受「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發現每晚的呼吸暫停高達每小時85次,同時血中氧氣飽和度降到65﹪(正常為95~98﹪),打鼾次數則每晚有1500多次。 王先生所罹患的毛病就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彰化基督教醫院 林慶雄醫師表示,發生原因是睡眠時上呼吸道發生狹窄阻塞所引起。病人的三項主要抱怨為整晚鼾聲不斷、早晨醒來感到疲倦及白天容易睡著的頃向。此種疾病其實並不少見,估計在中年男性族群中約佔4﹪。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讓空氣在睡眠時能正常流通,以下是其扼要介紹: 1.) 減輕體重:對於肥胖的患者縱使只是減輕10﹪的體重就可看到顯著的效果,不過達到理想體重後如何維持是更為頭痛的問題。 2.) 睡眠體位的改變:睡覺時正躺會讓喉嚨軟組織塌陷使呼吸道變窄,所以側躺可以改善呼吸暫停的嚴重度。 3.) 戒菸:抽煙的刺激會加重打鼾及呼吸中止,必須及早戒菸。 4.) 避免夜間喝酒及使用鎮靜劑:喝酒或使用安眠藥、肌肉鬆弛劑等會讓上呼吸道更為鬆弛,同時造成大腦回饋機制減弱,加重呼吸暫停之症狀。 5.) 使用鼻腔陽壓呼吸氣:這是目前治療最有效的方法。原理是將空氣持續灌入呼吸道,撐開狹窄的部分而維持暢通。使用前需於睡眠實驗室檢測所需壓力值,在每晚睡覺前戴好就可以安心睡覺,遠離呼吸暫停及鼾聲大作的感覺。 6.) 手術治療:在某些情況下適合手術治療例如扁桃腺過大或者有先天性顱顏畸形。 7.) 口內矯正器:對於輕度呼吸中止及打鼾具有良好效果。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