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安安&彤彤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密與衝突

2007年09月09日
公開
2

討論婚姻關係維繫的關鍵不在於配偶間價值信念一致,而是雙方能夠處理不一致,同時持續累積正向情感為婚姻生活注入活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許多人對愛情與婚姻美麗的憧憬,和百年前的夫妻比較,兩個人可以健康的共同生活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均非難事,但高離婚率卻說明「此情不渝、相守一生」其實是不容易實踐的承諾。   完美婚姻迷思-零衝突 幸福快樂的婚姻生活沒有衝突與憤怒的迷思建立在愛和憤怒是不能並存的假設之上;其實婚姻關係的兩個人,除了需要感受到彼此的情感的連結,也需要維持一定程度的自主,兩個人會意見相同,也會衝突,愛、衝突與憤怒並存於親密關係中。不敢或不能直接表達的憤怒可能轉化為自我傷害如憂鬱症,挑剔、阻礙配偶所有想法及對配偶要求置之不理的壓抑攻擊,反而會擴大配偶間的距離。零衝突的婚姻不但不可能存在,對婚姻維繫也沒有助益。   積存相罵「本」 會吵架的人平時就要累積「相罵本」-- 吵架的本錢,心中默默記下對方犯的大小錯,挑個適當的時機一次發作,這樣才能一擊中的,讓對手無招架還手之力,這就是吵贏架的本錢!此處鼓勵夫妻積存相罵「本」非累積吵贏架的資本,而是要累積夫妻間正向感受與情感基礎「支付」一次次爭吵時傷害關係的「資本」! 婚姻無法維繫不是不會處理衝突,而是夫妻正向感受與情感基礎的「帳戶」內是否存有足夠的相罵「本」,不會正向情感帳戶的「資本」不足,致使帳戶「透支」婚姻關係破產。 相罵「本」的概念類似 Gottman(1989)提出婚姻和諧維繫模式,婚姻關係「衝突」與「正向感受」的黃金比例是「一比五」--即婚姻生活中衝突與善意的比例是每一件衝突有五件善意。這個比例其實不容易達到,尤其在我們的社會文化自己人不用在意的觀念下,夫妻間很少相互公開表達善意,一切總是盡在不言中。 如何表達正向感受與善意累積相罵「本」:   小地方展現關懷 生活中有許多小地方可以表達關心,或許更能引起感動:妻子從不需擔心車子沒有汽油,因為先生會固定開她的車上班,在回家的路上將油箱加滿油;丈夫知道妻子在南部過年不習慣,總不待妻子開口就告訴母親何時回家,何時因為工作必須北上,不僅將停留的時間縮短,還自己接受母親抱怨的情緒,而不是讓妻子承受;妻子的朋友到家裏聊天,丈夫會在前一天買一盒點心或是帶孩子去公園玩,因為丈夫知道她的朋友可以讓妻子很開心;透過這些雖然是小地方卻展現出為對方著想的心意,維持愛情的基礎友誼( Gottman1994),友誼是防止對配偶產生反感的防火牆,兩人相互關懷的友好情誼,讓他們有能量用正向觀點解釋配偶的行為。培養正向感受沒有固定的模式,窗下唱情歌、燭光、鮮花其實很累人的,是無法成為婚姻的基礎,每對夫妻都可發展維持友誼的方程式。    隨時更新(Update)配偶的生活資訊 婚姻生活應該寫入自動更新程式,配合配偶生活的改變做必要的調整,對配偶的認識與瞭解往往停留在結婚時,未隨著時間推移與配偶生活轉變而更新。有的配偶可能誇張到滿腦子塞滿了工作,對家中的狀況無知到連垃圾桶在哪裡,孩子上什麼幼稚園都不知道,沒有任何空間給他的配偶和家庭;有更多的配偶則是約略知道配偶的工作、壓力與擔心,但不知道細節,如配偶重返校園進修,他們知道配偶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什麼、不知道她何時期中考,不知道讓她恨的牙癢癢的老師是誰!婚姻關係穩固的配偶進入婚姻生活後仍會保留認知空間給配偶,這些配偶認識現在與過去的對方,而不是想像中的對方!許多配偶在婚姻出了問題時常說的一句話是「她變了!我以為……」、「他不知道我的工作改變了,需要更多時間,不能像以前一樣……」,人不但年齡會改變,更會隨著環境而主動或被動的改變如工作升遷,父母生病,兒女出世,不能深入瞭解配偶生活,將無能力支持彼此的生活目標,分享彼此生命中的擔憂!   收集美好回憶與保鮮 保持對婚姻與配偶正面的感受是衝突最佳的緩衝器,即使有爭執也不會想到分居或離婚。結婚多年後許多配偶已經忘記自己為何在眾多人中選擇彼此,讓心悸動的原因已不復記憶甚至走調。同樣是結婚典禮下著雨,多年後有夫妻對當天的記憶僅剩 --下著大雨,交通阻塞,迎親車隊因為丈夫散漫凡事拖的習慣,比預定時間出發晚了,他們塞在車陣中動彈不得,諸事不順;也有夫妻記得丈夫幫她拂去髮絲上的雨水,相互取笑被淋濕的糗相,不需要太高深的專業知識,就可判斷出這兩對夫妻度過衝突的機率不一樣。美好的回憶不僅要主動收集,還要隨時保鮮,如結婚週年紀念日,不用每年試探另一半是否記得或期待驚喜,而可以成為家庭的生日,和孩子們吹蠟燭切蛋糕同唱「當我們同在一起」,告訴孩子當年為了找媽媽指定要的捧花多辛苦,每年為結婚紀念日增添新色彩!隨時保鮮! 理所「不」當然 夫妻是自家人不需太計較,對配偶的付出,常是看在眼裡,放在心理,沒有任何表示。婚姻諮商的會談室內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妻子一臉委屈的說「為你們家做了一輩子,連句謝都沒有!」,丈夫在鼓勵下小聲的說「她在我們家很重要!」,妻子臉上閃過一絲笑,但一轉頭又說「今天良心發現了!」。自家人陪小心,說謝謝的確生份,配偶的委屈感受來自被視為理所當然,自己對家庭的貢獻不重要,而不是一句謝謝!對沒有習慣用語言表達想法的夫妻並不容易,說不出來可以用「行動」表示,感謝與肯定沒有固定的表達形式,而是能否讓對方感受到「在乎」的心意。如妻子抱怨做家事做到手腕痛、手抬不起來,丈夫「告訴你巷口的醫生去一次就見效,你就不去!」,妻子其實不是不知道該去看醫生,而是期待配偶能正視她的付出,丈夫的回應也不是不關心,而是給妻子開方抓藥,沒有聽到妻子期待的是肯定與在意,或許給妻子掛號,買一瓶解除肌肉酸痛的噴劑,下班時主動買回有份量的洗衣精提上樓,更能讓妻子感受到在意的心意。 慧眼獨具 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夫妻間認為對方值得尊重與喜歡的特質不存在時,婚姻就岌岌可危。夫妻除了要學習包容接納彼此的缺點,更需要多發掘多想一想對方的優點,如抱怨「沒有一雙乾淨的襪子可以穿!」的丈夫,說妻子對兒子的照顧沒話說「孩子的副食都是親手做的!」;學習欣賞自己的配偶,看到他人看不到的優點,曾看過妻子從皮包中拿出一張紙條說「你看我先生的字是不是很漂亮?」滿眼的得意;認真的發現甚至創造配偶的正面價值,其實每個令人難以忍受的特質都具有相對的面向如小氣與節儉、挑剔與謹慎、大而化之與率直,學習換個角度看待配偶間互相抱怨不滿意的特質,人的生活有許多面向,以不同的心態觀察配偶或許會發現在工作崗位上認真努力的配偶臉上顯現出未曾留心的光采。尊重與欣賞配偶,在衝突時比較不會發生貶抑、嫌棄另一半,可以預防婚姻關係惡化。 衝突處理 討論處理夫妻衝突的書籍與講座不可謂不多,內容都在教導夫妻學習如何像專業助人者般肯定對方情緒並傾聽另一半的心意,然後心平氣和的回應。這些溝通方法即使是專業助人工作者都需要長時間反覆的練習與密集的督導才能掌握的能力,一般夫妻想經由短期練習或是閱讀的方式學會實非易事,且由於夫妻生活上緊密的連結累積的不滿與情緒,很難像助人者般毫不動怒的和配偶溝通。夫妻間處理衝突的模式不同,有人極力避免衝突,有人五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有的夫妻可以平心靜氣討論,沒有哪一種模式比另一種好,只要這種模式適合這對配偶就是好;怕的是一方拉著另一方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另一方則只想出門釣魚!如何增進良性的爭吵: 傷害關係的溝通四預兆—批評、輕蔑、防衛、相應不理(Gottman1999) 夫妻的溝通如果用指責、嘲諷等話中帶刺的方式開始,雖然未拉高分貝、語調輕緩,這種對話大概都不會有好收場,可能的話建議夫妻暫停一下,重新開始。令人不舒服的開場,常常是以批評形式出現的抱怨,另一半的反應則往往是以同樣的批評或挑釁來防衛。抱怨與批評不同,配偶對另一半的具體行為不滿意是抱怨,批評則是加入負面的字眼攻擊、責備、否定配偶,如「好久沒回去看我媽?我們不是說好了嗎?」這是抱怨;「為什麼不願意回去,這是媳婦該做的事嗎?你從來就不把我的家人當一回事!」,這是批評。夫妻間的相互批評會導致輕蔑,諷刺、挖苦、嘲笑都是輕蔑的形式,輕蔑是最惡意的溝通,因為輕蔑帶有嫌棄的意思,傷害兩人關係,輕蔑的話語,不但不可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更大的衝突。雙方一來一往的批評與輕蔑,很自然的引發自我防衛的反應「出錯的是你,不是我」、「你也一樣有錯」,攻擊的人不會因防衛停止攻擊,離問題解決將更遠。批評、輕蔑、防衛式的溝通累積的負向情緒到一定程度時,相應不理將很自然的出現,配偶在迴避爭吵的同時也迴避了他們的婚姻。配偶間出現批評甚至故意不講話都是常見的狀況,重點是有傷害性的溝通形式是否常駐婚姻,配偶間是否有足夠的相罵「本」! 疲勞轟炸-適時鳴金收兵 配偶對自己的批評、輕蔑與防衛等負向情緒如洪水潰堤不可收拾感受就是疲勞轟炸,防衛與情感抽離是最直接自我保護的反應,如果覺得配偶對於問題都置若罔聞,繼續採取緊迫釘人式的溝通,對情緒已抽離的配偶而言,再高的音量也激不起回應,疲勞轟炸出現時身體會出現心跳加速等生理反應,處理外在訊息的能力會下降,無法聽對方說話,也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當心跳超過一百時,雙方解決問題的機會微乎其微,應停止溝通暫時離開現場( Gottman1994)。疲勞轟炸其實無助於處理問題,反而將配偶推的更遠,適時鳴金收兵,改天換一個抱怨而不批評的方式開場,比身陷泥淖,不見對手,更有解決問題的機會。 問題是生活的一部份-不是每個衝突都要解決 婚姻生活中所有的重大衝突並非都要解決才是成功經營婚姻的方法,學習和問題和平共處才是經營婚姻之道,婚姻衝突常由家務事、子女等芝麻小事導致全面衝突,炮火四射,認為衝突可歸類為兩種,一種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如該安排在星期一上元極舞,還是週五和丈夫一起上國標舞;另一種是基本價值信念差異永久的問題,如妻子希望丈夫以家人為重,不要朋友一邀就丟下家人,丈夫認為妻子不瞭解朋友對事業的重要,這對夫妻面對的是生活優先順序選擇的差異,不是時間安排這種可解決的問題,兩人可以為相同事件反覆爭吵數年。衝突發生時要先分辨,兩人爭執的是永久問題還是可以處理的問題,配偶需體認永久問題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有再高明的問題解決技巧也沒有用( Gottman,1989)。尊重接納配偶的面貌雖然不符合我們的期待,學習與問題共存和配偶分享與探索彼此的差異,接納雙方的部分觀點,真誠尋找可接受的妥協點,才能在化解衝突的同時維持與深化親密關係。 不再找尋祈願樹與解語花 像鬥雞似大小事都可以爭執的配偶,其實不過是希望配偶能夠主動瞭解他/她的需求,因為「如果你愛我!應該不用我說,就會知道…」、「如果你瞭解!應該知道我的難處,就不會…」,妻子期待的是心思細膩的丈夫,就愛情小說中的男主角般可以精準的知道伴侶腦中的想法,男性期待的是解語花似的妻子,像章回小說中以夫為世界的中心的女性。配偶「以愛為名」要求對方成為自己的祈願樹與解語花,除非調整想法另覓出路,陷在「如果你愛我」的迷陣中,婚姻生活將會是一連串的失望;在希望對方愛我之前,不如先自問「愛不愛自己?」,學習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與其抱怨對方不解語讓自己不開心,不如善待自己,家牆外仍有天地,毋須因祈願樹沒回應而鎖死自己;或許有人認為這太阿 Q了,應該開誠布公把期待說清楚講明白,討論很好,但要把握抱怨而不批評,並避免出現負向溝通與疲勞轟炸,還有千萬不要回到「如果你愛我!」的陷阱裏。 沒有兩個相同的婚姻,能經歷朝朝暮暮生活磨練相守到白頭的夫妻是學會隨著家庭生命改變,有共同目標,累積正向情感基礎,欣賞彼此差異,接受有缺點的自己與對方的配偶,而不是追尋完美相處方式的配偶,因為衝突爭執不代表婚姻會觸礁,零衝突的婚姻不表示可以長久維持,學會溝通傾聽技巧不保證婚姻成功,玫瑰鑽石也不能保證此情久遠,拿著準則檢查自己的婚姻,只是自尋煩惱,因為婚姻生活沒有標準可言! 文/鄭維瑄(作者為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原作者於 2007-09-10 01:25:51 重新編輯過)

一定要煮菜????

2007年09月08日
公開
3

婆婆今天來家裡幫忙帶小孩 是很感謝沒有錯滴.. 不過...婆婆都會從老家那兒帶一些晚餐要煮的菜來 因為知道我這兒連蒜頭都沒有.. 所以一帶就會帶的很細哦...該有的都有 中午吃外面..晚上就說有帶菜來要煮菜來吃飯 我是覺得買外食真的很方便又不會比自己煮還貴 加上帶兩個小孩...根本吃也沒吃的品質 能多快吃完就多快吃完的生活 真的沒有必要還要切菜煮菜炒菜..再收碗再洗碗 不過...這種煮菜的習慣可能已經深耕在老人家的心中 不煮就是過意不去的樣子 PS~~我先聲明..婆婆是很好的人..也不會叫我煮也不會要我收 也不會叫我洗...都不會... 但是...吃完...剩了一堆一堆的菜尾...就是我最敏感的東西 冰箱裡一冰再冰..何時吃的完...吃隔夜菜健康有問題 我不是要求吃多好的人...我很希望吃的是新鮮的就行 所以...現在..冰箱中..我想又有很多盤用保鮮膜蓋住的鍋碗盤吧 晚餐吃完時..我就看到桌上的每道菜都剩一堆 隨口說.."啊...菜都剩那麼多"~~ 醬也不行...被老公唸說..吃完就吃完..不要補那句話 喂喂喂~~~上回也是你說都是我害家裡有蟑螂 我為了澄清兇手不是我啊 都是這些菜尾和垃圾桶裡的菜渣..蒜頭屑..等等的食物垃圾導致的吧 家裡我都沒在開伙..蟑螂大軍才不是因為我哩 要唸別人之前...請先問問自己吧~~~~

夫妻(孫越)

2007年09月01日
公開
9

撰文:孫越 提筆寫這封信, 已經離你們的新婚喜宴五、六個小時之後了。 你們知道嗎?我常常有機會為新人證婚, 也常常在婚禮中獻上我的叮嚀與祝福。 雖說語重心長,但是現場的喜鬧及吵雜的音響, 卻也將我殷切的交代沖淡了不少。 我最最要向你們小夫妻說的一句至要的話, 就是:「夫妻是一輩子的事」。 記得在那遙遠悠久的過去, 當時在這寶島上的年輕人都在唱著: 「我的家在大海的那一邊, 高梁高,流水長,一年的四季不一樣。」 在軍中的劇隊, 我認識了現在的孫媽媽──一個十八歲的小姑娘。 在排練演出而巡迴勞軍的日子裡,我們戀愛了。 一年兩年直到六年多之後, 在軍中伙伴的祝福下,我們終於訂下了婚期。 一九五八年正逢八七水災, 政府規定,若有喜慶宴客一切從簡, 不得超過四桌,否則,主管記過。 三個臭皮匠變成諸葛亮,同事們突發奇想, 將所有的桌子併成一個U字型的長桌, 非但不違反規定,而且還可使一百多位好友人人盡歡。 於是結婚當晚,大家都飽足而歸。 有人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 可是我卻從不覺得婚後我們不再戀愛了。 看看時下,媒體常常報導: 某人與某人因意見不合而離異, 某人與某人又因個性太像而從此分手。 我和孫媽媽在個性上雖是南轅北轍, 但並未因此影響了我們婚姻生活中的相愛相依。 貧困時如此,小康亦復這般。 近年來,我常在演講時向那些已婚多年的聽眾問一個問題: 您們當中仍在與另一半戀愛的,請舉手。 多年中, 只有一次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 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高興的立即將手舉得高的, 並且用另一隻手指著他旁邊的那位老太太, 當時我看見這位老婦人從臉上綻放出的笑容, 直到今天,仍然印象深刻。 孩子的出生,為我夫婦帶來更多的歡笑。當然, 也開始為這小生命編織著他的未來。 看著兩個孩子安穩的一年一年的成長, 我們夫婦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中年。 我和孫媽媽自婚後就自然的養成了一種睡前在床上聊天的習慣, 在眾多的話中,我們津津樂道的還是我們的初戀時節。 連我們兒女也是百聽不厭。 一個有愛的婚姻真好, 不祇在你們少年夫妻的時候要有愛。步入婚姻以後, 我們更需要每日更新,以創新的愛滋潤培養我們愛的關係。 在「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這本書中寫著: 「愛情生活中最珍貴的不是性關係, 而是雙方在每一個方面的相互體貼與心心相印」。 在那段相去不遠的中年生活中, 我就發現彼此的那份相知相愛, 著實讓我工作、交往以及對人生的規畫上, 她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支柱。 孩子們:我真願意在你們夫婦新婚之初, 向你們贅述我和孫媽媽的戀愛史, 我要提醒的仍是那句老話 「夫妻是一輩子的事」。聖經上說: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了。 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在過去孫叔叔還未信耶穌的時候, 我也曾在婚姻上出過岔錯。還好, 在我腦海中時時都會想到那天, 那天的午后, 我和孫媽媽(當時的女朋友)在一幢咖啡屋的二樓, 我們雙方都感到可以談論婚嫁了,就在那時, 我萌生了一個念頭, 就是「如果我要結婚,就永不離婚!」。 過去的我,身體不好,常常在病中,是她, 讓我感受到一位女性的堅強與耐力。對孩子的教導上, 我們是身教重於言教。在角色的扮演上,她是嚴母, 我是慈父,因此,孩子有什麼問題,第一個知道的是我, 在我們決定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卻又見到她心思的周密與通情。 當我在六十五歲做了最後一次的捐血, 我知道我們都進入老年了。 我常想,生命如同時序的四季,春夏秋冬可以各展其美。 而人之所以為人,應當更有所望。有天夜裡, 我們夫妻仍是在床上聊天, 我說:「我們夫妻如此相愛,令許多朋友羨慕。 但是,總有一天,會有一個先走吧!」 孫媽媽毫不遲疑的就接著說: 「要走我先走。」她的語氣肯定。 我問她為什麼?她接著就說: 「你比我堅強,要是我先走了, 你會將後事處理得很好, 你可以依然與兒女們保持很好的關係, 你仍舊可以和老朋友交往, 你更可以安心的推動你的社會公益。」 我趕緊接著說:「誰先誰後,不是妳決定的, 那是上帝事。如果要是有一天我先走了呢?」 只見孫媽媽低下頭來哀傷的說著: 「孫越,要是你先走了, 我會每天哭,我要以淚洗面。要是你先走了, 我會每天不吃飯,因為我食不下嚥。要是你先走了, 我會每天不出門,我要足不出戶。要是你先走了,我會.....」 我趕快搶著說:「算啦!還是妳先走吧!」 你們不要笑,這是孫媽媽發出的訊號,說明她比我脆弱。 我須在我有生之年不斷的讓她清楚,夫妻是一輩子的事。 如今,我們仍快樂的過著充實的老年生活。 我們有規律正常的作息, 我們與親友們有著定時的交往, 與兒女們更因著共同的信仰, 讓我們凡事謝恩、凡事禱告。 真對不起,在你倆的新婚之際, 我冗長的敘說著我和孫媽媽的故事。 請允許我再說一次:夫妻是一輩子的事。 你們因愛而結合,愛就是一種責任。 你們的老朋友--孫越叔叔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