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寶貝的媽

腸病毒Q&A

2007年06月27日
Q:什麼是腸病毒?
A: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事實上,腸病毒的種類多達六十餘種,包括23種A型克沙奇病毒、6替B群克沙奇病毒、3種小兒麻痺病毒、30種依科病毒、68至71型腸病毒等等都是;只不過,目前我們所談的腸病毒多半指的是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

Q: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A: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播,亦可經由接觸患者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不過幼童常因大人從外面將病毒帶回家中,經由接觸或以飛沫方式而遭感染,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
腸病毒的傳染力主要在發病的前幾天,患者的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週之久。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它們在家庭中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

Q:腸病毒的主要症狀有那些?
A: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二至十天,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腸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七至十天。極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Q:腸病毒感染之致命機率有多高?
A: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狀。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時,雖然專家們對感染致死率的推估各有不同,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也就是感染腸病毒以後,99.9%以上的患者都會恢復,但當年由於致病的是腸病毒71型,造成相當震憾,因此認識腸病毒及暸解其傳染途徑,避免感染的風險是刻不容緩的。

Q:腸病毒有沒有特殊治療藥物?
A:目前並沒有殺腸病毒的特效藥,一般都是針對發生的症狀,採取對症治療的方法。另有一些藥廠發展出可以抑制腸病毒的藥物,其作用機制大多是抑制腸病毒對於人類細胞的感染能力。但這些藥物都還在初期的試驗階段,尤其是對於小孩的安全性都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所以還無法使用。

Q:感染過腸病毒之後,有沒有免疫力?以後會不會復發?
A:腸病毒群共有六十幾種病毒,得到某一種腸病毒感染以後,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再接觸同一種病毒時,大多不會再發病。但是不同種的腸病毒經常會引起相同的症狀,所以有些人會得到一次以上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

Q:如何預防感染腸病毒?
A: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
(1) 時時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正確洗手。
(2) 玩具常清洗,不放口裡咬。
(3) 抱小孩之前要洗手,大人小孩都要注意衛生。
(4)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5) 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6) 罹病之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
(7)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請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

Q:腸病毒是不是只有台灣地區才有?
A:當然不是。世界各地都會有腸病毒的存在,差別在於腸病毒是否會造成疫情的大流行,嚴重威脅到人們的健康罷了。像台灣是在民國八十七年間爆發過一波的腸病毒疫情;而在保加利亞、匈牙利、馬來西亞等地也曾有過數十名死亡病例的記錄。

Q:腸病毒通常會在什麼季節流行?
A:腸病毒通常好發於夏季、初秋之際,但因為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甚至造成嚴重的疫情。但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腸病毒的流行季節係以五~六月及九~十月為兩個主要的流行高峰。

Q:罹患腸病毒的就醫時機?
A:有不尋常的嗜睡、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與持續嘔吐,可能是重症病例的先兆,必須要馬上就醫,尤其在發病五天內的幼兒患者要小心照料,因為這段期間最容易有嚴重併發症發生。若出現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僵硬、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症狀時,也必須立刻就醫診治。

Q:孕婦感染腸病毒,會不會生下畸形兒?
A:就目前所知的資料而言,並沒有充分的證據顯示腸病毒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可能,但基於防範的立場,懷孕婦女應該避免感染腸病毒,以預防生產時感染給新生兒。

Q:腸病毒71型在台灣造成嚴重疫情,其他地區有相同的經驗嗎?
A:當然有,因為腸病毒71型的分布是屬於世界性的,自從1969年在美國首度被發現以後,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的報告,如澳洲、日本、香港、馬來西亞、瑞典、保加利亞、匈牙利、法國等地都有,因為腸病毒71型一直都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事實上,美國調查發現,每年可以說都有遭腸病毒71型感染的個案,只是數目的多少而已;再者,較為特殊的是,腸病毒71型的感染者出現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比率相當高,但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有的是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嚴重病例,有的則是致命的併發重症。

Q:腸病毒71型的致命因素有那些?
A:根據目前所知的文獻記載,腸病毒71型的致命原因可以說都是腦炎所致,台灣地區的個案大多是猝死,而高達七成五的患者都是住院後二十四小時內就死亡。
從日本曾經發生的腸病毒71型疫情中發現,這種病毒特別喜歡攻擊小腦、腦幹與基底核 (basal ganglia),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針對馬來西亞一九九七年所發生腸病毒71 型疫情也證實,死亡病例都在腦幹部發生嚴重的變化,即使一年後的台灣疫情也同樣出現這種現象。

由於腦幹部有著掌管我們呼吸與循環等生命現象的中樞,所以在此處發生嚴重發炎,可以解釋進展超乎尋常的的猝死現象。因此我們可以說,腸病毒71型的致命因素導因於腦幹部發生嚴重的變化。


Q:為什麼台灣會爆發腸病毒71型的大流行疫情?
A:其實我們都知道,腸病毒的種類多達六十多種,我們體內並非對每一種病毒都存在抗體,雖然腸病毒71型早年曾在台灣發生過,但必竟是十幾年前的事,許多小孩子完全沒有抗體,所以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再者,腸病毒的傳染途徑與個人衛生習慣、環境衛生品質有關,與濫用抗生素、防疫政策等都沒有關係,嚴格講起來算是一種不可預測的天災。不過,也藉此呼籲民眾應該養成正確衛生觀念,建立正確洗手防疫的好習慣。


Q:民國八十七年台灣爆發了腸病毒的大流行,主是那些病毒作怪所引起的?
A: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資料統計顯示,八十七年的腸病毒大流行的個案中,成功分離出病毒的約有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為腸病毒71型,也有各種病毒型的克沙奇病毒與伊科病毒。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克沙奇A16型病毒的檢出率很高,此病毒與腸病毒71型同屬於最容易引起手足口病的腸病毒。

Q:我們是不是每年都得面臨腸病毒疫情的威脅呢?
A:理論上,台灣地區的確每年夏秋面臨腸病毒流行的威脅,只不過流行病毒的種類會有不同罷了。不過,有點能確定的是,一次疫情大流行後,人們體內就會有抗體產生,再度爆發同種病毒所引起的疫情機會自然降低,問題是這種抗體、免疫力能持續多久,沒有人知道,或許只幾年、十來年甚至更久也說不定。

Q:台灣有沒有針對腸病毒研發新疫苗的計劃?
A:當然有。台灣目前投入腸病毒新疫苗的研發單位不少,除了衛生署國家研究院、成大、長庚等醫學中心之外,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也已和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合作進行「腸病毒71型感染動物模式之建立及疫苗之研發」的研究計劃。
據瞭解,衛署疾管局與中研院生醫所的計劃是利用一九九八年流行的腸病毒71型分離株,經過綠猴腎臟細胞(Vero cell)繼代培養後,分離出疫苗之候選病毒株,進行中和抗體力價的比較,並另外建立可行性的動物模式,以探討感染途徑、疫苗保護效價之測定。現階段只完成吸乳幼鼠感染的動物模式,但小白鼠體內已有抗體產生,新疫苗的研發都尚在實驗室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