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寶貝的媽

皮膚問題篇 保持環境通風涼爽

2007年07月11日
炎炎夏季,常因溫熱、潮溼、悶熱等外在環境因素,讓皮膚原有的防禦機制受到破壞,而變得敏感脆弱,此時感染的機會就相對增加,也就容易誘發許多皮膚疾病。


膿痂疹

.成因
膿痂疹是幼兒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溫熱、潮溼的季節。特別在夏季期間,皮膚因溫度較高、容易流汗、潮濕,使得皮膚防禦力減低,感染的機率也較高。泛亞診所副院長吳純慧說,膿痂疹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的皮膚病,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化膿性皮膚病。因病灶內含有大量病菌,易經由皮膚接觸而感染,傳染性強、變化快,屬於急性皮膚病症。所以家中如有幼兒感染此疾病,應儘早就醫治療,並與其他的孩童隔離。

吳純慧醫師表示,50%∼70%的膿痂疹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造成的,最常出現於頭頸部,尤其是鼻子周圍及耳朵,其次是四肢。如果鼻子周圍持續反覆感染,不易痊癒,通常因鼻腔中有存過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需特別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盡量不要以手碰觸鼻腔。

.症狀
膿痂疹症狀為表皮先出現小丘疹,然後變成小水泡,水泡破後形成如蜜糖顏色的黃色結痂或痂皮。

.治療與照護
吳純慧醫師說,膿痂疹傳染性極高,發現病症特徵後應積極治療,需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約1∼10天,並配合起疹的傷口塗抹抗生素藥膏治療。經常保持患部清潔,患病期間並可搭配抗菌的清潔用品清理皮膚,並盡量讓皮膚維持在乾爽狀態。

.預防
一定要維持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幼兒經常以手指挖鼻孔,並且盡量保持健康的皮膚狀態。
膿痂疹有具傳染性,如有幼童患病,應盡量與之隔離。
急性腎絲球腎炎
吳純慧醫師指出,有5%由鏈球菌所感染的膿痂疹,很可能合併有「急性腎絲球腎炎」的危險。「腎絲球腎炎」為腎臟腎絲球發生炎症反應,會產生水腫、高血壓、血尿或蛋尿白等症狀。因此,不可小看皮膚發炎,如果沒有及時醫治,後果可能會變得很嚴重。


異位性皮膚炎

.成因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濕疹的一種,90%好發於5歲之前的嬰幼兒及兒童身上。屬於慢性搔養的皮膚病症。外因性多為環境所造成的,舉凡陽光、刺激性食物、悶熱的衣服材質等,內因性濕疹可能是過敏體質、免疫系統異常、遺傳等有關,5070%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的現象。吳純慧醫師說,有異位性皮膚炎病症的幼兒,因為皮膚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皮膚的脂質結構與一般人不同,抵抗力差,夏天又因為多汗水的刺激,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容易合併有細菌感染。

.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發病時期年齡不同,而有不同的發病部位與症狀。大致可分為:

嬰幼兒時期(0∼2歲)此時期患部會出現紅色丘疹、水泡、組織滲出,患者會有強烈的搔癢感。病兆多數發生在頭臉部、頸部及四肢伸展側。
兒童時期(2∼10歲)病兆多發生在四肢屈側,如手肘窩、膝蓋窩等。
急性發作期會有水泡產生,搔癢難耐;轉為慢性時期,則因角質代謝不佳、皮膚乾燥及脫皮等問題,而可能併發魚鱗癬症。
「魚鱗癬」為一種皮膚表皮角質化疾病,皮膚角質呈現魚鱗狀脫落。特色為皮膚過度乾燥、增厚與脫皮,甚至有乾裂以致出血的現象,因此,需特別注意皮膚的保濕。

.治療與照護
嚴重發炎時,依照醫師的指示塗抹外用藥膏,盡量避免孩子搔癢患部,夏日時,盡量維持涼爽的室溫,減少燥熱感。
症狀減緩時,應以維持健康皮膚為首要工作。吳純慧醫師表示,使用過多的清潔用品反而容易造成幼兒皮膚水分及油脂的流失,只要以少量清潔用品或清水清洗即可,減少過度刺激皮膚的機會。

.預防
夏季氣溫較高,容易因汗水刺激造成皮膚不適而發癢,宜減少戶外活動,並降低室溫以避免流汗。
每日的清潔工作不可少,沐浴時,水溫不可過高,時間不可過長;沐浴後,立即補充皮膚的水分與脂質,可使用含油脂且易吸收的清爽型乳液進行保養。


汗疹

.成因

吳純慧醫師表示,「汗疹」就是俗稱的「痱子」,起因多因為大量或持久的出汗,汗水持續的刺激皮膚,造成汗管阻塞而引起的皮膚病症。夏季多高溫炎熱,人體為體溫調節,自然會排汗較多,而嬰幼兒的體溫調節及排汗機制尚在發展中,因此體溫平均又比成人較高,如果家長沒有適時保持幼兒皮膚的乾爽,就很容易使得幼兒皮膚被汗水刺激,或因汗管阻塞而引發汗疹。
Tips 醫師小提醒
吳純慧醫師強調,大部分的父母習慣把孩子包成像粽子一樣,其實,小孩的抵抗力一般已經與大人一樣,但父母還是習慣幫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因體溫高而持續流汗。

.症狀
最常發生的皮膚部位在脖子、胸前及後背。症狀為患部及四周的皮膚會起紅色的疹子,伴隨有發癢及灼熱感,偶會出現水泡,如因搔癢而抓傷,則可能感染而變成膿皰。

.治療與照護
吳純慧醫師指出,應盡量維持皮膚的正常防禦機制,選擇溫和的清潔用品清洗皮膚,或每日以清水清洗數次即可,盡量維持皮膚乾爽清潔。
最重要的是減少孩子悶熱感,她說,夏季衣穿著應盡寬鬆,不要把孩子包得密不通風,並應選擇棉質吸汗的衣服,環境則要維持通風涼爽。

.預防
汗疹是因排汗過多所引起,應盡量改善周遭的溫度(如果允許可以適度的開冷氣,設定25℃的溫度),維持身體的涼爽。適時的清潔皮膚、穿著寬鬆吸汗的衣著,即可減少汗疹的發生。
吳純慧醫師強調,大部分的父母習慣把孩子包成像粽子一樣,其實,小孩的抵抗力一般已經與大人一樣,但父母還是習慣幫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因體溫高而持續流汗。
嬰幼兒常見濕疹
濕疹是夏季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吳純慧醫師指出,濕疹是一種概括的病名,泛指令人發癢、不易痊癒的「皮膚炎」,大多原因不明,濕疹不會傳染,但因夏季氣候潮溼、悶熱,皮膚又容易出汗,鹼性的汗水中含有許多人體代謝的廢物,容易造成皮膚角質障壁被破壞,而產生皮膚發炎的狀況。

•尿布疹
吳純慧醫師表示,尿布疹多發生在皮膚接觸尿布的地方。幼兒包尿布使得皮膚與尿布間長期摩擦,並且因浸潤在尿液中,受到阿摩尼亞的刺激而引發皮膚炎,夏季時易有惡化的現象。尿布疹多因皮膚不清潔所致,家長須勤換尿布,保持皮膚乾爽即可。

•對摩疹
為兩個相對的皮膚面互相摩擦所致,她說,有些嬰幼兒因肥胖而使皮膚出現皺褶,夏天時更因汗水殘留於皺褶內,容易有發炎現象。家長因多注意幼兒皮膚皺褶部位的清潔。

Tips 照護小叮嚀
濕疹常有嚴重的發癢狀況,造成幼兒以手搔抓,因此,需將幼兒的指甲剪短並應多洗手,以免因抓破皮而感染細菌,引發嚴重的皮膚病症。

毛囊炎
夏季因皮膚多汗水,使得皮膚的抵抗力變差,容易讓皮膚表皮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皮膚中而造成感染,產生化膿性炎症。病狀如膿包凸起在表皮上。嚴重時,須以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平時應多注意皮膚清潔、保持皮膚乾爽。
Tips 醫師小提醒
吳純慧醫師強調,大部分的父母習慣把孩子包成像粽子一樣,其實,小孩的抵抗力一般已經與大人一樣,但父母還是習慣幫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因體溫高而持續流汗。

.症狀
最常發生的皮膚部位在脖子、胸前及後背。症狀為患部及四周的皮膚會起紅色的疹子,伴隨有發癢及灼熱感,偶會出現水泡,如因搔癢而抓傷,則可能感染而變成膿皰。

.治療與照護
吳純慧醫師指出,應盡量維持皮膚的正常防禦機制,選擇溫和的清潔用品清洗皮膚,或每日以清水清洗數次即可,盡量維持皮膚乾爽清潔。
最重要的是減少孩子悶熱感,她說,夏季衣穿著應盡寬鬆,不要把孩子包得密不通風,並應選擇棉質吸汗的衣服,環境則要維持通風涼爽。

.預防
汗疹是因排汗過多所引起,應盡量改善周遭的溫度(如果允許可以適度的開冷氣,設定25℃的溫度),維持身體的涼爽。適時的清潔皮膚、穿著寬鬆吸汗的衣著,即可減少汗疹的發生。

BOBO小天才雜誌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