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寶貝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Play5 & Art2 初體驗

2008年09月20日
公開
18

常看到周遭朋友帶著自己的小孩去上一些親子課(必須有大人陪伴) 前陣子又看到翊佑及歆潔也特別上親子music課程 SO媽麻稍稍查詢一下,北部地區有四處:基隆路、天母、內湖及敦北 經詢問爸拔意見討論後….表示可以試試看,決定預約今日,以非會員資格體驗play5(22-28個月課程)(每次最多15對親子) 原本擔憂寶貝倆會排斥或因怕生而哭鬧 但意外地,寶貝倆超級喜歡,且迫不及待地想進入教室內 因提前15分鐘到,教室仍在上課中,只好在外稍後等待囉 (不過遺憾地,課程中僅會員才能拍照) 過程中,爸拔媽麻都覺得不錯地是 當cindy老師拿著一本書問大家:鴨鴨孵的蛋蛋是什麼顏色? 在場鴉雀無聲數分鐘….. 突然暟暟跑到cindy老師面前,大聲地說:是藍色的 cindy老師當場誇獎:暟暟好棒喔!就是要像暟暟一樣勇敢大聲說出來 另需經過不同大小球找到鴨鴨,並餵鴨鴨吃東西…. 暟暟&維維除了能順利闖關完成外,也能協助其他小朋友,並與其他小朋友共同尋找鴨鴨食物 在遊戲中播放的是美語,cindy老師全場也以美語方式唱跳 聽到這些耳熟能哼的歌曲,多少也引起兩兄弟的注意 哇!一下子play5課程結束了,下課了…. 但許多小朋友接著上art2… 突然老師問:暟暟&維維要不要一起上畫畫課啊 兩兄弟竟點頭說:好 (便隨著老師進入教室內) 本來兩兄弟對畫畫就有些許興趣….. SO,又贏得老師的稱讚…. 老師說:維維不錯喔,能自己大膽地畫畫喔(因很多小朋友是家長牽著手畫) 雖然可以感覺得出兩兄弟有些些累了….但對今天的課程安排是很喜歡的 課程簡述: Play統合課程 共區分七個階段,每一階段著重在協助孩子該階段的發展里程碑,透過遊戲活動來幫助孩子建立認知、社會性和動作發展能力。 Music音樂 經由探索世界不同的音樂風格,在歌唱、跳舞、律動和樂器探索的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有關韻律、節拍、節奏、旋律等重要的基礎音樂能力,奠定未來音樂學習的根基,同時幫助孩子的動作、社會性、情緒、語言和智力發展。 Art藝術 藉由藝術激發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孩子每次不僅帶作品回家,而且還在腦海中印下積極的自我表達精神及享受創作的快樂!透過繪畫、雕塑、著色、剪貼、歌唱律動、角色扮…演等活動,親手參與各種創作的過程,釋放內心的想像力。 Global Kids 為期12週的環球之旅,探索來自世界各地的風俗、文化、音樂、舞蹈、藝術!在充滿創意的活動中,寶寶將擁有專屬的旅遊手札,記錄每個旅遊目的地的經歷和收獲,製作成一份永恆的成長紀念。同時在充滿驚奇與歡樂的旅程中,將培養寶寶的國際觀,與世界接軌。 Fitness Fun Fitness Fun活動將幫助寶寶強健體魄、開發智力,並培養寶寶對運動的積極態度。當與友伴們互動和遊戲時,寶寶們將同時有機會學習社交技巧。 Yoga Fun Yoga Fun是一個教寶寶享受「calm-exercise 舒緩運動」。

中標了…

2008年09月15日
公開
4

爸拔在上週四喉嚨痛感冒,在週六日颱風假稍稍好轉,便一時大意忽略了病蟲最後戰役的威猛性 今天早上媽麻頭昏昏、喉嚨也感覺不舒服,心想,媽麻的抵抗力怎麼比倆兄弟差ㄋ… 沒多久,姑婆婆來電,維維說喉嚨痛痛 隨後,下午暟暟也說喉嚨痛痛… ㄞ…還是免不了病蟲蟲來搗亂… 真是爸拔一口小人一口…愛的後遺症….. 爸拔媽麻本想,只要讓倆兄弟多喝水多休息,自我產生抗體,能免藥水則免… 但一進家門 暟暟突然嚎啕大哭,直黏著爸拔不放 維維則爬起來看看爸拔媽麻後,又再躺回沙發,軟趴趴樣… 剎那間,爸拔媽麻決定上醫院去,而寶貝倆也點頭表示想去看醫生叔叔阿姨… 途中,爸拔媽麻思考著要去慈濟還是馬階 家中距離慈濟約40分鐘,距離馬階約50-60分鐘 但看到寶貝倆一上車,開始嗯起ABC song及what’s your name… So爸拔覺得狀況還ok,便決定前往慈濟即可 (因爸拔媽麻周遭朋友大都認為小兒科專業為馬階、婦產科為台安及中山) 抵達醫院後,爸拔評估著是要掛急診還是門診 經查詢是美女阿姨蔡醫師,當下選擇掛門診…. 天ㄚ…蔡醫師已預約掛了40幾人,許多小朋友還是穿著學校制服就來醫院看診… 寶貝倆真是令人心疼又令人憐愛 暟暟一看到蔡醫師,又馬上大哭著:哥哥痛痛..哥哥痛痛..哥哥痛痛… 維維則是指著喉嚨哭著說:痛痛..痛痛..痛痛… 醫師阿姨說:這樣..痛痛ㄚ..阿姨看看..扁桃腺發炎的很厲害喔….難怪痛痛地… 最後…維維離開診間時,仍不忘哭著向醫師阿姨揮手說再見… 一上車,倆兄弟沒多久就睡著了,肯定被蟲蟲折騰得累壞了… ㄞ…一向活潑好動的小孩,一旦生病就很明顯走樣了…. 真令人不捨… 不過,換個角度想,偶爾生個病,讓身體和蟲蟲抗戰一下,或許能增強一些些自我免疫力…

拉鋸戰...成功

2008年09月11日
公開
7

媽麻在一個月前看上一套學習型教具,約計19800元 另可適小朋友的學習狀況,不斷地增值加購升級(分初階、中階、高階) 當時沒有馬上被衝動沖昏頭…. 但今天卻突然好想購買喔﹗ 因媽麻看到暟暟在短短的二週時間 竟將魚丸學姐贈送的德國教具(3歲)完全熟瞭 且可以自己主動地一個人安靜得找、翻、說、配對,如此反覆地約1個多小時 所以,媽麻今天提出與爸拔商量…. 爸拔:為何中英文都想買? 媽麻:英文固然很重要,但除非是要當個小小留學生 否則母語也是非常重要地,畢竟寶貝倆未來接受的是台灣正統教育; 我不想本末倒置…. 爸拔:如果因為此教具而讓現在2歲的小孩,提前先學會未來在中班大班(5.6 歲)就會教的中文、英文; 意義為何? 那只是贏得別人的讚嘆及稱奇吧了!說穿了,就是虛榮心、比較心作祟 「玩」,最能激發小孩;暟暟維維就是愛玩,所以他們常會「想坑想縫」 (台語)… 媽麻:是啊!我是想讓他們在很平常很自然、以玩得心情來使用這套教具 暟暟,能靜能動,閱讀的時間持續性較長、專注力較夠… 維維,偏向好動,閱讀時間最多半小時,但他愛跳、跑、說、模仿… 這套教具同時結合兩兄弟的個性,能聽、說、看、動、翻…. (彼此沈默一會兒)….. 媽麻:去年在sogo看到類似教具時,爸拔不是也很贊同購買ㄇ?表示等兩兄弟 再大一些些時,一定會買給他們ㄉ 爸拔:當時也覺得真地很不錯,但現在考量到兩兄弟的破壞性,以及他們即將 入學,是否還有其需要性? (彼此又沈默一會兒)….. 媽麻:如果購買了,一定會讓他們在有大人的狀況下使用; 如果我只購買其中一小部分試試看,約3860至6990元左右,可以ㄇ? 爸拔:如果是3000多元可以考慮試試看…. ****************************************** 爸拔的觀念與小阿姨很雷同 認為「玩」是小孩子的本質,也是最重要地;學習教育是未來一條很漫長的路…..

新手家長的?個怎麼辦?

2008年09月10日
公開
11

新手家長的?個怎麼辦? 作者:李佩芬 出處:親子天下 家有新鮮人,家長心中必定有許多疑問,到底要不要先學英文?老師會不會跳過不教注音符號?如何與老師溝通比較有效?現在課程和以前差別在哪裡? ---------------------------------------------------------------------- Q:到底要不要先學英文?我的孩子沒有念雙語幼稚園,程度若趕不上怎麼辦? A:英語的確是全球化不可忽略的競爭力基礎。雖然依據教育部課程綱要,小學三年級學英文即可,但許多縣市的確從小一就開始安排英文課,加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迷思,許多父母打從幼稚園開始,就急切地想把孩子浸淫在全英文環境。 事實上,台灣家長對孩子學英語一直停留在「何時學」的迷思,卻忘了學習的核心應該放在:「為何學?如何學?該學什麼?」師大英語系教授李櫻指出,在國小階段,英文只要能把二十六個字母字音的關係、語音辨識能力學好就夠了。孩子在小學階段只要能建立語音辨識能力,未來就可省下死背單字的力氣。 從小學英文最大的優勢,並不是在背誦和記憶。李櫻也根據實證研究指出,年紀小的孩子對辭彙和句法的學習比較慢,因為辭彙和句法是抽象的組合,到孩子抽象思考成熟了,反而學得有效率。對小一的孩子來說,最靈敏的仍是聽力與對語音的感知能力,父母應了解孩子的生理發展階段,不必揠苗助長。 另外,「學得對」也比「學得早」更重要。與其焦慮地急著學、盲目學,讓孩子「摔在起跑點」,不如按部就班、持續學習,讓英語成為孩子願意終身學習、可以帶著走的資產。 Q:有很多孩子已經學過注音符號,小一老師會不會跳過不教?孩子若趕不上進度怎麼辦? A:在家長的壓力與期待下,目前的確有許多幼稚園提前進行注音符號教學,安親課輔班也順應需求,推出「正音班」等小一先修課程。不過,一年級剛開始的前十週課程,「國語首冊」都在教注音符號,這是教育部在課程綱要中所明定,老師絕對不會跳過不教。 也有家長耳聞,老師因為班上絕大多數孩子都已學過注音符號,加快教學速度,擔心自己的孩子無法在十週內熟悉三十七個注音符號。不過,現在許多學校都已取消開學後第十週的注音符號紙筆測驗,改以不限次數的「闖關」活動驗收學習成果。因為注音符號並非單獨存在的科目,小一到小三的所有課本都會標注注音,即使無法在十週內精熟注音符號,未來接觸的機會依然很多,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若父母仍希望孩子提早學習注音符號,則需留意方法是否正確。曾擔任幼教顧問的廖清碧舉例,家長在家可透過有注音的童話圖書,問問孩子:「這一頁中哪些字有ㄅ?哪些字有ㄛ?」請孩子找出這些字,而不是直接切入符號。此外,有些家長幫孩子複習注音符號時,會要孩子從頭背到尾,然後從中間隨便指一個符號問孩子那是什麼。專家指出,這種教法不僅枯燥沒效率,也容易使孩子陷入「若不從頭開始背,就回答不出來」的窘境。建議從生活中認識注音符號,才不會一開始就壞了孩子學中文的胃口。 在家裡,父母也可透過遊戲、兒歌或圖書,引發孩子認識注音符號的興趣,讓他們對ㄅㄆㄇ有概略的輪廓。例如在家裡貼上以注音符號標示的物品名稱,或讓好動的孩子以身體「扭」出注音符號。至於系統性的拼音教學,為免家長或安親課輔老師教法與學校不同,日後孩子還需花時間矯正,建議還是留待小學時再起步。 Q:從課表來看,現在小一課程和以前很不一樣。究竟差別在哪裡? A:九年一貫的教改理念,希望將過去強調「知識取向」的學習,轉為「能力取向」的教育;從以演算、背書、練習為主的教學方式,轉為培養孩子解決生活需求與問題的能力。這個變革,讓現今小學教育不論是課程名稱、老師教法、家庭作業與評量方式,都與以往有別。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課程有語文(包括國語、英語與鄉土語言)、數學、生活、健體(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五大領域。健體課是以養成適當的健康行為與運動習慣為目標,因此放在同一領域。生活領域是個多領域的統整學習,到了小三會細分為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科技。綜合活動則包括了過去如輔導活動、家政、童軍等,是大量融入「做中學」體驗活動的課程。 大體來說,九年一貫課程內容變活潑,過去常見的紙筆測驗減少,學校也期待家長能更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另外,老師的評量方式也愈來愈多元。例如透過學習單,讓孩子練習蒐集與統整資料的能力;透過小組討論表達,學習團隊合作能力。老師也會配合學生能力與特點,紀錄並建立檔案,做為觀察或改變教學方式的參考。傳統的紙筆評量,當然也不會全然屏棄,因為這也是培養孩子學習書面組織與表達能力的方式。 Q:聯絡簿要怎麼用?如何與老師溝通比較有效? A:親師溝通的管道,除可利用每學期舉辦的親師座談會了解教學理念外,有些老師還會製作班級網頁,將重要行事曆、功課表與孩子作品放在網上,是了解孩子與班級同儕的另一方式。此外,孩子每天拿回的聯絡簿,也會要求家長每日簽名,是更即時的溝通平台。 剛入學時,有些老師會將聯絡事項打字或影印附在聯絡簿內。隨著孩子開始熟悉注音符號拼音,老師會慢慢將回家作業與注意事項寫在黑板上,要求孩子抄在聯絡簿。然而,的確有些小一生覺得寫家庭聯絡簿很吃力,該怎麼辦? 父母可透過「互傳紙條」遊戲,讓孩子練習將事情以圖畫、數字或注音方式寫下來。或給孩子一個小記事本,讓他從大班開始書面記下自己獎點卡的數目,或是自己借的書籍、DVD何時到期。這些練習,對於寫好家庭聯絡簿都有幫助。 聯絡簿是親師溝通的重要媒介,建議家長下筆時注意基本書信禮節,不僅對孩子是良好示範,也不至於不小心冒犯到老師。例如,有家長向老師反映功課太多,但寫聯絡簿時連稱謂語都省略:「為什麼功課這麼多?孩子寫到10點才寫完!」質問的語句讓老師感到錯愕。若能改成「老師好:小明今天的作業寫到十點……」等委婉、陳述事實的方式表達,相信較能達到溝通效果。 經常舉辦親職演講的牧語軒建議:「父母應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學校或老師,大人的事大人自己解決。」孩子其實很精明,父母若經常表示對老師不滿,等於是以言行告訴孩子不必尊重老師,無形中也增加老師在學校管教的難度。因此,若知道老師的電子郵件或電話,可以此與老師做進一步溝通。家長也可參與班級愛心媽媽、說故事義工、戶外教學或家長會等活動,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與方式,再找時間與老師當面溝通。讓雙方原有的善意,不致於在書信往返過程中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