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琳兒

靜思語(3)

2009年08月11日
靜思語(3)
65. 不要封閉自己. 你要先愛別人, 別人才會愛你.
66. 人要自愛, 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67. 待人退一步, 愛人寬一步, 在人生道中就會活的很快樂.
68. 倘能以愛待人, 以慈對人, 則不惹禍傷身; 所以做人應該吃點虧, 做個大智若愚的人.
69. 把氣憤的心境轉為柔和, 把柔和的心境再轉換為愛, 如此, 這個世間將愈益完美.
70. 佈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 而是一份虔誠的愛心.
71. 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過於「人有眷屬, 唯我獨無」。 因此, 菩薩道行者說: 「你們看待世間一切眾生
應該把年老者當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 年齡與己相近者, 就當作兄弟姐妹去敬愛他;年齡比較幼小的,
則當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愛護他 這是人性中最高潔、最真、最善、最美的愛。
72. 愛, 絕不能夾雜著煩惱, 因位有煩惱就會有污染。
73. 要培養一份清淨無染的愛。 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 不要想回收, 就不會有煩惱
74. 有所求的愛, 是無法永久存在的。 能夠永久存在的, 就是那份無形、無染而無求的愛。
75. 父母過分愛子女的心力會反射成子女的煩惱, 對子女要放心, 他們才能安心。
76. 清茶淡香, 既可口又提神; 若太濃則苦得喝不下。 世間的其情愛也是如此。
77. 愛----這件東西在人心中常覺得奇缺, 常覺得饑惡難飽足, 像餓鬼一樣。 人在愛欲中, 是永遠沒辦法滿足的。
78.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 即使已經智慧圓融, 更應含蓄謙虛, 像稻穗一樣, 米粒愈飽滿垂的愈低。
79. 真正的智慧人生, 必定有誠意謙虛的態度;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 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80. 修行最重要的目標即是無我。因為你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 包容一切、尊重別人, 別人也一定會來尊重你, 接受你。
81.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 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82. 縮小自己, 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裡、耳朵裡; 既不傷他, 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83. 一粒沙就扎到腳, 一顆小石子就扎到心, 面對事情就擔當不下去。
84. 不能低頭的人是因為一再回顧過去的成就。
85. 看淡自己是般若, 看重自己是執著。
86. 眾生有煩腦, 是因為我執的關係。以「我」的自私心理為中心, 以自我為大, 不但使自己痛苦,
也影響周圍的人群跟著爭執痛苦。 忘我, 才能於修身養性中, 造就身心健康、幸福的人生觀。
87. 愛是人間的一分力量; 但是只有愛, 還不夠, 必須還要有個「忍」忍辱、忍讓、忍耐, 能忍則能安。
88. 要做個受人歡迎的人, 做個被愛的人, 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 面容動作、言談舉止, 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89.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 因為修養原是個人的行為。
90. 人生在世, 假若欠缺了愛, 日子將了無生趣, 毫無意義. 但若只侷限於染著的小愛, 則容益損人毀己, 造成傷害;
所以應該發揮無色彩的清淨大愛, 只有付出不求回報, 讓被我們愛的人沒有壓力, 歡喜自在.
91. 有錢也苦, 沒錢也苦, 閒也苦, 忙也苦, 世間有那幾個人不苦呢? 說苦是因為他不能堪忍! 愈是不能堪忍的人, 愈是痛苦.
92. 娑婆世界又譯成堪忍世界, 亦即要堪的起忍耐, 才有辦法在世間生存得更自在.
93.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 能夠達到看開忍, 則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94. 做事, 一定要秉持著『正』與『誠』的原則; 而待人,
95. 則要以『寬』與『柔』的態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型態, 寬大的心胸來容納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