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iona 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新計畫, 新生活!

2008年06月11日
公開
8

瑄瑄一天一天長大, 我覺得帶小孩這個擔子不應該繼續落在阿公阿媽身上, 他們這個年紀應該是要遊山玩水的嘛!! 剛好暑假他們也有想去加拿大住一段時間, 我想是時候來規劃一下要怎麼安排瑄瑄了! 計畫一 ~ 幼幼班 詢問了蒙特梭利天母園,半天班 (8:30am ~ 12:00pm) 要 NT$ 19,950/月, 整天班 (8:30am ~ 4:00pm) 要 NT$ 25,550/月, 還真不是普通的貴耶!! 學費是一回事, 問題是瑄瑄還這麼小, 不會自己吃飯上廁所, 真的可以去上幼幼班嗎?!? 還有, 上了學後最擔心的就是傳染病, 大家都說一上學就準備跑醫院嘞, 整年大概有半年都是在生病, 這是讓我最最擔心的....... 不過還是約了明天下午去參觀! 先了解無仿嘛! 計畫二 ~ 找玩伴!! 現在早上瑄瑄都跟我到公司, 中午吃過飯後阿公會來載她回家吃水果洗澡睡午覺, 以後如果不繼續給阿公阿媽帶, 整天都待在公司, 是沒什麼太大問題, 可是.....不想讓她整天跟外勞一起耶...尤其現在開使學講話, 到時候給我講個印尼中文不就昏倒!?!? 而且我觀察到有時外勞也懶懶的坐在一旁, 根本沒陪她玩! 我的idea是希望在附近幫瑄瑄找個年紀差不多的玩伴, 限定外國baby, 不是種族歧視啦, 主要是希望他們可以從小接觸到不同的語言, 文化, 覺得應該會很有趣!! (我想台灣媽媽應該沒什麼興趣...) 而且不僅是小孩, 父母之間也可以彼此交流! 特別要是有外國媽咪想要多了解台灣, 我也很樂意介紹唷! 計畫三 ~ babysitter! 剛好遇上美國學校放暑假, 想找找看有沒有學生要打工的, 工作內容就是陪瑄瑄玩樂, 每天下午兩個小時, 全程使用英語! 希望瑄瑄從小能藉由遊戲接觸多一種語言嘛! 或多或少對以後有幫助的吧!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go go go !!!!

阿媽家靜養!

2008年05月31日
公開
2

瑄瑄一連燒退燒退了好幾天, 今早整個人很無力, 一直昏睡, 瑄媽的心情也很鬱悶, 加上又超級不爽瑄爸連續兩晚聽到瑄的哭聲連起來關心一下都沒有, 還說什麼 "你不是有Yani就好了" 這類的屁話, 所以稍微起了口角! 瑄爸超級彽 EQ, 不顧瑄瑄在睡覺, 批哩趴啦的一直碎碎唸, 喔不! 應該說是碎碎 "吼", 又說要叫雙方家長來評理, 為什麼他不能睡主臥房 (this is a long story.... 簡單的說, 當瑄瑄還是小小baby時, 是他主動 "放棄" 跟我們一起睡的, 當時講好半夜大家輪流顧, 他卻躲到客廳去不進房睡. 久而久之我也讓瑄瑄跟我睡大床, 所以現在也沒位子給他睡啦!) (還有,他比較晚睡, 我請他要嘛就早一點洗澡, 如果要晚一點洗就到外面的浴室洗, 這樣才不會吵到我們這些早睡的族群, 他卻硬要解讀為我不給他進房.......) 我一直很反對在小孩面前吵架, 尤其瑄瑄這麼不舒服的時候還要製造這麼多 "噪音"!! 既然你說你幫不上什麼忙, 那我們乾脆回阿媽家好了, 至少在那邊可以好好的 "靜養"! 瑄爸看到我們要回阿媽家, 就說什麼要不要請他爸媽上來? 怎麼, 想嚇我阿?!? 我說 "好阿, 隨時歡迎, 他們到了再打給我吧!" 之後我們就回阿媽家了! 一回到阿媽家, 瑄瑄馬上回恢復元氣, 又開始趴趴走, 幾哩瓜啦的講話, 看到她回復到平日的精神, 才稍微放心一下......難道, 這是風水的問題嗎?!?! 真的很神奇喔, 一進阿媽家似乎就不藥而癒了耶!! 跟早上病厭厭的樣子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看醫生!

2008年05月30日
公開
2

保險起見, 昨晚下班帶瑄瑄去了看醫生. 醫生說有兩種可能: 1. 扁桃腺發炎 2. 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 實際病因要觀察一天才能確定, 取決於扁桃腺上的小白點是否會破 or 潰爛. 破的話就是腸病毒, 沒有的話還好一點, 是一般的扁桃腺發炎. "腸病毒!!!!" 聽到這三個字彷如被 "共槌訝" 打到!!!! 不會吧.........我們沒有去哪裡耶....... 怎麼會呢?!?!?!? 一堆的問號, 接踵而來的就是不斷的自責...... "不會的不會的, 應該只是扁桃腺發炎而已!" 回到家後吃了藥就早早睡覺了, 睡前量了體溫 37.3, 應該降下來了吧....... 半夜四點, 突然驚醒, 再幫瑄瑄量個體溫吧! "39.1!!!!!!!!! 天阿, 發生什麼事啦?? 睡前不是還好好的嗎??" 趕緊餵瑄瑄喝了點ㄋㄟㄋㄟ, 再給她吃退燒藥..... 就這麼守在她身邊, 每十分鐘量一次體溫, 一直到早上六點, 似乎有稍微降下來了點...... 整個早上瑄瑄的活動力還好, 不過看的出來體力不佳, 走路都會跌倒, 整個人一付很 "疲倦" 的樣子....... 到底該如何是好阿??!?!? ps. 清晨四點, 瑄瑄起床喝ㄋㄟㄋㄟ吃藥的時候, 大哭了好一陣子 (因為藥實在是太難吃了), 但不見瑄爸來關心, 該不會是沒聽到吧....哭的很悽慘耶.....早上問了瑄爸 "你清晨沒聽到瑄瑄在哭嗎?" 他說有阿, 大概四五點那時候吧! 我又問到 "怎麼你都不會起來看一下, 關心一下?" 他回到 "阿那房間不是你們兩個的嗎? 你又不給我進去!" .....哈哈哈!!! 這是人話嗎?? 平常也沒看你 "不敢" 進來阿?? 我非常肯定, 今天如果是 "兒子", 他的態度絕對不一樣!! 太太過分啦!!!

Montessori - 兒童的敏感期

2008年05月22日
公開
5

1 歲 對小東西的敏感 孩子在1歲前後,會在地上到處爬或遊走,此時對地上小小的東西非常著迷,常會撿起來把玩或放進嘴裡。這種敏感性幫助孩子探索環境,對其所生存的世界更加了解,以便儘早融入社會。所以若有值此敏感期的幼兒,為了能有更安全的環境供他自由探索,最好能每天拖地板,並注意居家的安全措施。 1 歲 對走路的敏感 1歲多剛會走路的幼兒,很喜歡到處走動、爬樓梯,熟練之後甚至喜歡拿重物或背著重物走,因為他們喜歡訓練自己運用肌肉保持平衡的能力。我的婆婆雖然沒有聽過蒙特梭利的哲學理念,但她很細心,曾經觀察到孩子的二個敏感現象,她說:「剛會走路的孩子很愛走;剛會講話的孩子很愛講。」可見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現,只是蒙特梭利把它們整理出來,因而有如此大的貢獻。曾有朋友說他們在兩歲前都把孩子抱著,不讓他走,理由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總是跌跌撞撞,容易受傷,兩歲後再讓他走,就不會受傷了。您想這樣對嗎?非也!因孩子並非多長一歲就自然走得穩,而是需經過不斷的練習和修正,多走路鍛鍊,肌肉的協調運用熟練之後,才會走得穩。假如真的2歲以後才讓他走路,他反而會因動作不協調而經常跌倒,因為他在需要練習時,錯失了機會。我認識一位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五歲時隨母親搬到美國,當時他曾要求要住一間有樓梯的房子。我們大人聽了覺得很驚訝,後來才知道他小時候沒爬夠樓梯,爸媽怕他爬樓梯容易跌倒受傷,都堅持帶他坐電梯,所以孩子覺得沒爬夠,還想去美國多爬一爬樓梯。從這裡可以發現,孩子有大自然所給予的功課,成人的角色應是為他們預備合適的環境,並幫助他發展,好完成此功課。 1-3歲 對秩序的敏感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東西放在他熟悉的地方,做事有一定的順序,出去玩要走一定的路線,洗澡有一定的順序,甚至餐桌的座位也要固定…,因為他正在建立對周遭環境的秩序。所以如果你們家中有二、三歲的幼兒,跟他們玩捉迷藏一定會發現,他們喜歡躲在同一個地方,同時也會希望你同樣躲在那裡;假如你換個地方躲,他們在原來的地方找不到你就會很失望,以為你不跟他們玩了。這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快樂來自「東西都在原來的地方」,他們的秩序感由此而建立。至於四、五歲的孩子就沒有這種現象了,玩捉迷藏也會躲在不同的地方了。 記得我的兒子兩歲時,有一次晚餐時間,他亂發脾氣,不肯吃飯,我覺得很納悶,平時兒子是很愛吃飯的孩子,怎麼今天不一樣呢?只見他講話講不清楚,手上還拿著一根湯匙給我看,我赫然發現我拿錯了湯匙,這不是他平常用的小湯匙,他就因此不肯吃飯。還好,那時我已經學過蒙特梭利的理念,知道孩子有秩序敏感期,喜歡用原來的東西,我就稍微麻煩一下,走兩步路幫他換回原來的湯匙,結果他立刻開始吃飯,而且吃得很開心,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假如此時我拿出媽媽的權威,命令他:「你就是給我吃!」那接下來就有的磨了。 替蒙特梭利寫傳記的史坦丁先生曾比喻說,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就好像一位測量員被派往非洲一個新興國家繪製地圖,他花了數週甚至數月,繪出山脈、河流、道路的位置,假若有一天他一早醒來,發現山脈移位,河流改道,道路都不一樣了,一定會頓失所據而驚惶失措。孩子也是一樣,須對周圍環境有定位,所以我們要事先好好設計,讓東西都有固定位置,像衣服、鞋子、教具等都有固定放的地方,亦可教他幫忙把東西歸位。若必須有變動的,如搬家或請客,就要事先告知,讓他先做好心理準備,與他商量因應之道。

Montessori - 兒童的發展階段

2008年05月21日
公開
9

一、嬰幼兒期(零至六歲)   這個階段的嬰幼兒,有一種特殊的心智,蒙特梭利稱之為「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吸收外界給它的訊息。這個時期的學習非常快速、吸收能力非常的強。蒙特梭利甚至指出,這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因為人的智力、人格、以及心智潛能,都是在這個階段發展出來的。近代的研究報告,已經證實了蒙特梭利的理論。芝加哥大學的布魯博士(Dr. Benjamin S. Bloom)在《人類特質的穩定和改變》書中寫到:「從受孕到四歲,個人發展了其智能的百分之五十;從四歲到八歲,則發展另外的百分之三十。…這說明智能的成長,在幼年早期的發展非常迅速,而且早期環境對這方面的發展,也可能有很大的影響。」 幼兒早期的吸收性心智可以用照相機來比喻,孩子的頭腦像照相機一樣,按快門就照下整個環境畫面,吸收所有細節,照十個人和照一個人,並沒有造成心智上的不同負擔。照片要經過沖洗、顯影的過程,而兒童吸收進去的東西,或沉潛很久或很快地,會在往後的生命經驗中展現出來。 其中,蒙特梭利又把零到三歲稱為「無意識階段」,嬰幼兒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但卻有天然的強烈學習慾望,把環境融入他的生命裡。至於三到六歲則稱為「有意識階段」,他知道自己在學習,且很會發問,常會問「為什麼?」  嬰幼兒時期一個重要的課題是身體的獨立:孩子要學會運用他的身體運動器官,去走路、跑跳、說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