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祭拜義民爺祭典

2007年09月01日
今日的行程是我媽在上週就確定的,因為剛好今年輪到住新埔的大舅住的那一里要辦祭典(聽大舅說15年輪到一次,應該有15個鄉里輪,今年輪到大舅住的這一里),因為15年一次,因次舉辦的很隆重(中元祭拜好兄弟),我想,這是客家人貫有的傳統,免不了要大肆的舉辦,因此這趟是應大舅的盛情邀約而去的,一大早10點左右,我就和我媽及我兒子走北二高到了新埔大舅家,除了祭典以外,這也是利用此祭典做為舅舅們與阿姨們的兄弟姐妹聚會(有住阿里山的,有住高雄的,有住台中的,及大陸出差的,都到來了)但仍獨缺二位舅舅,有事不刻前來,讓此聚會多了小小的遺憾,因為人生很無常,誰又知道下一個15年光景會變成怎樣?因此,在怎樣,我也都要排除我所有的節目,帶著我媽赴大舅的邀約.
一大早先看到舅舅們忙著先架神豬的架子,等神豬宰殺好之後,送來大舅家,舅舅們才開始動作,從拔豬毛,(噴米酒_怕豬肉會因為天氣太熱而豬肉味道走味),擺三牲,素果,鳳梨,及供品,整整佈滿整台貨車,整頓好之後,開到路邊,等待義民爺出巡,再放煙火及炮竹,整個街道為了要讓義民爺出巡順利,還動用了一些警力出來維持交通,真是熱鬧,整條街燈火通明,各式的神豬都擺在家家門前,我可是第一次參加那麼盛大的_祭拜義民爺祭典,(我老早就忘了,15年前大舅在辦這祭拜義民爺祭典時,我有沒有參加了@_@??_15年前我還在花蓮念書呢.)難得有幸我能參加在這次大舅的神豬祭典,好榮幸阿^_^....
除了義民爺祭典外,還有野台戲可以看,我媽說,當年她們在沒有任何消遣時最喜歡看這種野台戲了,這個野台戲,勾起我媽年輕時的回憶,雖然我不怎麼喜歡看這種戲,但為了陪媽媽看,我還是乖乖的坐在板凳上,忍受大分貝的唱戲,我想我真的年紀大了_我好怕吵雜的大分貝......最後我還坐到打瞌睡....@#$%^&...戲上的人演的很起勁,愛看戲的人很入戲,我卻在打瞌睡,找周公聊天去,金害~~~
晚上祭典持續到10點,等收完,到大舅分送神豬的肉給親朋好友,已經快11點了,再等到我開車回到家已經快11點半,天阿,今天真是累,我想舅舅們更累吧~~~15年一次,期望義民爺可以保護大家在七月半的時期大家都能平安....Dear 義民爺,您聽到我的祈禱了嗎?
我以我是客家人為榮,我可是純正還會講客家話的客家妹(爸媽都是客家人)

備註:
(資料來源http://cult.nc.hcc.edu.tw/BUT3-1.htm#有關傳統祭禮的新聞報導)
客家人與義民廟、義民節
佔本省人口比例第二的客家族群,大部份集中在桃竹苗地區,及高雄美濃,屏東六堆、內埔、潮州等地。其它如台中東勢及花蓮部份地點,亦分佈少數客家人,至於都會區如臺北市、高雄市大概都已是有客家血統,卻不會說客家話的隱性客家人了。
來到客家人的地區,到處聳立著褒忠亭、忠義亭及義民廟,這些寺廟正是保存客家傳承的象徵,也正是客家人的信仰中心之一,而其祖廟正是位於本縣新埔鎮枋寮(下寮里)的義民廟,而全省各縣市所見之忠義亭、褒忠亭、義民廟則是它的分廟。
  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本省發生了林爽文事件,彰化林爽文聚眾舉事反清,由南而北,其部屬良莠不齊,所到之處,欺壓民眾,燒殺擄掠,無所不為,民眾深惡痛絕,當他們逼壓到新竹,當時現在的竹北六家、竹東等地甚為危害,於是地方人士林光坤、陳資雲等人,召集地方鄉勇保鄉衛土,堅守抵抗,並配合清廷援軍夾擊,終於平定了林爽文之亂。
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地方仕紳,有感於保家衛鄉義軍先烈,其屍骨遺骸散落各地有失尊嚴,於是遍尋義軍遺骸集中一起,總計林爽文之亂犧牲的義軍,約有兩百多位,原準備歸葬於湖口大窩口,但牛車經過鳳山溪,牛隻竟不受驅使,再也不肯前進,經焚香禱告後,擲茭取決將義軍忠骸合葬於現在義民廟後的大塚,並經風水地理名師勘驗,該處坡地為風水極佳的吉穴,並徵得地主同意捐獻土地,選擇吉日安葬合塚,這就是枋寮『義民塚』的由來。
對於義軍義行,當時清朝皇帝相當感動,為表揚其忠勇保家衛鄉的精神,特頒皇帝親筆所寫聖旨-『褒忠』二字,地方人士接旨後並建聖旨樓安置保管聖旨。
獲接聖旨-『褒忠』後,地方人士林光坤等人,更倡議建廟崇祀以示尊嚴,經多方奔走捐輸後,在乾隆五十三年於塚前破土動工興建,經二年完工,即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年),那就是義民廟的原始廟。
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彰化戴春潮之亂,本地客家人再度奉命組織義軍協助討伐,殉身從義者約百餘位,復拾忠骸合葬於原義民烈士墓旁,成為義民『附塚』,故義民廟後左右各一塚,靠西者為林爽文之亂義士之墓,是『主塚』,靠東者為戴春潮之亂義士之墓,是為『附塚』。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臺灣給日本,在戰火浩劫下,廟宇燒毀,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經輪值庄提議,由十四大庄信士捐資重建,後來於民國五十三年又作第二次修建,並於民國七十八年(西元1990年),義民廟二百週年,再度整修擴建,成立了目前規模宏偉,兼俱古蹟、觀光的義民廟。
義民廟成立後,經地方仕紳捐資置產並成立管理委員會,其委員產生除由原置產之林、劉二姓為當然代表外,均配合地方輪值祭典區產生,因處置公允,甚受各地人士信賴,自此以後,地方信士響應的越來越多,而且規模愈來愈大,祀典活動更盛大,成為桃竹苗客家人士最重要的活動,而義民廟成為客家人的信仰中心,褒忠義民烈士,褒忠義民爺成為客家信仰對象,自此以後祀典活動由原來的四大庄而十二大庄,由十二大庄至十四大庄,及現在的十五大庄,而全省各地的客家人更由新埔枋寮的義民廟分火至各地,全省客家人住的地方,紛紛興建『義民廟』、『褒忠亭』、『忠義亭』並辦理祀點活動,故『義民』、『褒忠』已成為客家人的象徵,而客家人也常自稱是義民爺的子孫,因為淳樸的客家人,是以祖先能夠為保家衛鄉,忠勇愛國犧牲殉義,為一種光榮的傳承。
民國四十四年政府更公開肯定先民行為,特准公佈明定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日為義民節,它是客家人最重大活動,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動,而『褒忠』、『義民』、『忠義』則是客家人的精神傳承。 佔本省人口比例第二的客家族群,大部份集中在桃竹苗地區,及高雄美濃,屏東六堆、內埔、潮州等地。其它如台中東勢及花蓮部份地點,亦分佈少數客家人,至於都會區如臺北市、高雄市大概都已是有客家血統,卻不會說客家話的隱性客家人了。
來到客家人的地區,到處聳立著褒忠亭、忠義亭及義民廟,這些寺廟正是保存客家傳承的象徵,也正是客家人的信仰中心之一,而其祖廟正是位於本縣新埔鎮枋寮(下寮里)的義民廟,而全省各縣市所見之忠義亭、褒忠亭、義民廟則是它的分廟。
  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本省發生了林爽文事件,彰化林爽文聚眾舉事反清,由南而北,其部屬良莠不齊,所到之處,欺壓民眾,燒殺擄掠,無所不為,民眾深惡痛絕,當他們逼壓到新竹,當時現在的竹北六家、竹東等地甚為危害,於是地方人士林光坤、陳資雲等人,召集地方鄉勇保鄉衛土,堅守抵抗,並配合清廷援軍夾擊,終於平定了林爽文之亂。
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地方仕紳,有感於保家衛鄉義軍先烈,其屍骨遺骸散落各地有失尊嚴,於是遍尋義軍遺骸集中一起,總計林爽文之亂犧牲的義軍,約有兩百多位,原準備歸葬於湖口大窩口,但牛車經過鳳山溪,牛隻竟不受驅使,再也不肯前進,經焚香禱告後,擲茭取決將義軍忠骸合葬於現在義民廟後的大塚,並經風水地理名師勘驗,該處坡地為風水極佳的吉穴,並徵得地主同意捐獻土地,選擇吉日安葬合塚,這就是枋寮『義民塚』的由來。
對於義軍義行,當時清朝皇帝相當感動,為表揚其忠勇保家衛鄉的精神,特頒皇帝親筆所寫聖旨-『褒忠』二字,地方人士接旨後並建聖旨樓安置保管聖旨。
獲接聖旨-『褒忠』後,地方人士林光坤等人,更倡議建廟崇祀以示尊嚴,經多方奔走捐輸後,在乾隆五十三年於塚前破土動工興建,經二年完工,即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年),那就是義民廟的原始廟。
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彰化戴春潮之亂,本地客家人再度奉命組織義軍協助討伐,殉身從義者約百餘位,復拾忠骸合葬於原義民烈士墓旁,成為義民『附塚』,故義民廟後左右各一塚,靠西者為林爽文之亂義士之墓,是『主塚』,靠東者為戴春潮之亂義士之墓,是為『附塚』。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臺灣給日本,在戰火浩劫下,廟宇燒毀,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經輪值庄提議,由十四大庄信士捐資重建,後來於民國五十三年又作第二次修建,並於民國七十八年(西元1990年),義民廟二百週年,再度整修擴建,成立了目前規模宏偉,兼俱古蹟、觀光的義民廟。
義民廟成立後,經地方仕紳捐資置產並成立管理委員會,其委員產生除由原置產之林、劉二姓為當然代表外,均配合地方輪值祭典區產生,因處置公允,甚受各地人士信賴,自此以後,地方信士響應的越來越多,而且規模愈來愈大,祀典活動更盛大,成為桃竹苗客家人士最重要的活動,而義民廟成為客家人的信仰中心,褒忠義民烈士,褒忠義民爺成為客家信仰對象,自此以後祀典活動由原來的四大庄而十二大庄,由十二大庄至十四大庄,及現在的十五大庄,而全省各地的客家人更由新埔枋寮的義民廟分火至各地,全省客家人住的地方,紛紛興建『義民廟』、『褒忠亭』、『忠義亭』並辦理祀點活動,故『義民』、『褒忠』已成為客家人的象徵,而客家人也常自稱是義民爺的子孫,因為淳樸的客家人,是以祖先能夠為保家衛鄉,忠勇愛國犧牲殉義,為一種光榮的傳承。
民國四十四年政府更公開肯定先民行為,特准公佈明定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日為義民節,它是客家人最重大活動,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動,而『褒忠』、『義民』、『忠義』則是客家人的精神傳承。
祭拜義民爺祭典_img_1
祭拜義民爺祭典_img_2
祭拜義民爺祭典_img_3
祭拜義民爺祭典_img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