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看完賽德克巴萊上集感想

2011年10月01日
今日一大早天氣就霧濛濛,過沒多久就下起雨來了,上週是Sandy最忙的一週,工作量如雪片般飛來,所以終於可以在今日睡到自然醒,這種感覺豈能用一個[爽]字來形容~~song YY(爽YY)~哈
因為外頭飄著雨,再加上無人打擾,所以今日過的很愜意,翻開這幾日上課的金融保險課程,一邊煮著星巴克咖啡豆,真的感覺好幸福呀~感覺好像Sandy提早退休的樣子~
看完書時間差不多,Sandy就提早洗澡,準備洗香香完來去台茂看賽德克巴萊上集,因為雨停了,又聽說台茂停車收費標準及優惠好像跟以前不一樣,好像變更貴了(聽說0.5小時要30元,Sandy以前停車有被收費過,好像1小時才收30元,好貴!!),為了不想多繳停車費,因此Sandy並沒有將車車停進台茂,反正周邊停車在週六都是免費,所以Sandy是停在台茂周邊的路邊停車格,走一段路進台茂還可以運動一下,算算也可以省個停車費,(如果當時下大雨,Sandy就會花停車費停進台茂),一到一樓,發現走幾步路就看到公司同事,好像公司的同事都來台茂看電影了@@,有些同事是帶老婆小孩來,有些帶男女朋友來,Sandy是一個人前去看電影,雖然是一個人,但坐在電影院旁邊的幾乎都是認識的同事,所以一點都不會無聊,反正看個電影也不會找旁邊人講話對吧!
這部電影真的還滿血腥的,真的像影評人所說的,殺來殺去的,撇開殺戮片段,導演拍的手法真的很讚,藉由這部片讓Sandy感嘆到以前的霧社事件真的很令人震驚,日本人為了要佔領霧社,必須要用強壓手段來壓制賽德克·巴萊族人,不是以德服人,所以造成了當時死傷慘重,看了上集之後,Sandy感到滿難過的~~難過這些因為戰亂而死的人,也很痛恨當時滿清的腐敗,把台灣割讓給日本,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在當時的高壓政策,欺負了很多台灣原住民,看了史料再加上看這部電影,讓更多人明白,戰爭只會產生更多的死傷,唯有和平共存互相保有雙方的文化,及互相尊重才能有和平的淨土~願世界和平,也希望對岸的中共不要對台灣武力鎮壓,更不要有戰爭,一國二制,台灣也不要獨立,這樣對所有人民都好!以上是Sandy對這部上集的感想~~結論是:不錯看!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Seediq Bale   {標準發音}(說明·資訊),意為「真正的人」是一部分為上下兩集的2011年台灣史詩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它嘗試以歷史佐證及平衡觀點,描述1930年代日治時期因殖民統治當局對台灣原住民壓迫式的理蕃措施,迫使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群起反抗當地日本駐警與增援部隊,終究引發霧社事件的始末經過。
該片在2003年曾先以一支5分鐘試拍片開始籌備,但終因募款不足而暫告中止;所幸,魏德聖改以執導首部劇情長片《海角七號》在2008年上映並創下全台最高國片票房紀錄後,重啟《賽德克·巴萊》拍攝計畫。全片從最初發想、史料彙整、劇本企劃,到拍攝後製完成,前後超過12個年頭;其間人力、各項動員與後續困難籌資過程、以及高達7億新台幣的成本預算等,從一開拍就持續受到各界關注;上映前亦獲邀參加當屆威尼斯國際影展並評選入圍正式競賽片,成為會場上國際媒體的熱門焦點。
擔任該片監製的國際知名導演吳宇森則盛讚:「《賽德克·巴萊》喚起了我們曾經遺忘的、忽略的這段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歷史,是台灣第一部真正史詩般的電影,也是全人類或全世界都會感動的故事!」
由於全片長達4.5小時,故拆分為上下兩集。上集〈太陽旗〉於2011年9月9日在台上映,下集〈彩虹橋〉於9月30日三週後接連同步上映。

賽德克族、莫那·魯道及霧社事件
在台灣日治時期,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搬木頭服勞役,不能再馳騁山林追逐獵物;女人必須低身為日本軍警家眷幫傭,不能再編織綵衣。最重要的是,他們被禁止紋面,完全失去成為「賽德克.巴萊」的傳統信仰圖騰,無法成為「真正的人」。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見證這三十年來的壓­迫統治,看著族人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
1930年秋冬之交,正是一切勞役最焦熱的時期。少數原住民為節省體力,使用鐵索將木材由山上滑曳到地面,日本警察發現後,將賽德克族人鞭打成遍體鱗傷,族人們反抗與復仇的意念在心中滋長。某日,馬赫坡社一對青年男女結婚了,好不容易舉辦一場讓族人忘卻痛苦的酒宴,新任的日本駐警卻來巡視。莫那·魯道的長子達多·莫那(Tado Mona)熱情招呼日警喝酒,卻因手髒而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頓打;憤恨不平的達多·莫那協同兄弟巴索.莫那(Baso Mona),把那位新任駐警打得頭破血流。因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自此馬赫坡社便生活在日警報復的陰影裡。
幾天後,一群年輕人圍繞著莫那·魯道,強烈要求他帶領大家反擊日本人。莫那·魯道在「延續族群」和「為尊嚴反擊」之間思索良久,這時,他看見了圍繞在身邊這群年輕人的臉,他們幾乎都是一臉白淨、沒有賽德克圖騰的孩子。於是,他下定決心,告訴那些年輕人:
日本人比森林的樹葉還繁密,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可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
—莫那·魯道
孩子們,在通往祖靈之家的彩虹橋頂端,還有一座肥美的獵場!我們的祖先們可都還在那兒吶!那片只有英勇的靈魂才能進入的獵場,絕對不能失去……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獵取敵人的首級吧!霧社高山的獵場我們是守不住了……用鮮血洗淨靈魂,進入彩虹橋,進入祖先永遠的靈魂獵場吧……

上集:太陽旗
上集由1895年日軍接收台灣演至1930年霧社衝突,著眼在霧社公學校事件即將爆發,並定名象徵日本的《太陽旗》。
昭和5年10月27日(西元1930年),台灣總督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薨去,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照例舉行聯合運動會,賽德克霧社群之馬赫坡、荷歌、波亞倫、斯庫、羅多夫、塔羅灣等六部落格賽德克族人,趁晚秋之破曉時分,當日人、警察及其眷屬,尚在酣睡之際,由霧社群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首先發難。
莫那·魯道命令次子巴索·莫那(Baso Mona)潛入馬赫坡山取材地、襲擊日警,並命長子達多·莫那(Tado Mona)潛入馬赫坡社警察駐在所,將日警及其眷屬格殺,後分成數隊,切斷日人對外的所有電話線路,陸續襲擊各部落格之警察駐在所,擄擭彈藥、槍械。藉此向霧社地區之各部落格宣告,反暴統治之聖戰已經開打,群起嚮應抗日。

下集:彩虹橋
下集《彩虹橋》則是刻畫日本軍隊進犯與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聖戰家園抵抗的過程,死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

演員和角色
電影故事從1895年橫跨至1930年,魏德聖決定由兩名素人原住民演員分別飾演青年和中年時期的英雄主角莫那魯道,「年輕的莫那狂傲不羈、中年則是沉穩、謀略中帶著殺氣」,並同步公開影片中的四大主要人物:中年莫那魯道、道澤群頭目鐵木瓦力斯、日警小島源治及日軍少將鎌田彌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3%BD%E5%BE%B7%E5%85%8B%C2%B7%E5%B7%B4%E8%90%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