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你如何面對改變?

2012年10月26日
外在環境不斷在改變,我們也必須隨之做出調整。如果仍就堅持既有的想法、工作方式、或計劃,你的堅持只會變得不切實際。面對如今變動快速的環境,你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堅持,而是面對改變的適應力。我們都喜歡按部就班,但是讓人感到挫折的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因此面對改變,總是有抗拒感,覺得好好的計劃被打亂了。環境不停在變動,事情的發展絕對不會如我們所想的順利,過程中勢必得應付許許多多突如其來的意外與變化。因此,我們必須習慣改變,增加自己面對改變時的適應能力。該怎麼做呢?以下便是《擺脫自我慣性》(Get Out of Your Own Way)的作者羅伯•庫伯(Robert K. Cooper)提出的3種方法。
1. 改變日常生活習慣。
要破除抗拒改變的慣性,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打破既有的習慣,讓自己適應改變。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有所謂的測試迴路(testloops),也就是不斷改變方法,藉此確定新的方法是否比舊有的方法效果要好。在日常生活中,你也應該不斷嘗試新的可能,避免習慣了固定的行為模式或做事方法。首先,你得先找出自己的行為模式,例如你習慣到哪些店面買東西、到哪家餐廳吃飯、或是習慣每天早上要喝杯咖啡才能開始工作?把你想到的習慣都列出來,然後試著一次改變一個習慣。從日常生活的小事情開始打破習慣,不斷嘗試新的做事方法,就能避免自己落入慣性中。
2. 打破規則,學習適應意外狀況。
當事情出了錯,我們習慣為自己辯解:「因為……,所以才……。」如果以上所說的一切都沒發生,就不會出問題。然而,事情本來就不可能如我們所願,必定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臨時狀況。如果沒有能力應付這些意外,就別想有成功的可能。人的大腦不喜歡意外的發生,它習慣依循慣例。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如何應付各種意外。例如,當你玩遊戲或是進行某項運動時,必定會採取某些方法,增加贏的機會。但是你可以故意打破這些做法,讓自己被迫處於劣勢,看看你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或者,當你旅行時,事前不需要做太仔細的規劃,等抵達目的地時再隨機應變。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你變得更有彈性,面對不熟悉的狀況或改變時,不會感到焦慮、不知所措。
3. 留意外在環境的細微變化,訓練觀察力。
成功的人能夠及早觀察出外在的變化,懂得如何順應改變,調整步伐。許多人的眼裡只有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對於外在環境的變動卻完全視而不見,不肯改變,結果成功只是愈來愈遙不可及。當我們努力達成目標的同時,更應該要留意外界的變化,即使是很小的事件,都有可能帶來無法預知的巨大影響。愈早發現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才能縮短與成功之間的距離。觀察變化只是第1步,接下來你必須了解變化的意義,例如:為何會發生這些事件、因為這個事件帶來哪些改變或影響、個人又該如何因應?平時就應該留意各種訊息,了解環境的趨勢發展,並思考這些事件背後的意義。日本《上班族》(Associé)雜誌建議,每天早上花30分鐘的時間看報紙,然後入睡前再花幾分鐘的時間,針對其中幾則重大新聞開始思考它們的意義與影響。或許這些事件和你的工作或生活沒有直接的相關,然而長時間練習的結果,有助於培養你的觀察力與判斷力,幫助你及早察覺重要的轉變,適時做出回應。改變是常態,我們不需要抱怨,也不需要找一堆藉口為自己開脫。只要做好準備,無論環境如何改變,你都能應付自如。
面對改變,你的適應能力有多好?
以下是美國創意領導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總經理、《調適力》(Adaptability)的作者艾倫•卡爾卡科(Allan Calcarco)所設計的評量表,不妨花幾分鐘的時間,測驗自己面對改變時的適應力。如果你的回答為「是」,請在方格內打「ˇ」。
□1.我對改變的態度是樂觀的。
□2.我將改變視為機會。
□3.我願意隨時調整計劃。
□4.我很快就能學會新的技能、新科技、新語言……等等。
□5.我願意接受各種不同的建議,改變自己的做法。
□6.我會視情況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
□7.我願意和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
□8.我不會因為擔心犯錯而害怕做決定;願意承認錯誤,並從錯誤中得到學習。
□9.我很快就能適應或融入新的環境、認識新朋友。
□10.當事情不如預期或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時,我不會感到生氣或厭煩。
最後,計算自己打了幾個勾,如果數量沒有達到5個以上,就要努力加油了。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3392&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