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let's go Dutch

2012年12月12日
最近Sandy有時會用Google翻譯查一些片語或單字,發現{let's go Dutch}這字在Google翻譯查出中文是[來去荷蘭],但其實這句不是[來去荷蘭]這意思,這應該是[各付各的意思],查了網路才知道有此一說,現在Sandy因為不喜歡欠朋友人情,盡量都是採用各付各的,但有些朋友會誤會意思,以為Sandy跟對方計較,東方人與外國人就有這點認知上的差異,各付各的比較不會傷害彼此友情,因為若常付出的一方得不到對方的認同,或是常常付錢,這種朋友關係就不會持久,就像Sandy前陣子跟Cherry提出各自前往兒童之家意思一樣,Sandy覺得這種接送久了後會成為自己無形的壓力,所以為了不影響彼此友誼,在加上sandy最近工作忙碌及腰受傷,所以sandy借此機會硬著頭皮跟Cherry說大家各自前往兒童之家課輔,不過Sandy明顯有感受到Cherry對Sandy的態度跟以前不太一樣,不知Cherry是否是不開心Sandy的做法,不過若繼續這樣的接送,反而讓Sandy壓力變大,所以為了平息Sandy本身內心的壓力只好出此下策,Sandy心想,做志工應當是出自內心自願,若持續有意願,應該會想盡辦法前去的吧,應該不會一定要人接送才要順便去當志工對吧?!還有,如果Cherry真的有把Sandy當成朋友就該體諒Sandy這樣的決定,在此祝福Cherry!如果決定有所不妥,請見諒嘿!

AA制
Go Dutch
AA有兩個說法。
一個說法是 Algebraic Average 的縮寫,
意思是「按人頭平均分擔賬單」。
另一個說法是 Acting Appointment 的縮寫,
意思是「各付各的帳」。
16-17世紀時的荷蘭和威尼斯,
是海上商品貿易和早期資源共享本主義的發跡之地。
終日奔波的義大利、荷蘭商人們,
已衍生出聚時交流信息、散時各付資費的習俗來。
因為商人的流動性很強,
一個人請別人的客,被請的人說不定這輩子再也碰不到了,
為了大家不吃虧,誰不欠誰,
就「彼此分攤」或「各付各的」,
不相互虧欠的交往模式便成為最好的選擇了。
1652 年發生英荷戰爭,戰戰停停,
至 1674 年之 22 年間交戰三次,
雙方雖互有勝負,但是當戰爭結束之後,
英國人就開始卯足全力來醜化荷蘭人。
所以英文裡面的荷蘭(Dutch)幾乎都是不好的字眼。
我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荷蘭渾號式英文」,
末過於 Go Dutch(各自買單付款),
這是一個暗諷荷蘭人明算帳的常用英文片語,
英國人卻把荷蘭人的生活習慣當做吝嗇鬼來諷刺。
Dutch 不是地名,
是英國人為了要滿足自己的高貴感而創造的
「荷蘭以及荷蘭人」的代名詞。
Go Dutch 又不是“去荷蘭”
只是“親如兄弟,帳如外人”就是啦。
Go Dutch:去做像荷蘭人做的事,
Let's go Dutch:我們照荷蘭人模式做吧。
不過,如果您人在荷蘭,千萬不要說:
Go Dutch 或 Let's go Dutch,
最好用國語說:“各付各的”,比較安全。
Let's go Dutch!

http://www.maiio.net/html.php?mid=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