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微軟董娘梅琳達家事天下事一把罩

2013年12月21日
Sandy看完這篇網路文章真的很由衷佩服這位比爾蓋茲老婆_董娘/梅琳達,大部份投身公益的大老闆通常都很有福報,所以因果善的循環真的是好心有好報,這一世又做好事,來世一定會有更大的衣食不缺的福報~大家要多多行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27098
Herstory 16--微軟董娘梅琳達家事天下事一把罩
2013/11/16 | 作者:楊慧莉 | 點閱次數:358 | 環保列印
每年不管誰成為全球首富,大多與世人無干,但有一位卻會讓人額手稱慶,因為他與妻子創立了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會,也宣布絕大多數的資產將投入公益,造福更多人。這人就是比爾蓋茲。更可貴的是,他有一位善於理家的賢內助,不僅讓他在經營事業上後顧無憂,還將他帶向另一個更高尚的事業層級,遠離「為富不仁」的臭名,更擴大生命影響力。這位讓比爾蓋茲既富且貴的新時代女性,還在今年的《富比士》全球權勢女性榜中榮登第三,她就是今日的主題人物——梅琳達•蓋茲。

生命軌跡
從董娘到慈善家
梅琳達•蓋茲(Melinda Gates, 1964-)出生於美國德州達拉斯,有一位姐姐和兩位弟弟。父親為航空工程師,母親為家庭主婦,為了多掙些錢,讓兒女受更好的教育,他們家還兼做房屋租貸業務。

成長背景
因此,當時的梅琳達周末多半在幫忙打理家庭的副業中度過:清潔地板、割草等樣樣不缺。十六歲時,父親購置了一台電腦,她不但學會幫父親開展業務和記帳,還因此愛上了電腦。於是她念杜克大學時便主修電腦科系和經濟系,取得雙學士學位,一年後又拿到杜克大學的企管碩士學位。

一九八七年,梅琳達進微軟公司擔任產品經理,主要工作為發展多媒體和互動產品。由於梅琳達和比爾都是工作狂,經常為了加班徹夜燈火通明,比爾從自己的辦公室窗戶望出去,就能看到梅琳達在另一頭忙碌的身影,於是一天他走到梅琳達的辦公室,打趣地說:「請妳永遠為我點亮這盞燈!」從此,兩人成為好友,並漸漸墜入情網。

嫁入豪門
梅琳達與比爾的愛情長跑歷經多年,終於修成正果。婚後不久,長女珍妮佛報到。一九九六年,梅琳達辭去微軟工作,回歸家庭,做個專職主婦。後來長子和次女也先後報到。

成長時期的家業磨練,讓梅琳達打理坐落於華盛頓湖畔的巨大科技豪宅時,比他人多了一些熟稔,她不僅把諾大的家庭布置得極溫馨,還打造了一個家庭圖書館。

然而,梅琳達並不以嫁入豪門為目的,她的才德和識見讓她決定善用自己的影響力,對世界盡一分力。她投入
公益事業,與先生合創了蓋茲基金會,並扮演運籌帷幄的角色。

見賢思齊
梅琳達個性低調,不喜拋頭露面,但為了慈善事業,她「無我」地走向公眾。她曾向媒體透露自己從事公益的心路歷程:「當我想到歷史上堅強的女性,我了解到她們都在某方面挺身而出。」

自從一九九九年創立蓋茲基金會,梅琳達的生活就蠟燭多頭燒,忙碌不已。她的一天通常會瓜分為好幾部分。先是克盡母職,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接著可能要為基金會事務,宴請前來參加疾病防治論壇的各國佳賓;有時客人走了,還不得歇息,因為隔天有重要演講要準備。

十多年來,梅琳達投入大量的心力於人類健康、教育和全球發展計畫上,其影響力早已有目共睹。二○○五年,她成為《時代》雜誌當年年度風雲人物之一,今年,梅琳達更榮登《富比士》榜單,成為全球第三位最有權勢的女人。

投身公益
親上火線 救苦救難
儘管蓋茲基金會由比爾蓋茲夫婦合創,但主事者卻是梅琳達。另外,為了讓基金會發揮更大效益,她還一手主導了基金會聯盟的成立,聯合巴菲特、洛克菲勒基金會等其他慈善組織,一起做好事。

二○○六年,股神巴菲特大手筆地投入三百億美金到蓋茲基金會,共襄盛舉。當有人問巴菲特,如果基金會主
事者不是梅琳達,他是否還會「孤注一擲」?巴菲特沒有明說,只說他自己也不確定。

全盤考量
不過,巴菲特曾說:「比爾當然絕頂聰明,但在掌握全局上,梅琳達更勝一籌。」在決定新的捐款方向時,梅琳達表示,基金會是以公平和發揮最大效益為原則,希望通過捐款帶來最大變化。

但蓋茲夫婦也有不同調的地方。面對全球許多發展落後和病菌叢生的貧窮地區,相較於比爾專注於疫苗研究和可於未來發揮效益的科學解決方案,梅琳達更關注即時減輕弱勢者的痛苦。於是,她不會坐等疫苗研發成功,而是先幫忙改善當地衛生環境,防治病菌傳染,甚至提供小額貸款幫助當地人自給自足,並資助非洲推動綠色革命,帶動農產品產量增加。

借鏡可樂
梅琳達不僅提供方法,給與捐款,更常常親上火線,遠赴各地救急。旅途中,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儘管許多困窘地區沒電沒水,「可樂」飲料的蹤影卻無所不在。

這讓梅琳達不解,並有感而發:為什麼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無法像可樂公司那樣,將好東西和好的意念送達到有需要的民眾手裡,藉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經過分析,她發現可樂公司的創新行銷手法有值得借鏡之處,如他們善用即時性資料、結合當地創業人才,以及將產品成功結合快樂的意象,讓人們產生「想要」的渴望。

於是,梅琳達決定將可樂的成功行銷經驗運用在公益事業上。舉例而言,她將衛生設施轉化為一種「流行」的意象,結果這招果真奏效。過去,許多落後地區空有「方便」設施,人們還是「習慣」隨地大小便,以致無法杜絕疾病。如今,把上「廁所」變成時尚,北印度開始流行一句居民都能琅琅上口的話語,既幽默又同時達到衛生效果:「沒有廁所,就沒有我願意。」(No loo, no I do.)現在,已有北印度婦女開始拒絕和家裡沒有廁所的男性結婚。

飲水思源
借鏡可樂公司成功的行銷手法,蓋茲基金會讓小兒麻痺的案例在短期內驟減,他們期許這個疾病在不久的未來能夠完全銷聲匿跡。

二○一一年,蓋茲基金會重申任務,未來將致力於四個領域的平衡發展:全球健康、教育、普及公立圖書館的數位資訊和資助美國有難家庭。去年,梅琳達又允諾要投入五點六億美元,讓第三世界的婦女更方便取得避孕的方法。

至此,梅琳達的慈善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她的善行義舉早已有跡可尋。三十年前畢業於厄斯藍天主教女子學院的梅琳達,在畢業生致詞時便顯現出她早慧和懂得飲水思源的本色:「如果你很成功,那是因為在某地、某時或某人,給了你生命或者一個點子,讓你走上正軌。請記得你對人生尚有虧欠,除非你去幫助不幸的人,就如同你曾受過幫助。」

經營家庭
婦唱夫隨 造就彼此
身為全球最大慈善基金會董事,梅琳達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路上度過,職業婦女「魚與熊掌」不得兼顧的困境,也一樣發生在梅琳達的身上。

不過,與其顧此失彼,梅琳達透過周延的規畫,巧妙地將工作與家庭合而為一。她表示:「我的有些行程會安排在孩子放假期間。」比方說,當她有非洲之行時,她會帶著三個孩子一起去。

家事同擔
但梅琳達不唱高調,也不想當女超人,獨攬家事,而把能幹的丈夫晾在一旁。她表示:「比爾和我會常常一起檢視我們的行程表,以確定家中隨時都有大人在,也讓孩子明白,他們才是我們生命的中心。」

於是,蓋茲夫婦想盡辦法親自送孩子上學,哄他們上床,逗他們開心。如果比爾把家庭時間挪作他用,梅琳達會提醒他;如果孩子的學校有科展,比爾承諾參加,但後來又安插其他重要行程,梅琳達會說:「你說你要去的。」於是,對方只好一諾千金,信守承諾。

換句話說,梅琳達會鼓勵丈夫「挺身而進」親子關係。而有了更多親子時間的比爾,便常跟孩子們分享父母在外打拚的事情。一晚,比爾以妻為榮的,隨口在餐桌上跟孩子提起梅琳達在外頭的好名聲,結果引來孩子的關注,想要知道更多父母的事。

子女典範
事實上,梅琳達不僅樂於分享自己的事,她與丈夫早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蓋茲夫婦早有共識,會將家產的絕大部分捐出去,只留一小部分給孩子,因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我倆都覺得自己受惠於有工作、有收入,而得以享受自食其力的好處。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有那樣的機會。」梅琳達繼續說:「特別是對我的女兒而言,我希望成為她們的榜樣,讓她們知道如何當一位成功的職業婦女,在工作和家庭生活間取得一個可行的平衡。」

燭光身影
作為現代女性,梅琳達發揮了她的才智,努力在家事和天下事之間貢獻一己之力。未來,她將繼續以良好身教激勵、影響兒女;敦促丈夫同擔養兒育女的責任,同享經營家庭的樂趣;並讓全世界更多有需要的人接種疫苗、接受教育、取得避孕劑,享有更好的生活。

梅琳達以行動見證了二十一世紀不可小覷的女性勢力。她不僅善體人意地真心為比爾永遠點亮了一盞燈,也一視同仁地為其兒女和全球弱勢者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