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貧窮當禮物 用家庭故事打動考官

2014年01月17日
這篇寫的真好,把[貧窮]當成人生禮物,Sandy常把這掛在嘴邊,貧窮並沒有把Sandy擊倒,反而越挫越勇,因為Sandy相信風水輪流轉,人不會永遠處在最低處,只要有心一定可以克服當下的困境,把逆境當成自己的墊腳石.

貧窮當禮物 用家庭故事打動考官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IndepArticle.aspx?ID=20745
原文出處:商業周刊 第1329期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面試現場。眼前的女孩,白襯衫過大,罩衫、長褲都顯舊,相較其他學生的套裝行頭,像個灰姑娘。

「雖然我個性內向害羞,但我認為我在緊張時更會有意想不到的表現,」女孩眼中閃著自信,「我的家境不好,負債上千萬,但很有凝聚力,很溫馨,雖然貧困,卻不影響我,也不會自卑。」女孩對經濟窘境毫不避諱,相對一些富裕家庭卻無自信的學生表現,形成反差。

「低社經地位的學生,在面試時若能大方面對家庭狀況,多半會被正面解讀為困境求學、挫折容忍力高,有加分效果。」有二十多年輔導經驗、北一女中輔導主任王蕙蘭說。

這場面試,是鄭筱蓉當時申請入學的唯一希望。

即便申請一個校系僅需要一千七百元費用,但鄭筱蓉為了幫家裡省錢,只申請三個校系(一般學生為六個),其中一個系,因家中無人領取掛號信而錯過回覆時間,另一個系沒有錄取,最後只剩清大人社系。

當面被點出失誤
她坦然面對,感謝考官指導

清大人社系的書審資料,包含三本書的讀書心得。口試問題之一,為三本書的共同點,但老師覺得鄭筱蓉答得不夠好,「難道沒發現主角都是女性嗎?」一般學生此時通常都感到挫折而低頭不語,或驚慌失措,只見鄭筱蓉低頭禮貌回道:「我的分析能力不夠好,謝謝老師指導。」

「你選的書主角都是女性,你們家也是女性居多,爸爸是唯一的男性,對你的影響是什麼?」老師再問。「爸爸是個幽默的人,只讀到高中畢業,是因為家中經濟不許可,但是他還是很努力,我很佩服他。」

鄭筱蓉本以為口試中與老師答案相左,錄取希望渺茫,沒想到,她在口試中對失誤的坦然,反而顯其自信。

沒錢買參考書
搭車四十分鐘跑圖書館

坦然面對當下,是貧窮給她的禮物;父母之愛,則是伴隨貧窮而來的最大祝福。

鄭筱蓉家在台中清水巷內的一堆老舊矮房中,裡頭擁擠而潮濕;這個家,裡頭沒有衣櫃,衣服大量披掛在開放式的不銹鋼衣架上,走道上、迴廊間,被鍋碗瓢盆、建築工具所占據。

小學時,鄭筱蓉父親連續被倒帳、倒會,家計落在母親一人身上,得用現金卡才能繳學雜費,但鄭氏夫妻未怨天尤人,該給孩子的愛從未缺乏,孩子也懂事,偶爾家裡沒錢買瓦斯,四個女兒也會拿出攢下的零用錢,讓爸媽救急,家庭凝聚力比富有的親戚更強,彌補了金錢的匱乏。

「我不想輸別人,也想讓爸媽以我為榮,」鄭筱蓉回想自己的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就算不喜歡、不適合,也要在能力範圍內盡自己最大努力,不能放棄。」於是,平常沒有買課外書和參考書的錢,她就每個禮拜搭四十分鐘的公車,到鎮上圖書館借書。

讓孩子上好大學的關鍵資源是什麼?

固然,父母的財富、人脈等資源,都可能是協助孩子進入好大學就讀的助力,但顯然這並非必要且充分的條件。真正無可取代的關鍵資源,卻是樂觀開朗的家庭氣氛;在如此的氛圍下,即便物質匱乏,也不會構成孩子自卑的藉口,反成為激發其內在學習動機的觸媒。

筱蓉,就是因著愛與貧窮,而擁有轉動自己力量的陽光女孩!
(原文出處:商業周刊 第13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