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基金教母宋文琪 分享定期定額投資心法

2014年11月11日
http://www.moneydj.com/funddj/ya/yp052001.djhtm?a=4B927D82-0F30-4D84-9EFD-E636A2A38963
基金教母宋文琪 分享定期定額投資心法
提供機構:今周刊 分散布局與投資紀律 是不敗鐵則
文�劉君儀
有台灣「基金教母」之稱的宋文琪,2006年底從匯豐投資管理集團台灣區負責人職位退休之後,就過著爬山、旅遊、種瓜、修行、住豪宅的生活,而她憑藉的正是白手起家的真本事。共同基金是最好的投資工具「我是基隆人,家境不是非常好。」小時候,宋文琪的媽媽跟會被倒,聽父母討論錢的事,她開始對錢的來來去去有觀念。
東吳外文系畢業後,宋文琪先到貿易公司當祕書,進入怡富是她的第3個工作,雖然媽媽有被倒會的經驗,但當時金融商品不發達,工作收入除了繳房貸,她還是以跟會的方式賺取利息。1987年,在怡富工作1年多後,她開始透過香港的銀行帳戶,定期定額投資怡富太平洋入息信託基金,後來淨值從17美元飆漲到100多美元,扣款金額也從每月150美元增加到500美元。

談到共同基金,宋文琪說,「我完全被洗腦,到現在我都覺得它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從有專家為你管理的角度來說,這一點已是不可取代。」堅持資產配置,絕不短線進出宋文琪肯定共同基金是透過專家管理,降低投資風險最好的工具,不過在基金標的的選擇上,仍有其堅持,「投資單一國家基金,我認為是自找麻煩」。
她認為,基金投資應有資產配置觀念,先搞清楚什麼是核心、什麼是衛星,以中國、印度為例,就是小錢賭一把的衛星概念,不宜把大部分錢都拿去投資。
她最近正在看中國的基金,「大陸已經跌很多,要說服自己有點勇氣放些錢進去」;重點是,就算投資A股基金,「比重也不會很高,最多占資產組合的10%。」
過去身為外商在台機構高階主管,宋文琪年終獎金豐厚,動輒6、7位數,她習慣把獎金和過去一年存下來的錢,單筆投資基金。儘管如此,她強調,「從來沒想過要短線進出,我覺得那是不對的。」宋文琪投資基金時,第一步會先確定「這筆錢可以投資多久」,在無緊急需求及正常狀況下,一般會擺3至5年,然後,她會根據自身狀態來決定積極性與保守性資產的配置比率。例如:目前處於退休狀態,3成資金擺區域股票型基金以創造獲利,7成擺貨幣型與類貨幣型基金,少部分基於節稅考量擺存款。
決定積極性資產占3成比率後,接著會按當前各地區的經濟展望來決定配置比率,因看好亞洲經濟成長動能,她目前就把4成資金擺亞洲(含中國),另外3成則擺在歐洲,美國也擺了3成。
她表示,一旦「可投資時間」、「可投入資金」與「區域配置比率」決定了,之後就要「定期檢視」。當利空來襲時,會先研判是短期消息面影響,還是長期結構性影響,若是前者,因設定的投資時間達3至5年,不會因為股價下跌拖累績效,就緊張殺出。沒有紀律的投資,肯定失敗宋文琪認為,投資人定期定額買基金應掌握3項原則。
首先,扣款愈早開始愈好,「時間愈長愈不容易賠錢」。其次,投資標的以「區域型股票基金」較好。股票型基金報酬率比債券型高一點,區域型基金則是給經理人較大的範圍去選投資標的,風險小一點。
行有餘力的話,宋文琪建議可分散布局。例如:每月合計扣款1萬元,然後分散在亞洲、歐洲、美國等不同區域,以降低風險。她提醒,定期定額最怕投資過程中沒有信心,「一下子扣款、一下子解約,這是影響定期定額成效最重要的原因,沒有紀律的投資,定時定額肯定失敗」。
身為基金教母,宋文琪明白投資風險永遠存在,並且不可預測,操作基金時不炒短線、講究資產配置與紀律投資,完全符合專家眼中女性投資的特質。

本文由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