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andy

投資績優股 仍要設停損機制 Smart智富月刊 198 期

2015年02月06日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detail.aspx?id=57203&s=Books

Smart智富月刊 198 期

小資女艾蜜莉靠存股讓資產翻8倍,心法大公開
投資績優股 仍要設停損機制

整理者:黃嫈琪2015-01-27

沒有高薪、工作運不順利,你會怪政府、怨老闆,還是另闢「錢」途?曾登上《Smart智富》月刊封面故事的7年級生艾蜜莉,不是富家千金,剛進社會薪水不到3萬元,30歲前甚至不止1次被資遣,她卻不曾埋怨,反而想辦法努力存錢,並在工作之餘自學股市投資,2008年底資產只有50萬元的她,到了2014年資產已經突破425萬元。

艾蜜莉是怎麼做的?她利用「逆勢價值投資法」,專買年年獲利、發股息的穩健績優股,並且精算股票的「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只有跌到便宜價以下才會買進,等到合理價或昂貴價時獲利了結。
在新書《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她大方分享了自己挑股、評估企業體質、計算價格、考量進出場時機、控管風險的詳細方法,以下為精彩摘要:用價值投資法投資股票以來,我沒有停損過;而每次我講完這句話,聽到的人都會一片譁然,然後開始有志一同地叫我不能這樣操作股票。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損過,不等於我是一個絕不停損的人,也不代表我未來都不會停損,單純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損經驗而已。
停損、不停損的抉擇,與投資策略、投資標的有很大的關係。在愈短期、投機的策略當中,停損是最重要的一環,講究「看錯就砍」;只要有辦法大賺小賠,勝率也不用高,長期能夠賺錢就好。
而沒有辦法果斷執行停損的人,基本上不適合做短線、做投機。短線的定義,人人不同,對我來說,若買進一檔股票沒有心理準備要持有1∼2年,都視為短線操作。另外,對使用技術分析和籌碼分析的人來說,停損也非常重要,原因同上。
成長股漲勢趨緩就該出場

成熟股票則須留意3重點
使用基本分析、產業分析或價值投資者,就可以不用停損嗎?當然不是這樣,這也和我們選擇的標的有關。有人說,看基本面,每一次的當紅產業,財報都很漂亮,流行過後如果衰退了,哪一個股價不是慘兮兮?
有人說,你看每一屆股王,哪個當股王時不是財報數據、產業前景俱佳?如果產業衰退或個股競爭力不再,導致股價溜滑梯,那麼不停損、甚至往下攤平的做法,最後只會愈攤愈平、躺著出場。
通常當紅的產業、最新的科技技術企業,都是「成長股」。一家企業有其週期,分為創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結束期。就像人的一生一樣,創立期、成長期大約是0∼25歲。如果捱過脆弱的嬰兒時期,接下來身體、心智就會不斷地快速發展;到了7∼18歲時體能數據特別好,一年比一年進步。此時就像成長股的財報數據,成長率亮眼,股價也節節高升;而股價漲最高的,我們叫它「股王」。
不過這樣的成長終究會趨緩,而趨緩的時候,由於先前大家預估過度樂觀,股價已經反映完未來5年、10年、20年的成長。所以當成長停止,甚至只是不如預期,股價就會大跌。此時,就是要毅然賣出、停損的時刻,絕對不適合往下攤平。
我的選股標的都不是成長股,而是成熟期的企業;以人來比喻,大約是26∼56歲,特別是30歲∼45歲左右,各樣的體能、智力、能力多已定型。投資這類股票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停損的重點:

重點1》
遇利空應避免恐慌性停損
成熟型企業當中,如果投資的是當中表現相對優秀的股票,風險就會縮小。例如挑選上市櫃10年以上、年年賺錢、年年發股息的大型龍頭股;這樣的股票穩定度高、表現容易預期,所以當它跌到便宜價以下,若確認過企業未來營運沒有問題,利空是一次性的,就是買進的機會。我會分批往下買,而不是跌15%、跌20%就恐慌性停損。

重點2》
設置8道措施降低風險
除了挑選好股票,我還會用以下防護措施來降低風險:
1.資產配置
用閒錢投資,把生活費分開來,尤其不要借錢買股票。
2.資金控管
避免單壓1檔個股,至少投資3∼5檔股票。資金比重方面,中、大型股最多33%,小型股、波段性投機個股最多都不超過10%。
3.徹底了解標的
自己不了解的股票不要買,這是最重要的事!每次有人問我他能不能買某某股票,我的回答通常是:「重要的是你了不了解這檔股票,不了解就不能買」。
4.挑選有穩定配發股息的股票
殖利率最低至少4%, 愈高愈好。若市場很久才還股價一個公道,心裡就把它當成配息債券持有,長期持有,成本還可能降到0。
5.分批低接
資金分批進場,到達便宜價後,每跌10%買進。分批買進可以降低成本,須注意每批之間距離不要太近,以免資金太快用完。
6.計算便宜價,並預留安全邊際
盡量用5毛錢買價值1塊錢的東西,就算未來市場跌價了,我也有機會用7毛錢或5毛錢脫手,盡量讓自己不要損失。
7.長期投資、耐心持股
急躁、恐懼與貪婪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短線勝率低。
8.過濾特定股票
我不碰F股(海外來台第1上市股票)、4大慘業(面板、LED、DRAM、太陽能);不太喜歡航空股、航運股、金融股等,但這是我個人偏見,同時也是一道保護傘。
以上這一道道的濾網和措施,為的是盡最大力量保本的前提之下,再去追求利潤。

重點3》
若遇上產業衰敗即刻停損
有了上述的準備,我仍然可能停損股票──當買入的時候評估狀況正常,卻在長期持有過程中,演變為企業可能永久的衰敗。怎麼判斷一間企業遇到的是一時性的利空,或可能演變為永久的衰敗呢?這就要從了解企業的經營談起了。

1.若為暫時性利空,則無須擔憂
如果對企業長久的經營獲利,與其產業內的長期競爭力無關,這樣的利空因素就是暫時的,我們來看看以下例子:
例1:某企業以出口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但最近在新台幣的強勁升值下,避險不及產生了大筆匯損,所以本季財報的每股盈餘(EPS)就下跌不少。但新台幣不會永遠升值,而且企業也會經由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規避風險,所以匯損大部分是短暫的利空因素,也與企業長期的經營獲利能力無關。
例2:某績優股有一轉投資公司在過去幾年中連續虧損,故本季決議終止這項轉投資,而且把呆帳一次認列在下一季當中。如此雖可預見下一季的財報EPS會陡然降低,但這樣的利空因素也是一時的,並不影響企業的長期經營。事實上如此一次性的利空若造成股價重挫到便宜價之下,只要不傷及企業的筋骨,這反而是買點而非停損點。
例3:某企業因原物料上漲而壓縮到獲利,造成毛利率下降。此時我們要觀察該原物料占總製造成本的比重,若比重不高,或有其他替代性原物料,對企業將不會形成永久性的影響。
例4:某大化學上市公司的工廠失火造成停工,並需負擔大筆的損害賠償。這種情形將視情形造成企業大小不一的損害,不過大部分的大企業為分散風險,工廠都不止有一間,造成損失的工廠也能很快復工。若平時是獲利良好的績優公司,這一類的事件也僅屬於短暫的利空而已。

2.造成企業永久衰退的利空狀況
那到底什麼樣的利空可能造成企業永久性的衰敗呢?以下的例子中,原本的優良企業也很可能會變成倒下的巨人,所以要考慮賣出股票停損。不過若剛開始的買入價格夠低,或持有時間比較久,領了多次股息,則也可能在不虧損的情況下停利出場。
例1:某企業已上市10年以上,財報上顯示年年賺錢,也年年發股利,最近卻在舊的經理人異動後,爆出其大量塞貨給下游廠商,以致財報虛灌營收的真相。
例2:某企業在類比安控設備時代為產業龍頭,但在數位安控設備興起後,營收大幅衰減;等到回過頭去轉型後,已失去其在原本產業龍頭的位置,對企業的獲利造成長久性的影響。
例3:某廠過往為獲利良好的相機底片製造大廠,但在終端消費者改用數位相機和手機拍照後,整體軟片產業一起邁入夕陽工業,本業營收也連續虧損。
另外,若有些時候(例如2014年)值得長期持有的股票較少,有些股票價格沒那麼安全,但利潤大於風險很多,我還是會實驗性地買進,但買進張數不會多。這些股票,若情況太糟,出乎預期,我可能會考慮停損。很幸運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形。
投資一定會有風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了解風險在哪裡,提前用一切方法盡力排除風險,在風險遠小於獲利的時候才出手,並做好應對準備,就能大大降低賠錢的可能性。
3.其他列入「留校察看」的利空狀況
還有幾種情況的企業我會列入「留校察看」名單,例如大量膨脹股本、營收卻未跟上的企業;或是不專注本業、喜歡炒匯、股、原物料或房地產的經營階層。雖說這並不影響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但以經驗來說,這一類的企業長久下來股價多長期向下;所以我會持續觀察,若情形嚴重,也會採取停損或停利出場。
以上列舉的是短暫性利空與長久性利空發生的原因,但實際的利空判斷,還是要看當時個別企業的情形。例如大部分的情況下,訴訟賠款對企業僅是一次性的利空,但若賠款的數目大到高於未來20年的營收,傷到了企業的筋骨,這就會演變成永久性的衰退。(本文摘自第3篇)

小檔案_艾蜜莉
出生:1982年
現職:金融研究員
著作:《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