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重點不是工作或旅行,而是恐懼時依然勇往直前

2015年05月05日
http://www.cheers.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438&nid=5144
重點不是工作或旅行,而是恐懼時依然勇往直前
作者:藍白拖 2015.04.28

這星期參加cheers雜誌社長演講,社長特別指出職場主力七年級生最令主管感到頭痛,會突然離開職場打工度假或出國進修,流動率過高。說現在年輕人要的是生活,不同於過去世代都先談生存。
於是不少主管或父母永遠不懂年輕人為何要丟下工作去旅行,彷彿旅行就是遊手好閒,對工作資歷又沒幫助。為何不能努力工作完,再去旅行?
可是我想反問上一代:「為何不能努力旅行完,再去工作?」(延伸推薦:渴望出走,就要趁當下-去他的年紀與勇氣!)
因為我認為重要的不是先工作或先旅行,而是努力。
最近有朋友投入職場,說工作很操很累,主管愛發脾氣很難溝通,但他並沒有退縮或想離職,甚至感到熱血沸騰。因為他認為工作可以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他的喜悅來自看見自己茁壯。
我也認識一些朋友離職旅行,說旅行很獨單很迷惘,不時錯過巴士、班機,東西遺失,說國外工作很難找。但他們並沒有絕望或逃回臺灣,因為他們說旅行讓他們看見寬廣的世界,尤其是會看見別人的物資缺乏和自身的窮困潦倒,對貧窮有更深的體悟。
這段認識貧窮的過程,似乎能感受知足與富足的力量,開始覺得家鄉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態。他們看見自己正在改變,便有了成長的喜悅。(同場加映:生活在他方,我卻看見自己在台灣的可怕模樣)
有時遇到不同年紀的朋友,他們都想改變生活,努力讓自己過得更開心。不外乎都在工作、旅行與生活中強迫自己做出選擇,一不小心被困在沒勇氣做選擇的困境裡。他們會問我旅行與工作哪個比較好?
我覺得重點不是工作或旅行,而是恐懼時依然努力並且勇往直前看世界。
努力的人會成長,成長的人會努力。
(圖片來源:pixabay)〈本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在旅行中學到的事】怕鬼,就還是腳踏實地的做人
作者:藍白拖 2015.02.05

說來好笑,我是在旅行路上真正意識到有一份正當職業的重要。我並不是富二代或被寵壞的孩子,只是在職場工作時看得不夠遠,想得不夠深,再來是悟性不夠,所以沒有了解工作的重要。就像和家人相處,明明很重要卻經常被忽略,不知家人在心中的重要程度,除非某天真正察覺到,否則若有似無。
我在旅行到底如何發現職業的重要?
首先,我發現在頻繁移動的過程中,大部份的時間是平淡與無趣的,有時還要傷腦筋如何消磨時間,不知不覺會成為一種精神負擔。這非炫耀,而是不光彩的苦悶。
再來,我在中國遇見過真正游手好閒的朋友。當時在西安遇見他們,不喜歡流汗的工作,不喜歡與商人打交道,不喜歡被人指使,每天睡到太陽曬屁股,接著到兄弟家蹭飯吃,中餐一個兄弟家,晚餐另一個兄弟家,在他們眼裡這叫「夠兄弟」、「有難就該互相挺」,我永遠記得當時他們用厚實的北方腔並且堅定的這麼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游手好閒的專家,但跟他們比我只是業餘。
在印度與埃及,永遠都會有一付無所事事,天塌下來也不怕的人在街道上遊走,彷彿走路就是工作。不然就是有人以偷搶拐騙為志,想用變魔術般的方式獲取財富。我曾經在印度公車上被人用巧妙與細心的手法取走手錶,因為過於讚嘆他的職業技術,所以被嚇到不知所措來不急反應。如果他們是木匠或畫家,作品可能巧奪天工,真的非常可惜。
在羅馬,會有抱著嬰兒的吉普賽人走進捷運車廂內,光明正大對人上下其手。幸好當時我視錢如命,皮夾有鏈子才沒被偷走。
在西安的朋友,可能經常擔心某天沒朋友所以沒飯吃;在印度與埃及的朋友,上班時可能要提心吊膽的工作,或是因此住進牢房,失去自由;至於吉普賽人,他們可能會擔憂嬰兒長大後,不知從何處找來遮避物而因此失業。
從這些世界各國的朋友身上,我發現游手好閒並不簡單,若想投機取巧而致富,一定要有過人的膽識才行。不怕鬼的人,半夜才不會怕遇見鬼。
是他們教會我,找一份正當職業來做,可以免除不光彩的苦悶精神負擔,多流點汗就不用天天靠朋友,怕明天沒飯吃,怕鬼的人還是腳踏實地做人。
不開玩笑,是旅行路上的這些人,教會我有一份正當職業的重要。
(圖片來源:Todd Quackenbush)〈本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酷編推薦:旅行,能讓人了解許多事,即使是一個人旅行,也能透過與他人互動的際遇得到成長。一個人旅行,面對自己,才能體會獨自探索宇宙的新鮮感。
作者簡介


藍白拖�旅.行人
遊走在叛逆與理性之間的七年級。
為了傳遞背包革命精神,決定發起「一直背下去」運動,免費出借背包給未來的旅行者。
作品《給未來的旅行者》、《離開練習曲》。
我的酷態度:「我們比自己想像中的更棒,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