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侑侑&忻忻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老爸上報囉 Part I

2007年11月14日
公開
30

2007.11.14 【周麗蘭�雲林報導】 雕塑揚名柏林 周義雄雲科大駐校  曾獲中山文藝獎的藝術家周義雄,作品有中原文化涵養,還有濃濃的台灣味,敦煌壁畫的「伎樂飛天」,在他的泥塑中,彈奏的是台灣傳統南管樂器,橫抱紫]、口吹洞簫,曾受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青睞,如今飛到雲科大藝術中心外牆上歌舞。 周義雄曾於多所大學任教,已過六旬的他,堅持以西洋雕塑技術,融入詩詞歌賦、四書五經,不走商業路線,以致沉寂多年,近年隱居雲科大,默默教書、創作,獲聘雲科大駐校藝術家。成長於農村,自稱「玩泥巴長大」的周義雄,擅於書法,精研南曲,他的作品散發濃濃文學味,造型自由簡樸。 八年前,周義雄獲邀至德國柏林國家人類文化博物館個展四個月,當年是全亞洲的唯一,他自己也很好奇,他的作品在台灣並未大鳴大放,何以外國人看得上? 柏林國家人類文化博物館是全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周義雄意外受邀個展,給了他非常大的鼓舞,可惜回國後仍銷聲匿跡。 就像滿腹詩書、進京趕考卻失利的書生,周義雄也有點牢騷,不過,雲科大教書、創作的生活,又點燃了他的活力。 周義雄說,他是台灣鄉下人,作品形式固然是西洋,內涵卻是濃濃台灣風;「伎樂飛天」是敦煌壁畫的神話,原是「豎」抱紫]半遮面,他融合南管樂曲文化,變成了橫抱紫]、吹洞簫、彈二弦與三弦。 早在十八年前,周義雄的雕塑「舞」,講的是台灣戲曲陳三五娘的故事,溫柔的眼神及舞姿,讓周義雄獲得中山文藝獎。 光榮歷史已成雲煙,曾揚名國際的作品塵封家中,周義雄遇見好友兼伯樂、雲科大藝術中心教授王以亮,連人帶作品,獲邀到校授課展出,再點燃本土雕塑的燈。 ◎2007時報資訊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老爸上報囉 Part II

2007年11月14日
公開
10

2007.11.14 【周麗蘭�雲林報導】 吳大猷塑像 被公認神品  溫柔的眉毛、飄逸的頭髮、可愛的笑容,吳大猷的頭部雕像,令人印象深刻,迄今矗立中研院地科所、天文所受人瞻仰,不過很少人知道,這件被公認為「神品」的塑像出自於周義雄的手。 八十三年間,吳大猷退休前,當時主持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的李太楓博士,電邀周義雄塑造吳大猷的人像。由於吳大猷當年已八十八歲高齡,周義雄決定先以相片塑造,快完成時,再邀他本人親自看看,修整細部。 周義雄回憶,他從李博士送來的三百六十度上半身像及居家照片,瞥見吳院長深邃的眼神,浪漫的白髮與長眉,幾近童真的笑容,深怕自己有負重託。 快完成時,周義雄邀請吳大猷到家裡,還記得吳大猷眼神炯炯,談笑風生,妙語如珠,顯現臉部肌理變化,他以指尖塑泥,快速點染無法從照片體會的神韻。 周義雄說,一個多鐘頭的臨摹,吳大猷似乎很滿意,後來又與家人小坐茶敘,至今仍印象深刻「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與大師相遇,周義雄靈感躍然指尖,把吳大猷的學者風範、平易近人的神韻,傳神揭露。 周義雄還記得,吳大猷榮退那天,中研院舉行銅像揭幕儀式,他在吳大猷身旁,心中忐忑不安。在紅布輕掀的一刻,「哇」的一聲全場驚嘆,他才安心下來。 今年是吳大猷的百年誕辰紀念日,雲科大藝術中心主任王以亮拜訪周義雄,發現有「神品」之稱的吳大猷雕像竟然在民宅,徵得周義雄同意後,搬到雲科大藝術中心,讓更多學子瞻仰。 ◎2007時報資訊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