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德&小權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2013年03月10日
公開
41

本文作者�黃美湄(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前往動物園的捷運線上, 一位年輕媽咪帶著一個約莫5歲的小女孩, 小女孩不時向窗外張望,經過萬芳醫院站, ⋯⋯ 上來了一位老爺爺,看起來有點步履不穩, 小女孩沒等媽咪開口就將起身把座位讓給爺爺, 爺爺笑了笑坐下, 小女孩挨著媽咪低聲地說: 「老爺爺跟我笑耶!」 媽咪摟著小女孩: 「對呀!老爺爺覺得你很懂事, 他用微笑跟你說謝謝呢!」 小女孩很幸福,有個懂得回應的媽咪, 不像總怕孩子吃虧的爸媽, 看到孩子把得手的位子讓人, 就責怪孩子笨,還警告等一下活該跌倒。 「感恩」這兩個字, 比「謝謝」來得更深入, 在牛津字典上,它的含意是: 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回饋他人。 是一份施與受的互動關係。 社會環境的改變,讓孩子漸漸失去了珍貴的學習機會。 康寧護專幼保科講師呂素美指出: 「當孩子無法瞭解大人的辛苦付出, 自然就無法產生感恩心。」 許多媽媽習慣等孩子睡了, 或家人上班上學才做家事。 如果你也是這麼做,那可得改變一下囉! 有些事要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做, 尤其是小小孩需要看到具體的行動, 在孩子面前做更有意義。 如果時間安排上必需等孩子睡了才做, 也要讓孩子知道, 等一下媽媽還要做些什麼,或為什麼要做, 例如跟小小孩說: 「媽媽要把衣服洗乾淨, 這樣明天姊姊上學才有乾淨的運動服穿。」 付出關心,孩子耳濡目染 孝順親長是平常生活裡讓孩子體會感恩的根本做法。 平常沒有和長輩住一起, 打電話請安是最具體的表現; 帶孩子探望長輩時,主動做家事, 並且告訴孩子: 「阿公阿媽年紀大了自己煮飯、打掃都很辛苦, 平常我們都沒有幫到忙,所以回來時要多盡點力。」 這樣一來,孩子看到了行動, 也瞭解了背後的意義。 親人間養成隨時體察彼此的付出, 孩子也學會想要盡一份心力。 有一年除夕,呂素美發完兒子的壓歲錢後, 繼續整理要給其他親友小孩的紅包袋, 兒子看到了,問媽媽為什麼還在準備, 於是她一一告訴孩子這些是要給誰的, 孩子聽完之後,把原先收好的紅包袋拿出來, 跟她說: 「媽媽!那我這個給你。」 當然, 做媽媽的還是讓孩子安心地保有自己的壓歲錢, 但也領受了孩子的心意 讓心變柔軟,孩子就更堅強 如何引導學齡前的孩子感恩 從小的生活紀律和生活的鍛鍊很重要, baby階段就能跟著家中的儀式學習, 從具體的動作、言語去感受; 2歲掌握喜歡當小幫手的年紀, 在舉手之勞中,讓孩子學到責任, 不會對別人的付出與服務感到理所當然。 例如:把衣服分類,自己收拾碗筷。 2、3歲開始能學習關心別人的喜好。 孩子吃東西的時候, 提醒孩子「爸爸也很喜歡喔!」 或是炒菜時,不要只顧著準備孩子喜歡吃的菜餚, 即使孩子不愛吃,也讓他知道, 這是爺爺喜歡吃的。」 好吃的東西,孩子埋頭吃完了, 別跟他說:「不要讓姊姊知道。」 而是「姊姊也很喜歡耶」, 問問他怎麼辦。 中班以後的社會能力發展達到能瞭解別人的意圖,動機, 例如:積木弄垮,知道對方是故意或不小心, 雖然會哭和生氣,但學習接受別人的道歉, 而道歉的人也學習體貼對方的感受。 此外,中班的孩子也能學習看事情背後的原因與心意, 看到對方的好。 例如:阿媽來家裡玩,要挪出一個房間給阿媽住; 如果孩子抱怨阿媽來我們就要擠在一起, 這時就該引導孩子: 「阿媽太想你,所以就來看你囉!」 如何引導上小學的孩子感恩 進入學校以後,孩子已經發展到具體運思期, 能夠體認自己做什麼事,會產生什麼後果。 例如:當上學爬不起來,或拖拖拉拉, 爸爸送孩子上學要冒著飛車和自己遲到的危險。 這時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他自己的責任, 應該要感激爸爸帶他, 而不是理所當然享受一切。 孩子學會感恩現在擁有的東西, 才不會老覺得欠缺,不能滿足。 教導時機也很重要。 在正向情緒之下才有學習效果, 例如:孩子表現不好時(考試考不好,或做錯事), 爸媽一面打罵孩子,一面訴說自己辛辛苦苦為了誰, 這時,因為打罵帶來的是負向情緒, 孩子也就無從體會爸媽的辛勞與付出, 留下的多半是身上的痛、內心的憤怒、羞愧或不服。 善用教導的情境還可效法國外常見的 讓孩子跟到爸媽上班的場所參觀, 這樣的過程, 可以讓孩子具體看到爸媽上班時的行為, 而不只是看著爸媽拎著筆記型電腦或工具箱出門, 晚上又回家了。

父母錯誤教育方式毀掉孩子一生

2013年01月10日
公開
39

父母錯誤教育方式毀掉孩子一生 小孩就像一張白紙,缺乏自我認知,你說他是什麼他就認為自己是什麼,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句著名的話:孩子會成為你指責的樣子----當然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你說他是笨蛋,他於是就認為,哦,原來我是笨蛋!那他只好按照笨蛋的路徑來成長了。 1.言過其實: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 ⋯⋯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於是長大成人後,對他人的稱讚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家長誇大其詞讚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後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更重要的是,長得漂亮並不是她的功勞,她會把不是通過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東西看成是自己的成就。 2.人身攻擊:如“你胖得像頭豬”等。 智力再低下的孩子也能體味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後喪失了自尊和自信。 3.威脅恐嚇:如“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揍你”等。 這種虛張聲勢的威嚇會讓孩子喪失對家長的親近和信任。 假如你不是虛張聲勢那就更糟了,小孩不是打出來的! 4.冷若冰霜:如“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等。 從這些話中孩子聽到的潛臺詞是:我重要嗎?我被愛嗎?我有能力嗎?這三句話,別說是小孩,就算是大人也是在意的,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小孩會成長得很好。 5.居高臨下:如“你不聽也得聽”等。 如果家長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評時心理就不能平衡,這樣即使你批評得百分之百正確,孩子也會出現口服心不服的反應。特別提醒的是,和孩子的溝通,形體、位置的高低都很重要,只有當你的眼睛和他的眼睛一樣高的時候,你說的話他才聽得進去——所以,要麼你蹲下,要麼,你把寶貝抱起來再溝通。 6.絕對否定:如“你總是撒謊”等。 誠然,批評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法,但如果把話說“絕”,反而可能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最終拒絕接受這種批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