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Vicky

就是要母乳

2008年06月10日
============以下為轉貼=============

各位親愛的媒體朋友:

昨天一則「餵母奶,小孩容易貧血」的報導,立即讓我們很多媽媽遭到家人質疑母乳的營養,不少媽媽被公公婆婆媽媽甚至老公要求斷奶改餵配方奶,甚至還有帶兩歲寶寶到韓國陪先生讀書的媽媽,她在台灣的母親,看到新聞後立即打越洋電話下令她斷奶。

這樣的新聞對努力哺乳的媽媽是很大打擊,也是推廣母乳哺育的阻力。日後若處理對母乳有殺傷力的報導,懇請找我們平衡一下,讓我們有發聲的機會,我們將以最快速度奉上相關資訊。

附檔是母乳含鐵的相關資料,我們知道這次見報可能性低,但供大家參考,或許日後有機會派上用場,謝謝大家花時間閱讀。

祝 工作順心

台灣母乳協會新聞組謹上
-----------------------------------------------------------------------------------------

【台灣母乳協會新聞資料2008.06.09】

哺餵母乳,寶寶貧血?
台灣母乳協會:母乳中的鐵質足夠寶寶所需

母乳中的鐵質夠不夠寶寶營養需求?研究顯示,母乳中的鐵質含量雖然低於配方奶,但母乳中的鐵質吸收率高,正適合寶寶生長所需;配方奶額外添加高劑量的鐵質,是因為其吸收率低,因此需大量添加才能確保寶寶吸收到足夠的量,但代謝這些高劑量的鐵會增加寶寶腎臟負擔。

美國知名的小兒科醫師、也是育嬰專家西爾斯醫生(Dr. Sears)指出,母乳中的鐵質,生物利用度特別高,寶寶約可吸收母乳中50~75%的鐵,但其他食物中的鐵質,例如配方奶和鐵質強化營養穀片,約只有 4%~10%能進入寶寶的血液中。一項針對四到六個月大嬰兒的研究顯示,吃母乳的嬰兒血液中的血紅素值,高於喝鐵質強化配方奶的嬰兒。

加拿大知名的小兒科醫師傑克•紐曼也表示,母乳所含的鐵質恰好是寶寶所需要的量。若是足月的寶寶,可以從母奶中獲得至少前六個月所需要的鐵質。配方奶中包含過多的鐵質,這是因為配方奶的鐵質吸收率很低,大部分的都會排泄到體外,所以要大量添加才能確保寶寶吸收到足夠的鐵,以預防鐵質不足。通常在六個月前,寶寶除了母乳以外不需要再添加其他的食物。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新生兒科醫師陳昭惠說,母乳的鐵質含量較配方奶低,但吸收利用率高,也因此減少嬰兒腎臟的負荷。在寶寶出生的頭六個月,完全哺育母乳比較不易引起缺鐵性貧血。

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陳怡君指出,配方奶的鐵質含量多為母乳的5~10多倍,才能讓寶寶吸收到足夠的鐵質,而要代謝多餘的鐵質,則會造成寶寶腎臟額外的負擔。此外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的吸收,如果擔心貧血,在嬰兒六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時,則要留意副食品中是否蘊含包括鐵質、維生素 C。建議餵食副食品應定時定量並注意各類食物均衡攝取,否則就像成人偏食一樣,會導致營養不均衡。

嬰幼兒餵食以及營養評估,誰來負責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 台中榮民總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陳昭惠

看到今天報紙「餵母乳、喝羊奶 小孩容易貧血」這樣的標題,恐怕又會讓不少哺乳的家庭心驚膽跳。這樣的現象的確存在,但是更正確的標題應該是,副食品添加不完整的哺乳嬰兒可能有缺鐵性的貧血。


誠如新聞中專家所言營養不能只靠媽媽,政府有責任擬定飲食政策。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2年就公佈了嬰幼兒營養餵食策略。今年五月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哺 育聯合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護理學會、中華民國助產學會及中華膳食營養學會,共同發表對嬰幼兒餵食的聯合聲明,呼籲所有相關醫療 工作人員加強並更新自己的相關知識與技巧,協助母親產後儘快開始哺乳,支持母親依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能夠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同時強調六個月後提供適時、適 當以及安全的富含鐵質之副食品,伴隨持續的哺乳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樣的聲明只是起步,還需要政府所有相關單位一起共同擬定更完整的嬰幼兒餵食策略。


我十分同意林口黃主任的建議,政府應該補助嬰幼兒在六到九個月這的時段有一次簡單的血液篩檢。但是針對台大蕭教授所言,新生兒健檢僅以預防接種為主軸的說 法,我個人極不贊同。嬰幼兒健檢最重要的工作其實就是配合預防接種的時程安排生長發育的評估,同時給予家長適當的衛教。當初設計健康手冊時,台灣兒科醫學 會的專家群很努力的將各種重要的訊息,該做的評估以及衛生教育的相關資料都列在手冊上。因此當有醫師說大環境卻讓醫師永遠只能在治療其他相關疾病時才意外 篩檢出嚴重貧血的小病人這句話時,我個人覺得是我們兒科醫師的訓練教育需要再檢討。理論上所有面對嬰幼兒的醫療專業人員都應該了解對於正常嬰幼兒的營養建 議,並且有能力可以提供這方面的評估以及衛生教育。每一個年紀的健檢我們都會評估嬰幼兒的身高、體重、頭圍的成長,也會評估嬰兒的餵食狀況,再提供適當的 衛教。在四到六個月衛教內容中的第一項就是副食品的添加。對於純母乳哺育的家庭,這個時候就應該主動提醒如何給予富含鐵的其他食物。對於生長不如理想的嬰 兒,或懷疑有缺鐵性可能的嬰幼兒,更應該主動的安排必要的檢查(可以另外安排健保的一般門診)。


現實生活中,或許兒科的健兒門診健保給付不敷成本,要做完整的生長發育評估,提供適時正確的衛教資訊,回答父母五花八門各種育兒問題,還要提供不同預防接 種的相關資訊,的確是很花時間。呼籲政府相關單位以及健保局,對於預防性的醫療應該提供更足夠的經費。但也期待更多的兒科醫師可以投注更多的精力給予接受 嬰幼兒健檢的家庭更多實際有效的支持以及協助,以達到預防保健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