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en's mom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0年04月07日
公開
33

跳蚤市場

一本沒有字的繪本 裏面畫的是跳蚤市場 有販賣各式各樣的東西 今天只有看半本 因為裏面的圖實在太多了 看半本就要半小時 每個攤位都可以看出一些小故事 值得細細品味 小書童書坊介紹 走遍歐美大陸的安野光雅,是一位深深著迷於跳蚤市場的人之一,因此,他將多次走訪跳蚤市場的經驗,畫成了一本無聲、巧妙的∼跳蚤市場。 全書沒有任何文字的描述,只有一個一個陳設豐富的攤位,每一個攤位上都有許多人在做著不同的事,讀著若能仔細的、慢慢的品嚐,便可以從中看出安野光雅的嚴謹、用心、幽默和博學多聞。 安野光雅畫出的物品種類,多得不可思議!從交通工具、照相機、生鮮蔬果、農具、樂器、玩具、衣飾等等,琳琅滿目、巨細靡遺。您發現棉花糖、不倒翁、荷蘭木 鞋、日本木屐、洗衣板,甚至傳統的中國手搖鼓了嗎?還有裡頭無聲進行的活動呢?──看到正為纖纖細腰受苦的仕女了嗎?有沒有找到大排長龍想要試穿灰姑娘玻 璃鞋的女孩們呢?還有,您是不是也注意到有位神奇的畫家,正把身材平平的女人,畫得窈窕玲瓏? 不僅如此,安野光雅還別具童心的為孩子們邀請了童話故事裡的 名角呢!您瞧瞧,白雪公主和她可怕的後母出席了,夢遊仙境的愛麗絲也趕來了,大力水手、奧麗薇和大鬍子都出現了,還有泰山、美人魚、小木偶皮諾奇等等,讓 人目不暇給!全書沒有文字,正是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表達力,以及品味歷史文化的好書。 作者簡介:安野光雅 1926年出生於島根縣津和野町,山口師範學校研究科畢業。1949年前往東京,歷經三鷹市、武藏野市等小學教師,1961年改行為畫家,1968年以《不可思議的畫》(福音館書店)成為繪本作家。 主要著作有《ABC之書》、《五十音》(以上為福音館書店)、《安野光雅畫集》(講談社)、《安野光雅文集(1∼6)》、《青春的文書體》(以上為筑摩書房)、《狐狸撿到的格林童話(1、2)》、《有繪畫的人生》(以上為岩波書店)等。台灣出版品包括:《壺中的故事》、《奇妙的種子》、《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跳蚤市場》、《天動說》、《旅之繪本I ~ V 》、《童話國的郵便切手》。 安野光雅以畫風細膩寫實著稱,他擅長運用想像力與好奇心,將藝術與科學融為一體,創造出兼具知性與詩意、又充滿童趣的風格。曾獲日本及國際多項大獎肯定,包括波隆納國際兒童圖書展設計大獎、國際安徒生獎等,是現今最受西方重視的日本繪本大師。

2010年04月07日
公開
2

自彈自唱

自得其樂

2010年04月03日
公開
36

壞行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掃墓日 每一年的這一天 王家族都會團圓 先到天祥寶塔 再到金寶山 最後會到林口 中午就會在金寶山的路旁帳蓬午餐 今天伯母一樣熱情地準備豐盛讓大家吃飽飽 很可愛地整個家族都會像小孩一樣 齊聲說”謝謝伯母” 娘家人口單薄 從小就很羨慕熱鬧的氣氛 所以也很喜歡參與夫家的家族聚會 今天妍妍也很有禮貌地一一跟大家問好 長輩們也都很稱讚妍妍的有禮貌 但是每次妍妍碰到堂哥堂姊就會變成惡魔 除了跑來跑去失控之外 最近還多了一個會打人的壞行為 所以今天妍妍還被我修理了好幾次 孩子打人,是無意?還是有心?是習慣?還是模仿而來?還是得先了解孩子打人的動機,才能進一步有效的協助孩子克制脾氣,改正動手的習慣,孩子打人的行為才會相對減少。 《摘自巧連智月刊幼幼版2003年6月號》 「打人」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兩、三歲的孩子感到挫折或受到忽略時,緊張或憤怒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這種緊張又不知如何適當宣洩的怒火,就是所謂的『發脾氣』。」美國親子教養專家珍妮波蘭(Janet Poland)在《孩子難纏,怎麼辦?》(The Demanding Child,頁155,新迪文化出版)書中指出:「孩子本來就不及成人成熟,比較不知道運用智慧及經驗來應付緊張情緒,所以經常不當的表達憤怒。」打人,是孩子回應外在問題的最原始方法之一,也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了解「打人」的原因 一、表達不當: 精力充沛、體格強壯的孩子,和其他同伴玩球、溜滑梯時,常把別人壓倒、撞倒或推倒,其他孩子認為這叫「打人」。其實,這是他「示好」的行為,他並不喜歡攻擊別人,他還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 二、不能自我控制: 衝動易怒的孩子,疲倦、飢餓、想睡時,比較難以自我控制,需要爸爸、媽媽或其他成人從旁協助,及早安撫情緒,並再三提醒:「打人是很不好的行為」。 三、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處置: 堅持度較高的孩子遇到無法自我完成的事情時,常以打人表示其挫折感。例如:積木每次疊到第五塊就垮下來,飲料罐怎麼樣也打不開,七巧板拼不回最後一片……,你必須在他失去耐心前幫助他。否則,孩子很容易因此發脾氣。 四、要對方服從: 兩、三歲的孩子與玩伴之間的遊戲規則,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規則。想跟我玩,就要聽我的。」雙方一旦意見相左,就大打出手了。而打贏者,可以讓對方「服從」,和他繼續玩下去。手足之間幾乎天天看到這類爭執的畫面。 五、有樣學樣: 「不快一點吃飯就打你喔!」「再哭,就打你。」孩子和玩偶的對話,也間接顯示出生活中,成人與他的互動模式。要這孩子不打人,有點難喔! 仔細觀察孩子「打人」的原因,有時候是「表達不當」,有時候是「受到忽略,想吸引注意」、「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也有可能是「希望對方服從於他」,或者是「從生活中的成人身上學習而來」,所以為人父母,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啊! 學習「克制脾氣,不再打人」的技巧 教導兩、三歲的孩子克制脾氣、不再打人是有技巧的,爸媽可以試試看: 一、自言自語法: 對兩歲半以後的孩子而言,「自言自語」對理解訊息內容相當有幫助。你可以對孩子示範──用嘴巴說出來:「我很氣維維,可是我不會對他大吼大叫,我不咬人,不踢人,也不打人。打人很痛,我最好不要這麼做。」引導孩子學習健康的表達憤怒。 二、危險動作絕不可以做: 明白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動作,例如:掐脖子、用力推撞、拿尖硬的東西戳人、砸人等,這些危險動作絕對不可以做,否則將受到嚴格處罰,如:禁止看卡通、幾天不能玩玩具……。 三、鼓勵孩子認錯: 知道不可以打人,可是還是打了,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因為搶玩具而打人,可是問是誰打誰,孩子卻不承認動手打人,直說:「不是我!」這時候建議讓孩子「先道歉」,再把孩子帶離現場;並嚴正的告誡孩子:出手打人將使他不能再到公共場所和其他小朋友玩,除非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與行為。 另外,鼓勵孩子認錯。唯有認錯,才有改錯的可能。告訴孩子,即使他犯錯,只要改正,永遠是爸媽的好孩子,爸媽還是永遠愛他。 四、把「對不起」、「沒關係」掛在嘴邊: 不管和誰玩遊戲,只要發現自己碰撞到別人的身體,一定要馬上說:「對不起」;別人不小心碰撞到自己,就說:「沒關係」。記得:不可以「舉起拳頭來打人」。同時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發脾氣,做出打人的動作,你也要提醒爸爸、媽媽:「不可以舉起拳頭打人」,而且「生氣容易變老喔!」 五、當個微笑爸媽: 和孩子在一起,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事。進家門前,先整理一下情緒,把工作雜事拋在門外,把心交給孩子,全心全意當孩子的「微笑爸媽」! 六、以擁抱傳遞關懷: 多給孩子擁抱,不論他是一歲或已經十歲。擁抱傳遞的關懷,永遠受用! 七、親子共讀聊心事: 上床前,共讀一段溫馨的故事;合上書,聊聊一天的歡樂與不快。這是一天中心情最平靜的時刻。想想,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少發了幾次脾氣?打人次數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先讓孩子檢視爸媽這一整天的「脾氣」,再請孩子說說自己這一天為什麼發脾氣?下一次如何不生氣、不打人?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鼓勵孩子:不任意出手打人。叮嚀再叮嚀,或許三個禮拜,打人次數少一次,三個月少五次,改變雖慢,但是,孩子確實進步了,甚至三年後,根本忘了「打人」這行為。這是教養路上,親子之間一把看不到,卻永遠約束言行的「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