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恩光的媽咪

報告出爐:沙門氏菌B型

2008年07月23日
沙門氏菌

概況

在沙門氏菌中,有些僅對人類有致病性,如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甲和丙)等;沙門氏菌有菌體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據菌體抗原結構分為A、B、C、D、E……等34個組,再根據鞭毛抗原的不同鑒別組內的各菌種或血清型。有些是動物和人類的共同致病菌,如副傷寒乙沙門氏菌、鼠傷寒桿菌、腸炎桿菌、豬霍亂桿菌等;有些僅對動物有致病性如雞痢沙門氏菌、雞傷寒沙門氏菌等。引起人類疾病的沙門氏菌主要屬於A、B、C、D、E5組,其中除傷寒和副傷寒沙門氏菌外,以B組的鼠傷寒沙門氏菌、C組的豬霍亂沙門氏菌、D組的腸炎沙門氏菌及E組的鴨沙門氏菌等10多個型最為常見。

病因

沙門氏菌

傳播方式

沙門氏菌主要以動物為其儲存宿主,家禽如雞、鴨、鵝,家畜如豬、牛、羊、馬等;野生動物如鼠類、獸類均可帶菌。病人及無症狀帶菌者亦可作為傳染源。

食物傳播 為引起人類沙門氏菌感染的主要途徑。


2.水源傳播 沙門氏菌通過動物和人的糞便污染水源,飲用此種污水可發生感染。 3.直接接觸或通過污染用具傳播 沙門氏菌可因與病人直接接觸或通過染菌用具傳播。 人群對沙門氏菌普遍易感,感染後結果與菌種毒力及宿主免疫狀態有關。

潛伏期

潛伏期因臨床類型而異,胃腸炎型者短至數小時,而類傷寒型或敗血症型可長達1∼2周。

臨床表現

(一)胃腸炎型 是最常見的臨床類型,約佔75%,多由鼠傷寒、豬霍亂及腸炎沙門氏菌引起。多數起病急驟,畏寒發熱,體溫一般38∼39℃,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每日3∼5次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常為水樣,量多,很少或沒有糞質,可有少量粘液,有惡臭、偶可呈粘液膿血便。本型病程一般2∼4天,偶有長達1∼2周。

(二)類傷寒型 多由豬霍亂及鼠傷寒沙門氏菌所引起。潛伏期平均3∼10天,臨床症狀與傷寒相似,但病情和經過均較傷寒為輕。熱型呈弛張熱或稽留熱,亦可有相對緩脈,但皮疹少見,腹瀉較多,由於腸道病變較輕,形成潰瘍較少,故很少發生腸出血和腸穿孔。
(三)敗血症型 常見的致病菌為豬霍亂或鼠傷寒沙門氏菌。多見於嬰幼兒、兒童及兼有慢性疾病的成人。起病多急驟,有畏寒、發熱、出汗及輕重不等的胃腸道症狀。

(四)局部化膿感染型 多見於C組沙門氏菌感染。一般多見於發熱階段或熱退後出現一處或幾處局部化膿病灶。

疾病分佈

此類疾病多見於夏秋季,以兒童、青壯年發病為多。沙門氏菌分佈極廣,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常可于各種動物的腸道內發現。

旅行者感染沙門氏菌病的危險

在衛生條件不良的地區旅行者的旅行者,如不注意飲食衛生也可感染此病。

預防

本病的預防以注意飲食衛生及加強肉類等食物管理為主要措施。

(一)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病、死畜禽的肉類及內臟、不喝生水。動物性食物如肉類及其製品均應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二)加強食品衛生管理,應注意對屠宰場、肉類運輸、食品廠等部門的衛生檢疫及飲水消毒管理。消滅蒼蠅、蟑螂和老鼠。搞好食堂衛生,健全和執行飲食衛生管理制度。

(三)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治療,恢復期帶菌者或慢性帶菌者不應從事飲食行業的工作。

(四)防止院內感染。醫院特別是產房、兒科病房和傳染病病房要防止病房內流行。一旦發現,要徹底消毒。

(五)禁止將與人有關的抗生素用於畜牧場動物而增加耐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