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善用孩子的模仿力

2008年05月12日
採訪�陳秋虹
諮詢�台北市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李儒卿

「哇∼孩子跟著我做出一樣的表情與動作耶!」家長是否常會為此感到驚喜不已呢?孩子的模仿力一出生就有了,但其背後的含意可不只是單純的「仿傚」而已。模仿是孩子認知能力的基礎,爸比媽咪若能加以引導孩子、發揮他的模仿天份,將能使孩子更為聰明!

模仿力的概念
   一個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是還在媽咪的肚子裡時,就已準備好和你做互動,此即為模仿的基本概念。一般所說的模仿都是強調動作,這是因為寶寶在出生前都是用聽的,然而並沒有研究方式可從聽力來判斷有無模仿力,僅能從動作表現來得知。

孩子的模仿力 出生便已具備
  模仿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以目前來說,大概可以證明的是,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具備模仿的能力。

  台北市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李儒卿表示,從嬰兒觀察來看,滿月的寶寶,當爸爸對他吐舌頭,寶寶延遲個兩、三秒,也跟著做出張開嘴巴、吐出舌頭的動作,這樣的過程與主動的吐舌頭自我刺激是不一樣的。滿月寶寶的模仿並非立即的神經反應,神經反應與思考毫無關連,模仿能力基本上是需要透過思考的,當寶寶看到、思考再跟著做出來,此動作即為模仿而不是反射,且約莫一兩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做得到。

  基本上,模仿力多半會考量到孩子的視覺因素,小小孩眼睛的協調度不是很好,一般誤以為新生兒不具模仿能力,事實上只要靠近寶寶(在20公分以內的距離)、動作大一點,寶寶就能看得到你的行為舉止,進而發揮與生俱來的模仿力。孩子從一出生起,大腦的配備已經具有對人模仿的能力了,只是用什麼方式模仿,要靠家長後天的引導與訓練。

孩子喜歡模仿,why?
★覺得好玩
  模仿是孩子主動選擇和你互動的過程,但是當孩子模仿你的動作後,家長卻未及時給與回應,孩子就只是玩一下而已;相反地,如果爸爸張開嘴巴,孩子也跟著模仿,此時爸爸若能立即給與正向的情緒回饋,對著孩子說:「啊∼嘴巴張開了!」孩子就會覺得十分有趣,也才能再引發他下一個動作。
★學著生存
   李儒卿說,就物種發展學與動物學家演化的觀點來看,人要生存就會學著觀察環境、學著變動,環境與人是相互影響的。當孩子還沒開始和環境互動之前,第一個所接觸到的環境就是家庭。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小時候看到爸爸常打媽媽,待孩子大了之後,就容易模仿爸爸的行為,以為暴力可以解決事情,但假若早期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建立得夠好,即使日後出現不好的模仿對象,對孩子的影響也就不會那麼的大。
★分清自我與他人
  模仿必須是面對面的,才能看清楚對方,小小孩還無法清楚分辨「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但透過模仿,可讓孩子瞭解到,你和我是不一樣的。早期的孩子會較以自我為中心,但到了一個階段時,自戀感就會慢慢放掉,這是因為他開始知道對方也是獨立的個體。

限制範圍 模仿力plus!
Try it∼
   模仿力與注意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對所謂的認知學習。李儒卿進一步說明,對小小孩而言,模仿力一定是「我開始要懂這個世界,所以我會思考你教我的東西,接著我要學習跟你一樣」,這是一種開始學聰明的表現。模仿力被認為與記憶力有關,當孩子多學幾次之後,就會記下來,變成比較長期的記憶。

  多數家長以為模仿就是放任孩子到處摸,實際上應是限制孩子在一個範圍內,做深入且專注的長時間模仿與思考。這裡所說的限制不是管束,而是幫助孩子進到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在干擾。很多時候家長雖然給予孩子模仿的機會,但孩子往往只學習到淺層,看似懂很多,但都只是表面的,真正的模仿除了學習之外,還要能發揮創造力。倘若孩子有太多事物想模仿,卻不知重要順序,便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此家長就應肩負起幫助孩子決定先後次序的責任,不要讓孩子到處模仿。

Key point∼貼心小叮嚀
   模仿力不是教他,而是看孩子想要學什麼,然後與他共同創造、引導他去學習;模仿力不是告訴他,應是先陪他做,待孩子做熟了之後提醒他,然後讓他做錯了再來找你修正。千萬不要只是做個動口的家長,一定要先示範,如果要求孩子收拾玩具,與其在旁一直唸他,不如先陪他做第一步、第二步,請孩子跟著你做,俗話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是最好的教導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