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芽芽媽咪 )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政府給的幼教補助! 有六歲以下的媽咪看過來!!!!!

2009年12月19日
公開
62

如果你的孩子剛好5-6歲 這個歲數,趕快打通電話去查證一下,一通省一萬元 ,很划算哩!! 教育局確認過了真有其事哩.. 不過有規定: 1)必須滿五足歲 2)必須就讀私立幼稚園大班 3)一共只可領取兩學期,合計一年共一萬 不要只是讓政府剝削我們 .卻不懂得爭取福利 .... 還沒有小朋友的人也可參考,將來要記得申請ㄛ!!不無小補 其實這也是我們納稅人的錢ㄋㄟ 家中有小朋友的朋友們,記得去申請啊!!?^_^ 教育券一年可減輕一萬元負擔 八十九年九月開始,只要家中有五足歲、未滿六歲幼兒就讀已立案私立幼稚園(大班)、托兒所,家長每學期可領取新台幣五千元的教育券,合計一年可減輕一萬元負擔。 七成四的家庭不知道 但國立中正大學在九十年十二月份出爐的一項調查卻顯示,高達七成四的家庭根本不清楚這項政策,以致在公立幼稚園不足、私立幼稚園學費昂貴的情形下,我國幼兒就學率不到三成。 國立中正大學昨公布幼教資源總體檢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家長將孩子送進公立幼稚園的原因,四成三的家長在意的是低廉的學費。 有很多年輕的父母為讓小孩上幼稚園,負擔了為數不少的學費,每個上幼稚園的兒童,每年平均花用12萬至20萬的學費,給不少家庭帶來經濟壓力。 發放限制:私立立案托兒所 幼教卷發放限制在就讀私立立案托兒所,5至6歲的幼童,據估計未立案的托兒所約有200所,而未立案的托兒所並不符合幼教卷發放的對象,所以爸爸媽媽媽在為家中寶貝選擇托兒所時,必須僅慎選擇才是。 以下幾點提供家長參考: ◎檢視是否為合法立案之托兒所、幼稚園: 1、檢視該園所是否懸掛教育局或社會局核發的立案證書。 2、確定立案證書的園、所名稱及地址是否與該園所相同,如有不符即屬未立案園所。 ◎幼童活動面積是否寬敞(收托人數是否已超出園所核准收托人數)。 ◎教保人員專業素養(教保人員學歷、經歷、相關訓練 …等)。 ◎收費是否合理。 開學前發放幼教卷 國教司表示,教育部在九月幼托園所開學前,由地方政府將教育券發放給學生家長(必須先向機關申請唷,他才會發放),家長在入學時持教育券向園所扣抵每學期五千元的學雜費。 每個學期幼兒教育卷發放都有一定的時間,提醒未申請的家長,要注意向幼稚園辦理,家長如有疑問,可電洽: 02-27593381  台北市教育局。 03-518101   新竹縣教育局。 04-22210500  台中市教育局。 04-5263100  臺中縣教育局。 07-3373119  高雄市教育局。

候文詠: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2009年12月18日
公開
60

「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侯文詠說, 就算跟孩子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 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 Q:你的兩個兒子都已邁入青春期,可否聊聊一路走來,為人父的心路歷程? A:我兩個兒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七歲,今年正好要考基測和學測。剛開始做爸爸,會想要「做之父,做之師」;  等孩子慢慢長大,發現這期望太高,於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  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  所以說到心路歷程,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  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Q:在教養過程中,你對孩子有過什麼樣的期許嗎? A:我最近看王浩威的書,裡面寫到台灣這一輩孩子受父母很大的影響。由於父母成就高,  不免對孩子過度期待,而孩子也會覺得自己這輩子永遠超越不了父母。就像我孩子,  倘若也想像我一樣考上台大、寫小說勝過我,恐怕會很辛苦,但我只是很幸運擁有了這些。  於是更加領悟到對孩子有所期待,反而對他是種壓力,愈能了解「見景生情」的真義。  對於壓力,孩子多半是不會反映,卻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學校國文課本收錄一篇我的文章,  有回大兒子問我,同學想知道會考什麼?我哪知道!  後來兒子拿試卷給我,結果裡面考修辭,還要比詞性,真難!我只考了八十幾分。  兒子看了我的成績後很樂,直說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幾名,頓時感覺老爸很親和、很有人性,  直「虧」說:「你還作者咧!我以為你什麼都很厲害。」其實我有點表演,希望他們沒有覺得我真的很厲害。  坦白講,我可能在幾個專業領域做得還不錯,但這只佔我人生不到百分之一啊!其他部分都不怎麼樣。我  老婆經常罵我笨,拍戲當製作人也常被說是個濫好人。我其實是不想讓孩子對我誤解,希望能回歸到比較人性本質面。  而在教養小孩上,最重要的就是給他練習tried&error的機會,直到變成內在的經驗。  但往往做父母,總會幫孩子做好每件事,反倒剝奪他們「嘗試與犯錯」的機會,阻礙學習。  就好比捷運悠遊卡弄丟,若你曾讓他自己去面對重辦、繳保證金……種種麻煩手續,他以後就會知道要小心點。  孩子年紀愈小,閒的時間愈多,一定要讓他愈麻煩愈好,因為他現在不踩地雷,長大再踩到會更慘,  即所謂千求萬求,最難求到他犯錯的經驗。唯有讓他有所學習,才會知道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  所以我的孩子只要出什麼事,一定是讓他自己去解決。 Q:在教養上,你和太太的態度想法一致嗎?又是如何分工的? A:通常都是媽媽看到孩子的問題,我就會接手想點子,和孩子溝通。因為太太是牙醫,從小功課好又很乖,  教起孩子很容易落入刻苦勤儉、認真,管得密不通風。我想女生像她這樣乖了一輩子,  最好的命運不過是嫁給我這樣一個男人,哈哈,我比較有彈性,所以小孩寧可讓我來管。  而且媽媽常常太心急,亂槍打鳥的一天數落孩子十八件事。但我覺得,教孩子不能同時講很多事情,  只有「聚焦」才會有效。  在教養上,我經歷最久,長達六、七年至今還沒解決的,就是培養孩子「守時」。我的小兒子很會賴,  常常下課看人家打籃球忘了 時間,遲了上課或回家。但每次他遲到,我一定不在當下念他、訓他,  而是等他有空時再好好聊。聊什麼呢?我要他回溯在整個過 程裡自己的想法,要他至少記住自己  最後一次看錶是何時?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就這樣,談了六年。他不煩嗎?我想會的。  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人會做什麼其實都是潛意識,談到他明白自己的潛意識時,  他的病就會結束。漸漸的,他遲到的次數減少了。  我這麼重視守時,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對其他人的promise(承諾),而時間又不會太哲學,是很好的借鏡。 Q:所以教養小孩,你會花很多時間和孩子談嗎? A:我感覺養小孩比較像養植物,要有長遠的計畫,要懂得聚焦。我太太養植物都不會活,  不是澆太多水就是施太多肥。其實教小孩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當你用超過應有的熱情時,  就會失去耐心、沒辦法持久。應該像農夫養一大片田,早起看有沒有水,該除草的除一除,  很勤快但沒花很多時間。我常跟太太說,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著」他。  只要能把他旁邊的病蟲害和有毒物去除掉,讓他自己長,做這種事情就好。  還有,帶孩子是不能追求效率的。對人追求效率是什麼呢?是要他趕快長大、結婚、生小孩,  然後送進棺材裡嗎?我認為,父母能對小孩人生產生的影響,可能連一○%都不到,正因如此,  你更不能亂出手,因為你能跟他講的可能只有十句話、十個重點。千萬不要一直把想要給他的,  統統強塞給他。我們要相信,樹苗只要有水分、養分,自己會長大,父母能做的就是「基礎工程」  、除除草,我們很難把他弄得變漂亮、變大樓、甚至還做裝潢等。 Q:那麼,哪些是你所謂的「基礎工程」呢? A:譬如「健康」就是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我從小就把孩子丟去學游泳、打跆拳,各種能夠勞累的都要去做。  然後是「品格」,包括:守時、懂得承擔責任不逃避。所以我會用六到十年來做,持續的、有態度的去做,  花時間和他們聊,了解其中邏輯,但都不給結論,否則他們就失去學習的機會。  還有件事情我也和小兒子玩十幾年,就是「認錯」。他小學時曾經偷媽媽的錢買game boy,  甚至還搞出兩套聯絡簿來。我常講,你看報紙上或政治人物的行為會發現,他們跟小孩一樣,  總是不認錯→說謊→把事情搞大→惹出麻煩→到最後事情就爆了。錯誤不會死,但死的是人錯誤的反應。  我就會一次次的跟他談:你覺得事情在哪裡時付出的代價會最小?於是現在他慢慢比較不犯錯,也有勇氣認錯。  我所謂的基礎工程,還有「自我思考」與「連結他人」的能力。譬如有天他回家,問我要不要簽署  讓判那位燙死親生孩子的父親死刑。我說我不簽,也舉了他自己小時候有次錯把葡萄酒當葡萄汁喝後  的胡亂行為說給他聽,希望他了解,沒有一個父親願意殺死自己的孩子。我告訴他,做一個決定,  不要只想一個角度,起碼要想兩個。因為大部分青少年的氛圍很小,很容易從眾。  我希望他除了會想,也要能夠去連結他人,用很快的速度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與在乎的事情。  唯有這樣,別人也才能感受到你的想法與情感。 Q:對於課業,你有沒有什麼要求?怎麼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生涯的方向? A:以前年輕時會在乎,現在大了,比較在乎的反而是他們的態度。像現在他們都知道,自己混了兩年,  要考學測、基測,這一年得好好地拚,否則以後就沒得玩了。這一年,反倒是我和太太最快樂和自由的時候。  我覺得,過去書念得好不好很絕對,以後出社會的成就,也很絕對。但多元化的社會,行業變多,  只要有足夠熱忱、能力與興趣相符,同時可以熬過一段無聊過程以鍛鍊出一種專業,絕對能成為箇中佼佼者。  亦即學歷並不等於人的幸福力。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讓小孩多方面去接觸,找到自己的興趣。  像我的小孩,從要當總統、消防員到當醫師,在他不斷的嘗試後,起碼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  老大就說他想學財經,想變有錢。他小學三年級時曾經因為不愛寫字,跟我說他不想上學了,  要我給他三天好好考慮。我說那也很好,可以在家自學,或者也可以日後去念職業學校,都會有出路的。  結果他到處徵詢意見後,還是決定回學校念書,只因學校裡有同學可玩。  我的想法是,讓他們在自由中得到自由,幫助他們茁壯、長得更好,更有幸福競爭力,遠比課業、  學歷上的高低還來得重要。而這一年,雖然似乎是被逼著要去念書,但人生的命運常常就是你碰到什麼,  就去面對。不妨把學測和基測當做是訓練自己的意志力、當做是打仗,所以一定要吃得好、睡得好,  只要用對的方法,就會看到進步。

會打人

2009年12月12日
公開
48

今天傍晚我在煮飯 老公跟鎧在外面修車 進來老公跟我說鎧會做勢打人 那個哥哥看到也想要打他 也跟鎧訓了話 跟他說:打人是不對的~而且哥哥也沒有要打他~也沒有罵他~ 你為什麼要打他~ 吃飯時鎧說湯很燙 我就先用涼再給他喝 結果他竟然推開不喝還用倒了 我跟老公都生氣了 鎧很緊張拿衛生紙擦乾淨 老公氣到去拿棒子要打人了 結果沒找到-.-" 換我生氣了 我拿鍋鏟起來大聲的叫鎧去罰站 我氣到~ 我辛苦煮飯給你吃 還幫你用涼 你竟然這樣 後來 又騙他爸要尿尿 又多一條罪行...說謊 所以罰站半個小時 我真的氣到了 氣到我肚子痛血壓都上來了 罰完之後 我問他 1.你為什麼要打人~哥哥有要打你嗎?哥哥有罵你嗎? 鎧回:沒有 那下次如果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你再把手舉起來要打人~對方會真的來打你 以後要不要再打人? 鎧回:不要了 2.媽媽辛苦煮飯給你吃~還幫你把湯用涼~你為什麼把它推開還用倒 3.你為什麼要騙爸爸你要去尿尿~這麼小就會說謊~你不怕鼻子會變長嗎?你不是乖兒子了~ 以後要不要再說謊? 鎧:不要了.. 這時鎧又快哭了~ 我問鎧~你要跟媽媽說什麼? 鎧:媽媽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 抱抱結束對話~ 鎧今天第一次說謊~我真的氣到了 雖然我不想把責任推給"鎧今天中午沒午睡"做藉口 是會魯~可是行為不對就是不對 以後可有得教了....

別把孩子帶成“膽小鬼”

2009年12月11日
公開
44

常有家長抱怨說孩子膽小,瞧,有的孩子看到家裏來了陌生客人就哭著躲在父母背後;有的孩子興高採烈地跟父母到兒童樂園玩,可是看著那一個個旋轉、擺動的遊戲機,卻一項也不敢上去玩;在自助餐廳裏,爸爸媽媽只是去自助吧臺拿東西,有的孩子只一下看不見父母,就會放聲大哭……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于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現象追蹤 怕物·需時刻安撫 劉女士的孩子如今3歲,準備過了春節上幼兒園,她說自己的女兒“相當膽小”:每次拿到新玩具,尤其是體積較大、會動會唱歌的玩具便會放聲大哭,雖然熟悉後女兒會非常喜歡這些玩具。平時,帶她去玩蹦蹦床、滑梯,女兒不僅不敢玩,還會發脾氣,要媽媽安撫很久才能平復。 怕人·難正常交流 羅先生的兒子今年7歲,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他說兒子源源小時候就特別膽小,家裏只要來了客人,無論認識與否,便會躲在自己的房間裏不出來。在外邊,走路喜歡溜邊兒,尤其是靠著墻角走他才會感到安全。有一次,羅先生帶兒子出去散步,正好遇到熟人停下來說話,熟人剛問了羅先生的兒子一句:“學習好不好?”他立刻躲在羅先生的背後,並拖著衣角要求趕快離開。在學校裏,源源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和老師交流,而且和老師一說話就臉紅。 一次,爸爸媽媽帶他到自助餐廳吃飯,只是去吧臺拿東西,離開一小會兒,源源便放聲大哭。 怕生·不許別人碰 李先生說他原本沒發現自己5歲的兒子膽子小,只是覺得孩子有些怕生,本以為是正常的,但是暑假時他將兒子帶回鄉下老家,兒子的問題非常明顯地暴露出來了。 李先生說,老家有幾個和兒子差不多同齡的堂兄弟姐妹,兒子一回老家,就哭著不肯進門,吵嚷著要回家,6歲的小堂兄和4歲的小堂妹很大方,熱情地想拉李先生的兒子一起玩,可是孩子一見這種狀況便嚇壞了,尖叫著甩開手不許他們碰他,眾人安撫了半天才平靜下來,平白給李先生增添了麻煩。 怕黑·不敢自己睡 今年9月,丁當上小學一年級了,“你是小學生了,應該自己睡。”開學第一天,丁當的媽媽賈女士就這麼跟丁當說。如今,為了讓兒子自己睡覺,賈女士還在和兒子做著“鬥爭”——不僅給兒子買了他喜歡的帶滑梯的兒童床,還按他的要求重新布置了整個房間。 即使如此,“我怕黑!”只要賈女士一說起讓他獨自睡這件事兒,丁當就會硬硬地頂回去。尤其讓賈女士苦惱的,是問丁當為什麼怕黑,他說黑夜裏有許多怪物,會把他捉走。而且,告訴丁當“怪物”並不存在,他還不相信。 原因分析 孩子膽小“錯”在父母 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許多做法或是過于簡單,或是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比如,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合群,缺乏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戰兢兢。 原因一:家長保護太多 家長對孩子保護太多是讓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呵護備至,無論是在生活細節中還是學習過程中,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 這種情況在城市裏更加嚴重,家長會時常灌輸給孩子過分的“安全意識”,比如“絕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外面太危險”,甚至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氣來教育孩子,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在家裏、在父母身邊才是安全的,其余地方都不安全。因此當孩子離開了家,便會出現害怕、退縮等表現。 原因二:觸覺學習不足 3歲之前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尤其是與母親多進行親密接觸的年齡段,從心理和生理方面來說,媽媽要多抱孩子,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皮膚饑餓”,也有利于觸覺學習。 然而,如今許多孩子往往是非母乳喂養的,加上在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總是由祖輩、保姆幫著帶,沒有太多時間照看孩子,因此造成了孩子觸覺學習不足。而這會引發大腦分辨能力差,令孩子對外界的刺激不是太遲鈍,便是太敏感。觸覺學習不足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害羞、黏人、怕生、情緒不安等,還可能產生挑食、偏食、咬人、自傷等行為,嚴重的話更會出現自閉現象。 原因三:玩伴選擇不當 如果孩子膽小,大多數家長根據“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並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夥伴交往,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同伴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長切勿一廂情願把孩子往優秀的群體中趕,“正負得負,負負得正”的情況,在教育中也會是屢見不鮮的。所以,最好就是為孩子選擇一個性格開朗、身體壯實、年齡比自家孩子小一些、其家長待人熱情大方的小夥伴,讓孩子經常與小夥伴在一起玩耍。這樣的小夥伴容易與年齡稍大但膽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倣效的小榜樣,而且小夥伴的家長待人熱情大方,保證了孩子去玩時,大人不會幹涉。 原因四:看不到“閃光點” 對于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于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于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應對手冊 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取經驗 第一,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並讓孩子有充分發揮的余地。 允許孩子害怕,千萬不能譏笑孩子“是膽小鬼”,而要千方百計解除他的恐懼。晚上孩子可能是在黑暗中看到一些影子而感到恐懼,就應該對孩子說這是樹的影子,就像人的影子一樣,是很自然的事。別把孩子推向害怕處,不可說:“別怕,衝過去啊!去了你就會看到沒什麼可怕的。” 第二,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獲取有益的經驗。 平時,處處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他自己想法解決。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例如孩子害怕螃蟹,不妨教給他捉蟹的辦法,只要捉住蟹的身體的兩側就不會被鉗住了;有的孩子怕貓,家長可以告訴他,只要不去拉它的尾巴,貓是不會咬人的;有的孩子怕狗,家長要告訴他,狗喜歡跑、追,不靠近它就是了。 第三,家長的榜樣也很重要。端正教育態度,從思想上認識對孩子的溺愛、嬌寵,只會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樹立起糾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認識到只有教育得當,才能使孩子得到健康發展。父母自己不該無緣無故地什麼都怕,什麼都吃驚,如打雷時,倒是母親先喊起來。不要遇到一點點事就大驚小怪,例如媽媽不當心劃破了手,就不聲不響地擦上一些紅藥水。孩子看到媽媽一點兒也不在乎,他遇到類似的事也就不害怕了。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第四,家長要深入了解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有的孩子由于家長常常大聲對他訓斥,他一聽到家長叫他就害怕;有的孩子在洗澡時被燙痛過,他就害怕洗澡等等。家長在孩子遇到一些他預料不到的事時,要對他講明道理,講清楚凡事都要當心一點,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家長可以在孩子害怕時抱緊他。孩子怕滑滑梯,先抱孩子滑下來;孩子怕雷聲,您就靜靜地抱著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怕雷聲,雷只是大點兒的聲音而已,不會傷害你。 第五,讓孩子多接觸外界。帶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讓孩子敞開胸懷,開拓眼界;還要教給孩子適當的技能,如唱歌、繪畫、手工等,使孩子堅信自己並不笨,從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參加小夥伴的活動。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可以多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對孩子的友好表示,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樂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齡夥伴多接觸,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完)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