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puki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章-惡性循環

2012年06月07日
公開
36

紐約瘋媽的親子blog我長期都有在觀看 我很欣賞她的個性以及教養小孩的方式 雖然,我無法做到她的十分之一, 但她的文章常常可以給予我一些省思及方向 以下這篇文章便是引用紐約瘋媽的blog, 寫得真的太好了.. http://tw.myblog.yahoo.com/crazy-mom/article?mid=-2&prev=49130&l=a&fid=21 ---------------------------------------------------------- 『媽媽何必太正經』裡『丟掉壞情緒』的一段話…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我會努力的不被壞情緒給一起拖拉下去。要是我也淪陷了,那誰來拉他們一把? 就算是我吼他們,把他們罵到無言以對,那又怎麼樣? 除了把一家子的情緒都推入了一個烏煙瘴氣的泥沼裡之外,我還做了一個很錯誤的示範:我在教導孩子們生氣時『失控』是允許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裡『媽媽是人,不是超人』的一段話… 我呆呆看著自己,看到出神。然後從鏡子中,彷彿看到了我頭上頂著一個皇冠,這皇冠上印著四個大字:「我是超人」。很多女生結婚生子後,就很自動把這頂皇冠往頭上戴。皇冠一帶上,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把身邊一切雜七雜八的事情全都往自己身上攬。皇冠帶久了後,壓力開始產生,情緒開始變化,覺得身邊一切都沒有自己預期的好,懷疑到底是自己努力的不夠,還是一家大小在拖垮自己。怨生活,罵老公,氣小孩,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 奇怪的是,當初自己是在一個多麼美麗的心情下把皇冠戴上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認為只有幸福的人,才可以得到戴上這皇冠的機會。可是為什麼戴久了,會把一個女人的面目變得這麼可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當初那個幸福的小女人如今去了哪裡?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會有週期性的憂鬱心情吧? 如果您天天都很哈比的話,拜託請把秘密跟我們分享好嗎? 以前上班心情不好時,我會趁中午時間走出辦公室,吹吹風,曬曬太陽,跟同事吃個中餐,發個牢騷,然後再去百貨公司掃幾個化妝品或是新衣服,最後握著一杯拿鐵回辦公室,頓時心情馬上好很多。 自從變身為家庭主婦後,情形可不一樣了。每天單獨面對四處都是髒亂的屋子,心情不好時,想找人抱怨,一下子也不知道要找誰。無薪的我,去百貨公司買東西反而會讓心情更糟糕,腦中會罵自己:「沒賺錢還要花錢?」 每天獨自面對著髒碗盤,髒衣服,髒地板,還有一堆永遠做不完的家事,日復一日,天天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講同樣的話。一個人在家獨處時,天生外向的我,更容易陷入這種悲觀的情緒裡。如果沒辦法調適自己心情的話,惡性循環就會開始。 惡性循環的徵兆: 動不動就發火,罵孩子,怨老公,老是唸個不停,老是在生氣,覺得全天下的人都在跟自己作對,然後全家就陷入了一個烏煙瘴氣的泥沼裡,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老公則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夜深人靜時,雖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妥當,但第二天,又無法自拔,重複著同樣的負面生活。過了一段時間後,開始發現自己會為自己找藉口,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歸諸於現實生活中的不美滿,例如廚房太小,老公不夠體貼,孩子的劣根性太強,身邊一堆沒辦法溝通的煩人…等。 我懂這個惡性循環的感覺,因為我也不時的會陷入進去。 有些人會一直抱怨生活中的事情,但當別人給建議時,又不停的找藉口或是擊落對方的意見。如果一個人老是在抱怨自己太肥,但又不停的吃油炸食物 ~ 唉 ~ 是想怎樣?到底是想聽真心話,還是想聽謊言?要我騙妳薯條可以越吃越苗條嗎?如果醒不過來,扭轉不過來的話,這輩子不就都活在一堆怨言裡嗎? 如果繼續放縱這負面情緒的話,沉下去的,不只是自己,是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是跟老公之間的感情,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吧。 拉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例子。 早上,我叫孩子起床,叫醒後,我會幫二小姐綁個頭髮,然後就下樓去準備早餐。孩子自己刷牙,自己換衣服。除非孩子叫我,需要幫忙,要不然我不會上樓去。 因為一上去,我會忍不住的開始唸 …『衣服撿起來』,『牙膏蓋好』,『快點』,『別忘了帶件外套』… 這一唸,就表示我上勾了。 我一上勾,這遊戲就開始了。 甚麼遊戲? 就是『有人比我緊張,所以我不必在乎的遊戲』 孩子很清楚的知道:『那個比我緊張的人,絕對不會容許我遲到』 孩子不擔心,是因為他們非常地清楚,有人比他緊張,有人比他擔心,而這人,肯定會替他解決問題。 我只要一開始碎碎唸,惡性循環就有了開端,然後整個情緒就會往下陷,這就是我的罩門,所以我會想盡辦法,不讓自己陷下去,不讓自己上勾。 如果阻擋不住自己的碎碎唸,我救自己的放法就是:把早餐做好後,出門運動去。 我的老公早上在家,所以當我交代了一些事情,把該注意的東西都寫在紙條上以後,我就離開現場。 每次當我宣佈要去晨跑時,二小姐就嘟著嘴,跺著腳,說不喜歡我去。她說我不在時,她就得扛起一切的責任,因為她說爹地不可靠,抱怨說那些字條明明是寫給爹地看的,但都是她在看。 我轉身出門前,不只一次的告訴她:「妳整個早上都不聽我的話,我不想吼妳,更不想一大早就毀了大家的心情,所以我必須要出門運動去,把脾氣壓下來。這是為了妳,也是為了我好。希望明天早上妳會聽話一點。祝妳有美好的一天,拜拜!」 講真的,每次晨跑回家前,我總是做好了也許孩子沒趕上校車的心理準備,但目前為止,孩子都安然無恙的上了校車。老公也證實了,說我不在的時候,孩子反而更自動一點,反而還會叮嚀他校車快來了,別托托拉拉的。天曉得平時講這些話的是我啊,怎知我人不在,孩子居然會重複我叮嚀的話。事實證明,孩子很清楚後果,分得出輕重,只是看你願不願意放手,給不給這機會罷了。有時候,把擔子轉交給孩子,讓他們體會一下這擔子的輕重,上課遲到,該擔心的是孩子,不應該是父母啊。 拉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人的罩門也都不一樣,不必完全學我,我只是提供例子給各位參考而已。最重要的是,當感覺自己快要陷入時,想辦法讓自己脫離現場,如果當下人走不開,就把觀念轉移。例如:不寫功課時,我會問孩子需不需要我幫忙寫張字條給學校,告訴老師今天因為忙著玩耍,所以沒空寫功課。我還真的寫過這種字條,但後來孩子知道我是來真的後,馬上把功課寫完了。另外,昨晚是二小姐的樂團發表會,每次表演完後,我都會帶孩子跟朋友去吃冰淇淋慶祝,但是昨晚小胖沒吃晚餐,我說:「沒關係,我帶個便當在身上,如果不吃的話,就沒冰淇淋吃。」表演結束,在開往冰淇淋店的路上,我再次提醒小胖,也不准自己唸。後來等我們到達目的地時,小胖把吃過的便當交到了我手上。 奉勸父母,千萬不要囉唆,習字如金,不要唸啊。我的經驗是,只要一開始碎碎唸,脾氣就會上來,然後孩子就知道你上勾了,那個惡性循環就有了開頭的機會。先把情緒抽離,才可以不讓自己上勾,然後那個擔子,才會成功的放到孩子的肩上,由孩子來承擔。 現在是趕不上校車,不交功課,將來可能是上班遲到,交不出報告,所以,趁現在,放手吧!把擔子交給孩子吧!

好文章-不打的教育

2012年06月07日
公開
32

一樣是引用自紐約瘋媽的blog 我要把這篇文章特別highlight給puki爸看 -------------------------------------- 不打的教育 上一本書『媽媽不必當超人』裡,已經寫過我不打孩子的原因了,這一本書還是一樣,寫了篇有關我不打孩子的文章。 『媽媽何必太正經』裡『別再迷信不打不成器』的一部分原稿 (沒被編輯修改過的)… 每個人生下來,不都是帶著一些缺點嗎?不少父母把孩子的缺點,拿來當成是羞辱孩子的武器。那些嚷嚷著要孩子記取教訓的人,請問記取的是恐懼,怨恨,還是委屈?孩子的缺點,不是讓你拿來當武器用的,更不是給你拿來當成打孩子的原因,除非,你自己是個完美無缺的人。 缺點,不是一個罪狀,是人生一輩子的功課,是個『打』不走的東西。既然是缺點,那也是盲點,意思就是,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改善這缺點,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懂。如果不教導孩子如何認識那與生俱來的缺點,不想辦法幫助孩子來跨越跟控制它,那不管是打多少次,還是罰多少次,都只是在浪費力氣罷了。教導的方法不只一種,因為孩子的個性不只一種,然而方法也不可能一次見效。教育是條漫長的路,絕對不是狠狠一頓的毒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不打的教育,並不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在紐約,我們就活在一個不打的環境裡。 我不相信這種原始教育,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延續這種缺乏思考的教育, 所以,我•不•打•孩•子。 我會生氣,我會吼,我會丟東西,我也會甩門,但我堅決不動手打孩子。當我在氣頭上,氣到想海扁孩子時,我會離開,讓自己冷靜一下。當然離開前,也要確定孩子是在安全的環境裡,例如我不可能放一個幼小的孩子在放滿水的澡釭裡,然後自行離開。 很多人都誤會,不打孩子,不兇狠,就是寵孩子。 請別誤會,不打,並不表示讓孩子為所欲為。 反而,就是因為不打,在逞罰時,反而更狠,因為我必須把說出口,那無形的話,來取代棍子,取代耳光,取代藤條。我的威脅,對孩子來說,得有份量,才不會讓他們把我的話當耳邊風。這表示我的規矩,一定要清清楚楚,不可以有灰色地帶,而且,我也一定要說到做到。 例如: 我威脅如果不收玩具,就把玩具丟了。如果孩子不聽,那就得在孩子面前,真的丟玩具。 我威脅如果不停止當下的行為,就回家。如果孩子不聽,那就真的帶著孩子,回家。 我威脅如果我說第三次洗澡或是刷牙的話,將會失去洗澡或刷牙的機會。如果孩子不聽,不管當天身上流過多少汗,說不能洗,就是不能洗。 我威脅如果在吃飯前吃零食的話,將失去當天所有吃零食的機會。如果孩子不聽,那一整天裡,不管怎麼樣,就是沒零食吃了。 因為有可能要執行說出口的話,所以我不會隨便亂開口威脅,每個說出口的警告都是經過考量的。例如我不會警告孩子『再不吃飯,就送你去非洲當難民』或是『再不乖,就叫警察來抓你』,因為這些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相信我,聰明的孩子也可以從你的威脅中去判斷可信度。(『媽媽不必當超人』中的『拜託,吹牛請打草稿』中也說過。) 最近我發現每次叫小胖去洗澡,他都在東摸西摸的,托個半小時是常有的事,而很多次我一忙,也忘了三次警告的規矩。於是他變本加厲,愈來愈不乖了。有次他脫了衣服,沒去洗澡,反而光著身子在房間裡玩樂高! 通常孩子開始不乖了,都是我忘了要執行規矩的時候。於是孩子脫軌的行為,伴隨著我的散漫,開始發作,產生。父母的言行身教,直接反應在孩子的行為上,這肯定是關關相連的。 我提醒自己,該調整一下,不能再放縱下去了。 上個禮拜,叫小胖去洗澡時,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就在我警告他第三次時,也同時告訴他不必洗了,直接換上睡衣吧。他哭了很久,哭了大約有45分鐘,哭到眼睛都腫了,但是,我還是講同樣的話:「對不起,你已經失去了洗澡的機會。」 那45分鐘很難熬,家裡其他兩個孩子會抱怨小胖很吵,而且小胖會不停的找爛藉口,不停的講同樣的話。我跟兩個女生道歉,說小胖不乖,必須要給他一個教訓。再告訴小胖,哭,沒關係,因為那是情緒的發洩,但是,找藉口是無效的,我說過不能洗,就是不能洗,就算是哭到天黑,就算是哭到吐,還是一樣,聰明的話,就別吐,那反而把問題弄得更糟糕。 等小胖有點靜下來的時候,我帶他到廁所,幫他洗洗臉,擦擦手,然後再跟他說一次:「我說的話,不是開玩笑的,下次請注意聽我講話。」 自從上個禮拜後,不管是洗澡,還是刷牙,還是做功課,他再也沒有托托拉拉過了。 但是,我知道這不會持久,過了一段時間後,他還會再犯,我也還要再罰他。教育,是一條長遠的路,我從來不會期許孩子馬上改正,但我期許犯錯的次數會減少,重複的機會也愈來愈少。 孩子如果都不做錯事的話,那可能要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了,要不然就是被外星人附身了。 生活中的智慧,不就是從錯誤中學習到的經驗,累積而來的嗎? 如果孩子因為做錯事,被打,那他們就不會去從中學習那個經驗。下次當我叫小胖去洗澡時,他知道不洗澡身體會黏黏的很不舒服,而不是不洗澡會被媽媽打。孩子記取的,是做錯事情的後果,而不是媽媽的毒打。 不吃飯,會餓肚子,而不是媽媽的打。 不穿夾克,會冷,而不是媽媽的打。 不寫功課,會被老師罰,會招來同學的眼光,而不是媽媽的打。 在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處罰,討論,溝通 ,講解,擁抱,鼓勵,孩子累積的不只是生活上的經驗還有解決的辦法。 我希望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第一個反應不是害怕,更不是怕我的打,而是去想解決的辦法。 我覺得最沒有效果的教育方式是,父母一面打,一面罵,然後一面幫孩子擋事情,幫孩子善後。 例如: 一面打罵孩子為甚麼不好好吃飯,但又一面追著孩子餵飯吃。 一面打罵孩子為甚麼忘記功課跟課本,但又幫孩子把東西送到學校去。 一面打罵孩子為甚麼花錢不知節制,但又繼續給孩子零用錢。 這樣的孩子,不但甚麼教訓都沒學到,倒頭來還可能會嫌父母又煩又囉唆。 這種教育在我眼裡,才是寵孩子!

扮演遊戲 讓孩子學著過生活

2012年04月27日
公開
20

扮演遊戲,是孩子遊走真實與想像的中介。透過扮演,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練、適應真實世界,就像他們拿著扮家家酒的平底鍋和鍋鏟假裝自己在炒菜一樣,既可以依靠想像展現好廚藝的威風,又不必害怕被熱火燙傷。尤其煮好之後端到爸媽面前,看到爸媽配合演出還一臉滿足地說著:「好好吃喔!」孩子的得意更是形之於色。 孩子透過扮演遊戲進入真實生活 發展心理學家幾乎都認同,扮演遊戲是孩子重要的成長機制。扮演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日後的重要活動,如同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雖然哪裡都去不了,但他們仍會持續運動,為將來的動作發展奠定基礎。所以當孩子拿著玩具杯子假裝倒水時,正也同時為將來真正倒水的動作做手眼協調練習。 透過照顧病人的扮演遊戲,孩子會發展出對病人的同理心。你瞧!孩子照顧豆豆的模樣,多麼溫柔體貼。 發展心理學家維高斯基強調,扮演遊戲提供孩子發展的心理支持;藉由想像,原本做不到的炒菜、開火車、照顧小寶寶等事件,孩子也可以做得很棒,並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另一個頗被接受的觀點,就是假扮遊戲允許孩子盡情探索,但卻不會得到現實世界的「負向結果」,比方說,寶貝可以藉著洋娃娃練習照顧別人,即使哪個步驟出了差錯,也不會有人真的受傷。還有一個假設是,扮演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發展認知思考。因為孩子在遊戲中,得以運用自己的方式與真實世界互動,有助於理解知識。 從扮演中得到知識、發展同理心 有時候孩子並不懂大人在做什麼,所以他們藉著角色扮演,試圖找到答案。比方孩子拿著玩具聽診器假扮醫生,當他把聽診器掛在耳朵時,爸媽在旁也適時地發出噗通噗通的聲音,孩子就比較能聯想:原來當醫生把那個圓圓涼涼的東西放在我身上時,會聽到聲音啊!孩子嘗試角色扮演時,也有助於同理心的發展。寶貝平常看媽媽煮飯,未必感覺到媽媽的忙碌與用心,吃飯時也不一定能認真地吃;但當他在遊戲中扮演媽媽時,學著媽媽做家事、體會著做事的細節和心情時,例如:煮好了飯菜,希望別人很捧場,開心地吃。相對地,也就比較能將心比心,知道家人開心吃飯,把菜餚吃光光,會讓媽媽覺得安慰與高興。 隨手拿個玩具就能假裝是電話,扮演遊戲讓孩子的生活經驗豐富起來。 角色扮演,表達感受派上用場 扮演遊戲也能幫助孩子較輕鬆地表達內在真正的感受。比如不想吃飯的孩子,一旦發現媽媽正在他專屬的碗裡盛飯,他可能會抓著心愛的玩偶對媽媽說:「可可吃不下。」其實他真正想說的是自己不想吃。日後孩子與友伴發生衝突,或者情緒難解卻又問不出前因後果時,也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慢慢引導,讓孩子說出事由和內心真正感受,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夠好,甚至可以讓他分飾兩角,說著說著,孩子也比較能瞭解對方立場,打開心中的結。本文節錄自 學前教育/信誼基金會 --------------------------------------------------- 哇..沒想到扮演遊戲有這樣好處 小puki超愛跟我玩扮演遊戲, 有一陣子幾乎每天要玩 但我玩到很煩, 所以後來常常拒絕他 看來我應該要少點拒絕, 多陪他玩囉

好文分享-近視兇手

2012年04月16日
公開
41

近視兇手是誰? 近視指數大評比! 每當我在診間宣佈小朋友得了近視 家長總會生氣地敲孩子的頭:「叫你不要看電視,不聽,你看!近視了…」 我總忍不住緩頰道:「其實,看電視是最不容易近視的 …」 家長會不敢置信地回答:「真的嗎?近視不都是看電視引起的嗎?」 我說:「近視的成因,就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的,你想想,日常生活的用眼活動,比較起來,哪一項看得最近、最耗眼力? 我敢說… 第一名絕對不是看電視!」 只要「螢幕愈小」加上「連續吸睛時間」愈長,就會對眼睛造成愈多傷害! 由此可見,現在小朋友最喜歡玩的手機、i-PAD、電腦等遊戲,都是十足傷害眼力的兇手 而現在的LCD電視尺寸愈做愈大、觀看時會有一定的距離,加上有廣告休息時間,所以看電視在這個時代反而成了「眼睛最放鬆」的一種視覺活動了! 不信,你可以思考:功課第一名的高材生幾乎很少看電視,為什麼幾乎免不了最後都高度近視了? 答案很簡單:「因為…看書、寫功課,比看電視還容易近視!」 雖然這是家長最不願意聽到的答案,卻是再真實也不過的結論了! 看書、寫字,雖然有助於學業表現,卻是造成孩子近視最主要的「兇手」! 英文所稱的School Myopia,正是學校課業造成的。 說到看電視,美國的青少年絕對比台灣人還愛看! 但台灣孩子的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可見兇手絕對不只是TV,反而是過多的課業壓力造成的。 如果你能接受我根據事實做出的結論,下次再聽到「孩子近視了」 可別急著敲孩子的頭怪他愛看電視啊! 反而要多關心他是否太愛看書(課外、課內都算),是不是喜歡玩手機、打電腦… 因為,這些才是真正的近視大兇手! 至於家長最痛恨的「電視」,在近視的成因上,頂多只是個小小咖啊! 本文作者【陳祐瑲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