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同同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6月04日
公開
44

幼兒腹瀉(自由時報)

幼兒腹瀉立即吃止瀉藥 引發腸穿孔合併腹膜炎 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07/10/26 04:09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幼童如果腹瀉,不要急著立即就醫服止瀉藥! 三總日前分別接獲3例1至3歲幼童,因腹瀉不當服用止瀉藥,結果腸胃道中有害物質及毒素無法排出,導致腸穿孔合併腹膜炎的病例。醫師表示,幼童腹瀉如果不是狂拉,建議初期先在家中予以禁食及補充電解質的支持性療法,如果病況仍未改善再就醫。如果就醫服用止瀉藥後,腹瀉情況有改善,但卻出現腹脹及腹痛的情形,有可能腸穿孔前期病兆,一定要回診或是到較大的醫院就醫。 三總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陳克琦表示,這3名幼童都有發燒、腹瀉疑似腸胃炎的症狀,且都有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並吃了醫師開立的止瀉藥,結果腹瀉症狀雖然獲得改善,卻引發腸穿孔合併腹膜炎更嚴重的問題,經緊急手術修補腸破洞、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後,病患於住院1週後出院。 陳克琦指出,由於腹瀉腸道蠕動會加快,有利於有害腸胃物質及毒素排出,因此一般腹瀉透過支持性療法後即可獲得改善,不過,臨床觀察發現,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現腹瀉症狀後,立即就給止瀉藥,結果反而使得腸胃道中有害物質及毒素無法排出。 尤其有些醫師所開立的藥物除了止瀉藥之外,還有抗生素,反而讓腸道中可以抑制壞菌的好菌被殺死,如果抗生素無法對症下藥,腸道中的壞菌繼續繁殖,結果即會引發更嚴重的腸穿孔,甚至合併腹膜炎。 陳克琦表示,腸穿孔一般好發於5歲以下,初期症狀為發燒腹瀉,大部分由沙門氏菌及綠膿桿菌所引起,若延誤治療可能會引發敗血症造成死亡。如果腹瀉在服用止瀉藥後,仍有腹脹及腹痛的情形,一定要再回診,即時處置可以減輕病症,避免腸穿孔的發生。

2008年06月03日
公開
28

退燒常識(黃建成醫師 )

退燒常識 大村鄉衛生所�黃建成醫師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三個孩子從未沒有使用退燒藥 ( 包括燒到四十度以上 ),你相信嗎? 我連續看過數萬人次的民眾從未沒有為他們打過一劑退燒針,你相信嗎? 你大可相信 ,因為我不喜歡幫人退燒!事實上,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燒是最不須要處理的,因為發燒不是病,它是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會發燒,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發燒是身體出了狀況的警示,好比敵機來襲時防空警報響起一般。我們要治療的是病,是擊退敵 機,那有想盡辦法消滅警報器的道理。 發燒的原因 我們的腦子裡有個叫「下視丘」的地方,專門負責調節人的體溫,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當這個體溫調節中樞受了某種影響就會發燒。可引起發燒的原因相當多,不過絕大多數是由病原體 ( 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黴菌 … 等 )感染造成的。 病原體感染人體後,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會動員白血球與敵人作戰,並刺激淋巴球產生抗體配合消滅敵人。 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其殘骸會釋出一種叫『熱原素』的東西,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人就發燒了!所以說,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下,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反之,如果免疫功能太差,例如有些早產兒、老年人與重病者,想燒也 燒不起來。 會燒過頭嗎? 不會的!大多數民眾都以為發燒就應該馬上退燒,否則萬一燒過頭了,燒壞腦筋,怎麼辦? 他們通常可以舉出例子加以証明。其實每個例子都是誤會!他們所舉的都是腦膜炎的個案。腦膜炎是病原體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頭痛、頸僵、嘔吐、高燒、昏迷等。好了之後,一部分人有癩癇或智障的後遺症。一般民眾不知道『腦膜炎』這個病,只曉得該病人曾經發高燒,就認定是它幹的,真是天大的冤枉!其實一個腦膜炎的患者,不管燒到多高,有沒有退燒藥,結果都是一樣的。試想,破壞腦組織的那些病原體,要治療疾病的話,應該努力消滅病原體才對,給退燒藥有什麼用呢?何況發燒有一定的生理極限,高溫到某個限度就會停下來,不會愈燒愈高的。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 滅之故,等病原體消滅了,燒自然就退了! 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發燒是人體生了病的警示,發燒的高度、形態與時間,都可提供醫師當作診斷與治療的參考。不當的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影響診斷。譬如說合併腹痛的發燒,未經診斷前不給退燒藥 ( 也叫作解熱鎮痛劑 ) 已是醫界的共識。不過發燒引起種種的不適,到底需不需要給退燒藥應該視情況而定。在不是禁忌(不合併腹痛)的情形下,如果學生須要繼續上課的話,給顆退燒藥是恰當的。碰到講也講不通的家長給些退燒藥也是可以解釋得過去的? 如果是上班時間,我會考慮吃個退燒藥,否則發起燒來臉紅、心悸、四肢無力,如何面對病人呢?至於在家沒事的話,我只會多喝開水,多休息以待燒退。小孩子對發燒耐受力比大人好,有時燒到 三十九度以上仍然若無其事,活蹦亂跳的。如此,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 我是不贊成一發燒給退燒藥的。本人初來大村衛生所上班時,發現護理人員打完預防針後就例行發給退燒藥,覺得這樣相當不好,容易讓民眾以為發燒就想該馬上吃藥退燒。於是交待護理人員往後不用發給退燒藥,以教育民眾取代之。打預防針 ( 主要是三合一疫苗 ) 引起的發燒通常兩三天就好了,根本不須要治療! 榮民總醫院有項研究,把打三合一 疫苗引起發燒的小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給退燒藥,一組不給退燒藥。結果發現不給退燒藥的 這組其血清 抗體濃度較高,可見發燒多少還是有驅動免疫方面的益處。 需要打退燒針嗎? 原則上是『能不打針盡量不打針,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退燒針』在先進國家早已被禁用! 可能是國人太愛打針的關係吧!衛生署尚未明令禁止。許多開業醫也樂用不疲! 然而純從醫學的觀點與教育的立場來看,打退燒針應該盡量避免的!除了針劑可能引起的種種併發問題之外,試想,有多少擔心焦慮的父母帶著小孩半夜求診,只為了本來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發燒呢?有多少發燒的病人或家屬在看完病後主動要求醫師為他們打一針呢?也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的醫師也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親人!不過我仍然深信,當個醫師的小孩,好處之一是針打得比別人少! 發燒要不要看醫生? 我建議發燒的病人還是趕快看醫生為宜,好讓醫師為您診斷並治療你的病。領了藥之後,除非有發燒以外的重要症狀,否則應該放心的把藥吃完再說,千萬不要只因為發燒而一再求診!有不少父母們,小孩吃了藥後燒還不退或退了又燒起來,以為該位醫師的處方沒效,以為該醫師的處方沒效,半夜三更又帶去看急診,甚至一連看了幾位醫師,真不值得如此!要知道,我們治療的是病,不是發燒啊!而疾病引起的發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 的,不管有沒有使用退燒藥都是這樣。等急性期過了之後,燒也就退了! 如何照顧發燒的病人? 前述提及,我的三個小孩從沒有使用過退燒藥,那麼我是怎麼照顧他們的呢?簡單的,盡量讓病人舒服一點就是了!譬如說讓室內通風良好、多喝開水補充散失的水分、衣物不穿過多以舒適為宜、冬天用溫水,夏天用自來水擦操、冰枕可使頭部、臉部涼快些,以上都是幫助病人的好方法。我常告訴年輕的媽媽『一個優秀的母親要學會孩子發燒時不使用退燒藥』。 結論 發燒不是病,它是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我們看醫生的目的是要治療病,不是要治療發燒,退燒藥的使用,只不過是讓病人舒服一些而己。為了免於民眾因『發燒看病』所苦,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教育民眾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發燒的常識。筆者看病時,是否要開給退燒藥常常由患者自己決定,發現不少年輕的媽媽都能接受不使用退燒藥的觀念,也因此減少 了帶小孩子看醫生的次數。 筆者認為單純為退燒而打針應該被避免的,當民眾的醫療常識提昇之後,除非醫師認為給退燒藥對病人的健康有所幫助 ( 少數案例如此 ),否則是否開給退燒藥應該由病人自己或家屬來決定。民眾也應該學會如何使用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相信將來有一天『病由醫師看,退燒自己來』會成為為普偏的醫療常識。 ---------------以下內容,作者不明--------------------- Dear All 小心含有阿斯匹靈成分之退燒劑 最近我家小朋友出水痘,幸好未有發燒症狀,就醫時小兒科醫師還是提醒,小心使用退燒劑,患有流行性感冒及水痘病症,切忌不可服用含有阿斯匹靈成分退燒劑,否則可能導致肝腦病變之雷式症候群,此症死亡率很高,現在小兒科第一線的用藥,多是以普拿疼藥物為主,而少用阿斯匹靈的藥物,但是市面藥房之退燒劑可能還售有含有阿斯匹靈成分產品之退燒劑 ( 包括市售之感冒成藥、藥房之配藥ㄡ ),要注意!! 病症還是到小醫院或診所就醫對症下藥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