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雙胞胎的瑪麻

氣喘是什麼?

2006年10月26日
※氣喘是什麼?有何特徵?
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反應,來自於遺傳體質加上外在環境的刺激而引致之疾病,這種發炎反應與普通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炎反應有著全然不同的本質,氣喘的發炎反應包括肥胖細胞、嗜伊紅性白血球、T細胞(尤其是第二型的T輔助細胞)、中性顆粒球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由於呼吸道的發炎反應,引起氣喘病人咳嗽或喘鳴發作,胸部會有緊緊的不舒服感覺,而且這些症狀易發生於半夜或凌晨之時。
大體來說氣喘病人的呼吸道因為細胞浸潤的發炎反應,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上皮細胞脫落、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道肌肉收縮導致呼吸道狹窄,空氣進出因而發生困難,才會有這些症狀,所以如何避免或遲滯發炎反應的發生,便是治療氣喘的不二法門。
※慢性咳嗽可不可能是氣喘?
一般父母的觀念,氣喘一定是呼吸急促且可聽到喘鳴聲。實際上並非完全正確,兒童氣喘病有一半左右的病人,一開始只是以慢性咳嗽來表現,尤其半夜咳的厲害,運動後也容易咳嗽,用普通的感冒藥,治也治不好,一拖幾星期,這就應該懷疑病童得了氣喘病了,假如這位病童一大早醒來又是噴嚏連連或是鼻塞,那更應帶給醫生看看是否得了氣喘病。氣喘病的診斷,一般來說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檢查設備,只需由以下幾點簡單的病史便可評估,而且大致上八九不離十:
首先有明顯的家族過敏史,父母、兄弟姊妹,常有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或氣喘病。病患本身常會有典型的過敏病史?其中不外乎 (1)從小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這些濕疹一開始常發生於臉上,隨著病童慢慢長大濕疹也會散佈到四肢外側,兒童期後則好發於關節內側, (2)過敏性鼻炎,病童一早醒來會噴嚏連連、鼻塞及流鼻水, (3)反覆性發作的細支氣管炎,病童有三次以上的喘鳴發作。
對普通感冒藥反應不好,這些久咳的病童在外面常常已經吃好了幾個星期的感冒藥,一點都沒改善,但往往只要給予治療氣喘藥物,便可藥到病除者,若有這種情形,一定要懷疑病童得了氣喘病。
※治療氣喘病的藥物都是類固醇(美國仙丹)嗎?
當然不是,氣喘病的嚴重度可藉由急性喘鳴發作的次數、半夜咳醒的頻率及肺功能狀況,區分為四種不同的等級,即輕微間歇型、輕微持續型、中度嚴重型及重度嚴重型,一般輕微的氣喘,只要發作時給予氣管擴張劑便可以改善病情,但假如不幸罹患中、重度嚴重型氣喘病的小孩,便需積極的診療,此時需考慮給予抗發炎的藥物,而不是一味的使用氣管擴張劑,否則便無法把病人給治好,甚者會加重病情,導致危險的發生,無可否認,現今使用的藥物中,類固醇是強而有效的抗發炎藥物,也是治療氣喘常被使用的藥物,但假如常常使用口服類固醇,則會發生很多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肩、骨質疏鬆、免疫力低下等。幸好,近二十年來,由於吸入性類固醇製劑之研發,只要依照醫囑之指示來使用,便可免除以上之副作用,可更完善的控制氣喘病,當然,吸入性製劑之使用,並非一經使用則終生就得依賴它們,隨著氣喘病的日漸好轉,藥物的使用量也會日漸減少而免除。
※為什麼患有過敏氣喘病的人,要測試過敏原?
氣喘或過敏病是一種體質遺傳加上後天環境雙重作用而引起,環境中的過敏原對於此病的發生與急性喘鳴發作,皆佔有極重要的份量。過敏病的發生是源自於過敏原持續的刺激呼吸道、鼻子、皮膚、眼睛,因而導致這些地方(器官)的持續發炎反應,進而使得呼吸道處於不穩定狀態(過敏),此時只要外界氣溫稍微變化、病人稍微運動、或暴露在含有過敏原的環境,便可激發嚴重反應,導致氣喘發作,所以追根究底,罹患氣喘或其他過敏病的病人,需要接受過敏原測試,等過敏原找出來後,再經由種種環境控制,當可減少過敏原的存在與刺激,達到治療氣喘病的目的。
※台灣常見的過敏原有那些?
台灣地屬熱帶型氣候,既熱且濕,罹患兒童氣喘病的病童90%以上對環境中的塵蹣過敏,50%對蟑螂過敏,另外黴菌(真菌)也是很常見的過敏原。因為塵蹣或黴菌易生長在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所以要減少這些過敏原,居家環境的濕度需儘量控制於約50%的相對濕度,減少寵物的飼養,被單以尼龍製品為主,不得使用動物毛製品當寢具,定時用熱水清洗被套,皆可大量減少過敏原的存在,當然也可降低氣喘的嚴重度,「家徒四壁」是患有過敏病病童最適合的居家環境寫照。
※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何時需考慮接受減低敏感治療(減敏)?
治療氣喘的法則不外乎在於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大部分兒童氣喘病可經由徹底的居家環境控制與適當的藥物使用,使氣喘發作的頻率大大減少,但也有些病童,經由藥物的治療及環境的控制後,其症狀並未因而改善,這時便可考慮減低敏感(減敏)治療。減敏治療簡而言之,是經由抽血或皮膚測試檢查病人的過敏原,找出過敏原後,再定期接受過敏原注射,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發生一些變化,進而治療過敏病,其副作用極少,但甚花時間,一般需治療二、三年以上。
※難以治療的氣喘病應考慮那些情形?
氣喘病的診斷是否有誤。
病童對於吸入型治劑藥物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確。
是否確實且有效的控制環境中的過敏原。
病童是否合併鼻竇炎。
病童是否合併有胃食道逆流。
病童呼吸道本身的結構是否異常。
家中是否有人抽煙,或燒香拜佛,空氣極其污濁。
食物中是否含有過敏原。
...... 以上幾種情形請與醫師討論。
※兒童氣喘病到底會不會好?
「晴天霹靂」,是一般父母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小孩子被診斷為氣喘病的第一個反應,以為這些無辜的小朋友,將會很可憐的過完這一生,他的生活將由彩色轉為黑白,當然,這些都是不必要的過度反應與憂慮,兒童氣喘病患者,其氣喘症狀會隨年齡而遞減,至少有1/3病患會完全痊癒,另有1/3的病童,症狀會大幅改善,而且會減少其急性發作的次數,所以假如自己的小孩不幸罹患氣喘病,大可不必過份憂慮與絕望,應與醫師好好的配合,則治癒的機會當可大增。
※氣喘病童不可以運動?
雖然,50%到70%的氣喘病童,運動時會引起呼吸道收縮,導致氣管不通暢,甚至引起喘鳴或氣促,但這些不舒服是可以預防的,千萬不可以因噎廢食。正常的運動,對兒童身體的發育及正常心理人格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據統計,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至少有20%的金牌擁有者是氣喘病患,但並不因此影響他們的表現,患有氣喘病的患者只要在運動前(尤其在劇烈的跑步前),有較久的暖身運動(最好30分鐘),或是運動前適當的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並可減少或減緩其發作的嚴重度,當然選擇較適合的運動,如游泳,也可避免運動引致的氣喘發作。
※氣喘病童不能吃冰?
除非有確切的證據顯示病童吃了冰或喝了冰飲料會引起咳嗽或氣喘發作,否則何必剝奪兒童吃冰的權利呢?在台灣有些平常毫無症狀的氣喘病童,吃了冰或喝了冰冷飲料,便會引起咳嗽或喘鳴發作,當然若有此症狀,最好暫時避免他們食用,但絕大部分的氣喘是不會受冰冷食物影響的,當然也就不需禁食這些飲食,何不讓他們逍遙自在的過個童年呢?何不讓他們感覺自己是正常的小朋友呢?市場上所謂「免疫奶粉」或號稱「健康食品」真的對過敏、氣喘兒童有幫助嗎?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證據顯示這些食品對過敏病或氣喘病有效。況且這些食品都相當昂貴,或許可省下這筆費用,直接用於改善居家環境,減少過敏原,以避免氣喘病的發生來得實在。
※家中有氣喘兒,居家的周遭環境應做那些配合及調整?
台灣地區因地處於亞熱帶地區,較易引起氣喘或過敏病的過敏原,為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