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最美麗的可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漫談蕁麻疹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30

蕁麻疹 皮膚科 鄭詩宗主治醫師  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會使病人的皮膚出現極癢的膨疹,有如蚊子叮了一般的腫塊,雖可自行消退,但常反覆發生,來去有如風一般,故又俗稱「風疹」。它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約百分之二十的人終其一生至少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這樣的皮膚腫塊……是因為皮膚內的血管擴張並且通透性增加所造成的。有時這現象位於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一般說來,蕁麻疹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急性的佔大多數,引起的原因相當多,較常見的是因為某些人的體質特殊,體內的免疫系統對外界的一些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當這些人吃到、吸進或接觸到這些特定物質時,皮膚就會因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發生蕁麻疹。這些特定物質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過敏原」。可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很多,最常見的是食物和藥物,其它如花粉、灰塵、蟲咬、寵物毛髮及皮屑或黴菌等都可以使特殊體質的人產生蕁麻疹,其它少見的原因還包括有寄生蟲、細菌、病毒的感染或一些內在疾病如膠原病、惡性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對於急性蕁麻疹者,即使找不到原因,病情經治療後,大部份的人也會在數天或數週後痊癒。  如果發作的時間持續超過六星期就稱作「慢性蕁麻疹」,病情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另外,有的人則是隔一段時間就反覆發作一次,帶給病人相當大的困擾。醫師與病人也都很希望找到病因,可惜,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慢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能找得到原因的在致病的誘因去除後,蕁麻疹很快就會消失。對於慢性蕁麻疹,曾經有人用皮膚過敏試驗幫忙,結果並不理想。若於病史中無法找到線索,而病情經治療後又無法改善時,則須做一些檢查,包括CBC、 total eosinophil count、IgE、ESR、肝功能等,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問題,臨床上有時發現一些無症狀的感染,如齲齒、泌尿道發炎、陰道炎、肝炎或消化道潰瘍、腳癬等,經治療後,長期的慢性蕁麻疹也因此痊癒。  如有懷疑蕁麻疹是由日常飲食所引起的,則可將發病前一、二天內所吃的食物記錄起來,多觀察幾次,再做嚴格的食物控制,先食用簡單的固定食譜,經兩三週無症狀發生時,再逐漸添加一種食物,若沒有症狀出現,則表示所添加的食物並非引起此病人發生蕁麻疹的原因,再依此方式繼續添加其他食物,觀察至蕁麻疹再出現時,表示過敏原就可能在其中。以上的方法,實施起來相當費時,須要很細心、耐心才能找到過敏的食物,但也是唯一最正確找到食物中過敏原的方法  另外,有些特殊的蕁麻疹是與上述日常過敏原較無關係的,如部份的人在運動、流汗、高溫的環境、情緒緊張、洗熱水澡時會出現蕁麻疹,這種蕁麻疹被稱為「膽素型蕁麻疹」;而「皮膚劃紋症」則是在搔抓或劃過的地方會浮腫起來產生蕁麻疹;冷、熱、陽光、局部的皮膚的壓迫也可使某些特異體質的人產生蕁麻疹。  蕁麻疹不會傳染,治療最重要的是儘量找出原因,除去原因,才是治本的方法。治療蕁麻疹最常使用的藥物為口服抗組織胺劑,在控制病情而長期服用下還算是一個相當安全又有效的藥物,如產生耐藥性,再更換其它種類之抗組織胺劑即可。在急性、病情嚴重時可給予些副腎皮質素,但不可長期使用,亦不可用於慢性蕁麻疹患者。而慢性蕁麻疹治療原則,除盡可能找出可能的原因而去除之外,則是使用使蕁麻疹症狀減至最輕之最低劑量的抗組織胺劑。  蕁麻疹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的事項亦如其它皮膚病的病人,還是以避免菸、酒、辛辣刺激性及不新鮮的食物為宜。亦當避免其它會使蕁麻疹惡化的因素如搔抓、洗熱水澡、緊身衣褲、戴項鍊、激烈運動、冷天吹電暖器致皮膚乾燥等。患者如能確實做到,皮膚之不適,應可獲得最大之改善。 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食物 飲料:牛奶、汽水、果汁(含有碳酸、人工色素)。 刺激品:酒、辣椒、咖啡、咖哩。 海產類:魚、蝦、蚵仔、蟹、蛤仔、魷魚等。 菜類:筍子、香菇、木耳、芋仔、糯米、茄子、紅蘿蔔。 水果:芒果、荔枝、龍眼、蕃茄、葡萄。 藥品:感冒藥(匹林)、磺胺劑、消炎藥、止痛退燒藥。 其他:罐頭食品、花生、蛋、肝、巧克力、可可、泡麵、不新鮮之食物。 過敏性疾病的種類:  •過敏性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  •食物過敏              •昆蟲叮咬敏  •過敏性鼻炎             •藥物過敏  •接觸性〈化學劑、金屬等〉過敏    •蕁麻疹 台灣常見的過敏原:  ◎吸入性   •室內塵   •黴菌(念珠菌、分裂胞子菌、青黴菌、變性菌)   •花粉(豬草、菠菜、赤松、黑松)   •動物(羽毛、狗皮屑、蟑螂)   •棉絮  ◎食入性   •海鮮(螃蟹、蝦、牡蠣、蚌殼、鱈魚)   •蛋、牛奶 過敏性疾病的治療:   •藥物過、食物過敏、接觸性(化學劑、金屬等)過敏、昆蟲叮咬過、    蕁麻疹等,可藉由避免方式治療,即可不再發作。   •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可藉由皮膚或測定血    中特殊過敏原,然後施行減敏治療的免疫療法,大部分患者皆可獲    得改善。 過敏症者之居家照護:   誘發過敏性 疾病發作的最重要過敏原,以家中塵蹣佔最多,最好睡木   板床(因彈簧床墊是塵蹣最大的來源)   •勿用地毯   •使用防 床套及被套,並定清洗   •不可使用浴巾被、毛毯、布製家具、布娃娃   •家中不養有毛寵物   •使用除濕機將室內濕度控制於50%以下,減緩塵蹣之生長   •避免食用易過敏之食物

蕁麻疹用藥技巧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17

用藥的技巧: 在服藥時你必須特別注意,要完全依照醫生的處方與劑量,不可以因為今天不癢就不吃,明天癢了又拿起來繼續吃,這樣不但無法根治還會拖成慢性的蕁麻疹。持續連續服藥一段時間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予以慢慢調降劑量(可能從天天吃變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藥,在急性期用藥最少需進行1個月。在服藥期間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是調降藥劑,以免前功盡棄。如果中間自行停藥,使得過敏反應再發,這樣的服藥方式又得要重新開始了。 p.s.某些抗組織胺的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於白天工作時間,可與醫師溝通換成較不易引起嗜睡反應的。 如果在急性期沒有立刻根治,會變成慢性蕁麻疹,也就是在一個月內斷斷續續的發作,並且持續超過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續好幾年以上,慢性並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藥方式,需要服用較久的時間。 當皮膚出現蕁麻疹的症狀時哪些方法可以讓你獲得暫時的緩解 1.冷敷:針對癢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對抗皮膚癢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也可以減低癢覺,但這也只是針對止癢而已。 2.止癢的藥膏: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成分的止癢軟膏。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1. 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2. 不要熱敷: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的癢覺暫時不那麼敏感,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擴張,釋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浸泡在過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裡保暖過渡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3.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 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過去也有許多人因為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好,持續的復發,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蕁麻疹體質的人都應該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1.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2.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蔔、香蕉、蘋果、橘子、蘿蔔、綠豆、意仁等。 3.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體內自然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機制。

壽星我最大

2008年04月12日
公開
15

壽星我最大 中午到「橙果」訂蛋糕順便吃了午餐,莛因為之前已喝奶了,所以只吃了點蛋糕。吃完午餐後,莛在車上睡著,我們見機不可失,趕緊將車子開往理髮廳。 可是∼輪到莛剪時,他卻醒了!想哄他睡他卻不睡了,心想真是糟糕,這下該怎麼讓莛乖乖剪呢?奶奶想到用布丁來引誘莛,可惜,莛對剪髮的恐懼遠遠超過對布丁的喜愛,所以這招失效!我們在旁好說歹說,莛始終不肯,就連坐在剪髮椅上也不肯,哭得極委屈!後來轉了MOMO歡樂谷給他看,想趁他看得入神時再讓阿姨來剪,沒想到莛一面看著電視,還一面注意著阿姨,只要阿姨一接近,他馬上就說「不要剪頭髮!」真是沒辦法!在那兒盧了快一小時還是沒成功,我們也只好放棄了。    接著我們去友愛幫莛買涼鞋,鞋款不多,勉強挑了一雙讓莛試穿,因為鞋有電動燈,看莛蠻喜歡的就買了。下樓逛童裝特賣又買了一件無袖背心(才174元喔~),逛夜市時又忍不住買了兩件連身衣(350元),因為真的可愛,不過優先想買的款式都沒大號的,真可惜! 回到家,我們切蛋糕為莛慶生,莛高興的吃蛋糕、玩著他的新玩具,一切都如此美好~~但∼上樓洗澡時,莛卻不知怎的直嚷嚷著「燒燒∼一點∼一點」(意思是說:水有點燙,要再加點冷水),我順他意加了點冷水,他仍是嫌燙,可是水真的一點都不『燒』,只能說溫溫的!莛就這樣站在浴盆裡,不肯坐下去,結果只好站著隨便洗洗了∼∼    洗完澡莛繼續玩他的新火車,不過只要排不好就唉唉叫,暴躁的很,不曉得是不是白天沒怎麼睡到,晚上好像特別high,問他要不要喝奶睡覺,都說不要,分明就是在抗拒睡覺這件事嘛!最後磨到快十一點,才和他的眾多車子一起入眠呢!唉∼∼真是累的一天∼

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

2008年04月11日
公開
42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一提到2歲的幼兒,你會想到甚麼呢?「凡事都要自己來.…..」、「甚麼都說不喜歡.…..」但是做起事來卻又笨手笨腳,一定要大人在一旁守候。的確,2歲的幼兒正是這麼一個麻煩的年齡!他們的心理層面已有迅速的發展,但仍限於一個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混亂、掙扎期。 或許有些父母也曾因為照顧2歲幼兒,碰上許多頭痛問題深感困擾,甚至有「置之不理」之感,讓自己也陷入「凡事皆不順心」的煩躁期。雖然有句話說:「如果孩子是2歲,那父母親也是2歲。」但唯有深入「獨立期」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有耐性地守護著孩子,才能讓親子在各方面一起進步與發展。 ?2歲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在寶寶迎向2歲生日的那一天起,你可以認定他已經完全脫離「嬰兒期」,正式邁向幼兒期。2歲正是走路、跑步、跳躍等運動層面的基本機能,大幅躍進的時期。孩子對於這些逐漸形成的能力,莫不充滿躍躍欲試的衝勁。所以,自我的這些衝勁能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不管是誰到了3歲左右,在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上,都會有驚人的發展。 對2歲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真是最佳的冒險遊戲;若在散步途中看到樓梯,即使繞遠路也會故意跑過去爬一爬。就連百貨公司或超市的欄杆扶手,也要攀爬一番,尤其對電梯更感興趣。這時父母親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舉動,避免發生危險。等他習慣上下樓梯的節奏感之後,從好幾層的樓梯上跳下來成為新的刺激遊戲。一開始他還有些顧忌,要求父母親助他一臂之力,等他越來越大,膽子也跟著變大,總有一天他自然會成功地從樓梯上跳下來。 2歲的幼兒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遠比生理方面進步更多。例如,他為了強化自我的意識,經常會出現「不要」、「不好」的回應。這時不管是要他收拾玩具、脫掉髒了的衣服,甚至是要給他最愛的香蕉,都會得到「不要」的回應;聽多了總覺得他把說「不要」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呢!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出現「這個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搞怪!」的念頭。其實這種表達「不要」的行動,對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上,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對一個2歲大的幼兒而言,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自己「不要」、「不好」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課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放棄自我意識,完全順服別人的孩子並非「好」孩子。希望父母親多用些心思,輔導孩子找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小便的訓練--掌握時機為其要訣 即使你不覺得緊張,但一發現孩子已經2歲了,還是會突然介意他大小便的自理問題。尤其當他的同伴一個個擺脫尿布的束縛後,你不禁也為家裡的孩子著急起來。 或許有很多媽媽之前都有嘗試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失敗經驗,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到不穿尿布的時間就開始訓練他,正因為他的腦部還不能充分控制排尿系統,媽媽就急著訓練他,當然不容易成功。至於這個時間是甚麼時候,因個人發展而異,一般最快的話也要1歲半以後。 掌握時機為其要訣,等孩子的膀胱剛好裝滿尿液,再帶他上廁所,他就能順利解出, 但這只是偶爾碰上恰當的時機;大小便的訓練正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偶然性。所以,儘可能瞄準想尿尿的時機,持續誘導孩子去廁所或便器「解決」,才是訓練成功的要訣。像午睡後或早上起床時,都是最佳的時機,而離上次尿尿約2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也最適合。不過,要是孩子不想尿,或待了2、3分鐘還尿不出來,就不要勉強他。萬一他過不到2分鐘又尿下去,千萬不要生氣;這可能是孩子比較敏感,不太習慣這種訓練。其他像天氣冷或水喝多了的時候,就要縮短尿尿間隔的時間,常帶他去尿尿。 ?穿脫衣物--「自己做」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一過了2歲,都會想要自己穿衣服或脫衣服。不過,他們穿衣的技巧有待商榷,倒是脫衣服的技術好多了。像洗澡時脫衣服或就寢時換上睡衣,都是他們最佳的表現時刻,即使花很長的時間才脫得掉,仍樂此不疲。媽媽也可在適當的時機教他收拾脫下來的衣物。 而最讓媽媽頭痛的是,明明沒有時間了,他還堅持要自己脫衣服,尤其是早上上學或洗澡時,總讓媽媽忍不住出手幫忙。不過,這種想要「自己做」的意識,決定了自此萌芽的獨立心會成長茁壯或不幸夭折,對孩子日後的性情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當孩子表示想「自己」做做看時,原則上同意他的要求,尊重他的意思吧!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週遭大人的期望也不盡相同。正如同孩子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每對父母親也具有不一樣的特質;再加上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單親家庭等等不同的生活背景,更造就出性格、脾氣都不一樣的孩子。所以,每一對父母親都應該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養方式,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歲∼二歲半的各項發展

2008年04月11日
公開
52

肢體動作: *可以開始訓練白天自行控制大小便。 *嘗試自行上下樓梯,但仍然雙腳一次一階。 *持續玩積木疊高遊戲,可以成功的愈疊愈高。 *會一頁一頁翻書,只是爸媽仍要避免寶寶撕破自己心愛的書。 *兩歲半左右,喜歡模仿別人書寫的筆劃,用色筆劃出圓或直線。 感官知覺: *聽覺大約和大人差不多,也更精準的辨認聲音來源以及距離。 *開始喜歡看遠方的東西,也因此比從前容易分心。 *開始了解「眼光」可以代表某些意圖,像是指示方向、表達情緒,但距離感還不是很準確。 *還喜歡用手感覺實物,所以凡是引他好奇的東西,他會趨近並伸手摸看看、操作看看。 認知: *認知發展超過身體的成長速度,但可能想做一些高難度的工作,卻受限於自己的肌肉控制能力。 *能夠分辨自己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個體。 *明白數字的意義,可以玩數數遊戲,但當然還不會加減乘除。 *喜歡辨識與指明物品,知道實物與相片的關係。 *可以認出一些顏色。 *慢慢知道兩性之間一些生活行為差異。 *時間與先後的概念萌芽。 *開始喜歡問:「為什麼」,期待有一種解釋說法。 語言: *字彙量大量增加,以日常生活名詞最常見。 *可以組成一些不完整的短句,通常是慢慢說。 *對語言文法組合規律還在摸索,同時說話器官尚未發育完全。 *會嘗試用否定字,但語法規則還不是很熟練,像「爸爸坐,不要」 *已經會用小名稱呼別人,但當別人問他的名字時,會用全名稱呼自己。 情緒與社會能力: *霸道得每件事都要自己來、要每個人都聽他的意思,否則就大發雷霆。 *另一方面,卻又常常因為要離開爸媽而害怕焦慮,十分黏人。 *總是強調:「這是我的」「自己的」十分固執任性。 *易產生不安全感,害怕一些東西及現象,如怕獨自一人睡覺、怕打雷,甚至抗拒周圍事物的改變。 *這是屬於自我中心階段,不過寶寶已經能夠延伸自己的感受。 (出自:奇蜜父母學習中心)

寶寶抗夏的肌膚護理守則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51

寶寶抗夏的肌膚護理守則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表示,寶寶肌膚脆弱又敏感,家長對於寶貝的肌膚需要給予更細心的呵護,炎熱的夏天,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服裝】建議讓寶寶穿著透氣、吸汗、純棉的衣服。 【清潔及保養用品】應挑選天然、不刺激的產品。 【水溫】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也不需過度刷洗。 【流汗處理】寶寶玩耍流汗時,最好盡快以毛巾擦拭汗水,並更換衣服,可減少肌膚問題的發生。 【肌膚】當肌膚出現問題時,應請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給予合適的藥物,不要任意塗抹成分不明的藥膏。 Part 2:疾病篇 夏日常見的肌膚疾病 夏天暑氣逼人,蚊蟲也開始肆虐,加上高掛的太陽,出門十分鐘,大人及小孩就已經滿身汗,因此,夏天到,寶寶容易發生許多「皮癢」的疾病,例如:蚊子叮咬、長痱子、異位性皮膚炎等。以下,針對夏日常見的肌膚疾病,提醒家長做好預防動作,以免寶寶受皮癢之苦。 防蚊篇 夏天到蚊蟲開始孳生,特別是在草地或公園裡,寶寶經常被叮得滿腳包。蚊子通常較喜歡叮咬易流汗、體溫高的人,加上小寶寶行動及反應能力沒有大人快,這也是蚊子老愛找寶寶下手的原因。被蚊子叮咬後,因為蚊子的唾液會使寶寶的肌膚產生過敏反應,容易腫成一個大包,通常只要不搔抓,適當塗抹蚊蟲藥膏,兩、三天後,就會消腫復原。 【預防的方法】 1.想要預防被蚊子叮咬,到戶外郊遊時,可幫寶寶穿上薄的長袖、長褲。 2.或幫寶寶塗抹防蚊液,如果,擔心防蚊液對寶寶肌膚有影響,回家之後可以沖洗一下,或利用防蚊貼片來防蚊。 3.晚上睡覺前一、兩個小時,可先使用電蚊香或使用蚊帳。 4.居家環境應保持清潔,經常疏通排水溝並勤換家中花盆裡的水。 被叮咬後護理重點 * 最初紅腫時,可先用冰塊稍微冰敷寶寶肌膚,減輕腫、癢的感覺。 * 接著塗抹蚊蟲專用的消腫、止癢藥膏。 * 盡量不要讓寶寶搔抓,以免抓破皮,造成感染。 *如果出現嚴重紅腫及水泡時,就一定要找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診治。 防尿布疹篇 尿布疹是嬰兒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穿了尿布的小屁屁及大腿內側等部位的皮膚疹。造成尿布疹主要是因為寶寶在便便或尿尿後沒有及時處理,在潮濕的情況下,加上寶寶移動時的摩擦,使得這些刺激物質侵犯寶寶的肌膚。鄭惠文醫師表示,若長期處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還可能併發黴菌感染,造成念珠菌皮膚炎。 【預防的方法】 1.預防尿布疹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持寶寶小屁屁的乾爽,如果尿布已經明顯濕了,就要適時更換。 2.每次便便後,最好用溫水清洗一下屁股。 3.記得,每次更換尿布時,先稍等屁股乾爽後,再包上尿布,可以減少尿布疹發生的機會。 4.有需要時,也可以在寶寶的屁屁上塗抹薄薄一層凡士林,或氧化鋅軟膏,但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罹患尿布疹護理重點 * 如果只有輕微的徵兆,家長可以積極注意尿布的更換,盡量選擇吸收力佳、透氣性高的尿布,並保持屁屁的肌膚乾燥。 * 如果已經出現明顯的尿布疹,最好先帶給醫師檢查,由醫師開立合適的藥物,並按時塗抹,不要任意使用藥膏,以免越抹越嚴重。 * 夏天時,有些時間可以只讓寶寶穿棉質短褲,暫時不包尿布。 * 清洗寶寶屁屁時,使用溫和的溫水清洗即可,不要太過用力擦拭或過度清洗。 防痱子篇 夏天炎熱,許多寶寶會因為流汗而在脖子、臉、身體皺摺等處長出一顆顆紅色小疹子,也就所謂的痱子。痱子是由於汗腺周遭因流汗悶熱引起發炎所造成的疹子。夏天因為溫度及濕度高,如果沒有使用冷氣,寶寶又穿不吸汗的衣服,就容易長出痱子。 另外,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冷氣太冷,結果幫寶寶穿了太多衣服、又蓋被子,密不透風反而長痱子。痱子會有刺痛感,並讓寶寶覺得非常癢,此時,多半會造成寶寶哭鬧或煩躁不安的表現。 【預防的方法】 1.最簡單的方式,即是保持涼爽的室內溫度,同時不要讓寶寶穿太多的衣服,原則上穿著和大人一樣或多一件即可,並穿著吸汗、透氣的衣服。 2.天氣炎熱的時候,盡量少曬太陽,還要讓寶寶多補充水分。 3.如果身上流汗了,最好以冷毛巾幫寶寶把汗水擦掉。 4.可以的話,也能幫寶寶多洗幾次澡。 長痱子的護理重點 *長痱子時,可透過上述預防的方式,來減輕痱子的症狀,通常一段時間就會改善。 * 鄭惠文醫師建議,可以使用痱子水或痱子膏,只需薄薄一層,不要過量塗抹,盡量不使用痱子粉,免得讓寶寶有吸入的危險。 * 如果寶寶搔癢不適或痱子情況較為嚴重時,可以請醫師開立適合止癢及治療的藥物。 防曬篇 陽光高照,長時間待在大太陽底下,如果沒有做好防曬措施,寶寶皮膚就可能曬紅、曬黑,嚴重時還可能曬傷。曬傷時,皮膚會出現紅腫、刺痛的症狀,甚至會脫皮、起水泡。一旦過度曝曬陽光,引起曬傷的同時,也要留意是否有中暑的問題,應幫寶寶多補充水分。 【預防的方法】 1.每天早上十點到下午二點,是太陽最強烈的時間,應避免待在陽光下。 2.假日戶外活動或外出接觸陽光時,記得適當為寶寶塗抹防曬乳,寶寶防曬乳選擇以物理性防曬成分為主。 3.幫寶寶戴遮陽帽、穿上淺色的薄長袖。 4.不要讓寶寶在太陽下待太久,盡量選擇有遮蔽的場所,例如騎樓、樹蔭。 曬傷的護理重點 *輕微曬傷時,可使用冷水浸泡曬傷部位或以毛巾冷敷約30分鐘,一天敷3∼4次。 * 可塗擦含有蘆薈配方、較溫和的保養品,以減緩紅腫。 * 如果明顯曬傷,則需要請醫師檢查,並針對曬傷嚴重部位給予合適的處理,或開立適合的藥物讓寶寶塗抹。 * 曬傷後,洗澡水的溫度不要過高,不要使用太多的清潔用品。 * 盡量選擇柔軟、摩擦力小的衣服。 資料來源:媽媽寶寶

花蓮兆豐農場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45

Part Ⅰ暈車 行程:9:00出發-10:00暈車-10:20睡著了-11:15醒了-12:00民宿拿門票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的早餐都帶在車上吃,莛胃口不錯,吃了一份奶酪吐司及半杯豆漿。車子剛開上蘇花公路,因路面不平而晃得厲害,莛還覺得好玩,高興的隨著震動擺動身體,我不以為意,專心的欣賞窗外的風景,但隨著車子前進,我卻感覺有些不對勁。 自從北宜高通車後,我們已許久沒走這樣蜿蜒的山路了,今天才發覺山路晃得讓人不習慣。我一邊努力的克服暈車的感覺,一邊觀察莛的反應,他出現了睡前有的恍神狀態,心裡正覺慶幸,但沒一會兒他卻吵著不要坐在安全座椅裡,蹙著眉比著肚子嚷著『痛痛』,我沒法兒只好幫他鬆開安全帶,心中閃過一個念頭:『該不過莛也暈車了吧!』實在有可能,莛出生至今還沒坐過這樣長途的山路,我趕緊低聲安撫他,一邊準備塑膠袋。 果然不出我所料,莛『ㄜˊ』的一聲,把他的早餐都吐了出來!不過還好我塑膠袋拿的時機恰好,車子只弄到了一點點,老公趕緊將車停下好清理穢物,還好清理完畢沒多久莛就睡著了。 Part Ⅱ 兆豐農場 行程:13:10兆豐農場-17:30離開兆豐 本來想如果能住在兆豐農場裡,能逛得較休閒,不過實在有些貴,只好作罷改選市區民宿。 進了園區我們先去租了一輛腳踏車(親子車150元/次),因為這兒地大,只靠走路可能逛不了什麼。我們陸續看了許多動植物,還能近距離觀賞駝鳥、駱駝等動物呢!這兒的鳥園很大,不過都是被分區關在大大的籠子裡,比起來,「綠世界」的鳥園就真的好太多了,雖然隨時都可能被鳥糞襲擊,不過卻能欣賞到牠們自由飛翔的樣子,當你不經意的抬頭,就能在樹叢間見到美麗的鳥兒,真是有驚艷的感覺呢! 這樣半天逛下來,還不至於太累,莛也看了好多動物:像土撥鼠、兔子、孔雀開屏、蜥蜴、蝴蝶等,這兒比「南元農場」規劃得好太多了,樹木花草都整理得很美麗,很適合慢慢的逛、悠閒的欣賞風光。我們前往放牧區時,莛不小心從腳踏車前座跌下來,還好沒受傷,但可把他嚇哭了,哄了很久,他才平靜下來,我們讓他改坐另一輛租來的腳踏車後座(有椅靠比較安全),繼續沿著牧場騎,莛好像驚魂未定,一直看著他剛剛跌下的腳踏車前座,口裡碎碎唸著「跌倒」,表情有點落寞,可能也累了吧! 我們往回騎的時候,在半路上讓莛下來玩一玩溜滑梯,他先吃了一塊餅乾,然後去試溜一下,覺得好玩,就開始溜上癮了,臉上的笑容又綻放出來了!後來我們爬到服務中心頂樓的觀景台,視野超棒,可以眺望整座農場,讓人心曠神怡,離5點半的休園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帶莛再玩一些遊樂設施,和媽咪一起玩雙人溜滑梯、蹺蹺板等…莛玩得非常開心,當然也玩得累了,所以回花蓮市的路上就睡著了! Part Ⅲ 市區美食(18:30) 晚上我們到民國路上的「幸福牛肉麵」用餐,點了紅糟牛肉麵、肉燥麵,莛胃口還不錯,吃了半碗多,這家店的特色是使用紅糟,連小菜都用紅糟調味,牛肉麵味道還不錯,但肉燥麵就普通。 後來我們又到了自強夜市,許多有名的攤位早已大排長龍,像是「第一家烤肉」、「法式官財板」。繞了一圈,我們決定先買果汁來喝,也是得排隊,還好老闆動作很快,沒等很久。夜市裡的這兩家果汁店選擇多又便宜,真好!接著我們又買了官材板,大約排了20分鐘,往回走到「第一家烤肉」攤位前,人還是那麼多,想想要吃到烤肉可能要一小時後了吧!就打消了念頭。 Part Ⅳ 民宿∼「坐看雲起」(20:50) 為了花蓮行,上網查民宿時看得眼花撩亂,花蓮的民宿超多,既新佈置又美,選擇很多。我們選的這家位於車站附近的國民八街,是蠻新的住宅區,鄰近也還有好幾家民宿(美麗家、觀月)。因為太晚訂房,只剩這間生活四人房了(老闆娘算1800元)。一進房莛就被那張籐製搖籃椅給吸引去,坐在上頭久久不肯下來。房裡擺設簡單而溫馨,放了幾隻玩偶,莛很愛,抱在懷裡,晚上還要熊熊陪他睡呢! 整體來說,這家民宿還算不錯,不過浴室空間小了點,老闆娘準備的早餐份量也有點少。

預約眼科

2008年03月21日
公開
53

預約眼科 宜蘭醫院/蔡德中醫師/診間:A202/No:38 下午早早下班帶莛到醫院報到,莛出奇的乖巧,在候診處等了半小時都沒吵鬧,進了診間也只是好奇的張望。醫生要莛下巴、額頭靠在儀器上以便檢查眼睛,莛只肯靠著儀器一下下,就吵著要起來了,還好這一下下也夠醫生觀察了。 醫生說莛是睫毛倒插,不過因小孩下眼內眥皺摺尚未發育完全,往後如何也無法判定,有空可以拉拉他的臉頰,讓下睫毛不那麼貼近角膜,還開了藥水說癢的時候可以點。 雖然莛的眼睛不是我們原先預期的過敏,但睫毛倒插也是讓他挺不舒服的,真希望等莛大一點就沒了啊∼∼ --------------------------- 睫毛倒插 東方人的眼睛大部分較小,下眼皮也較高,因此,靠鼻側的下眼皮處的睫毛常會倒插刺到角膜,有時倒插太厲害,會造成角膜上皮破皮缺損。 ■有哪些症狀? 小孩常揉眼睛或常淚眼汪汪;到戶外時怕光,有眼睛張不開的現象。 ■怎麼辦? 隨著 孩子長大,「嬰兒肥」的情況改善後,睫毛倒插的情形會日漸減少。如果睫毛嚴重倒插,則必須考慮用手術方法,將下眼皮做些修剪,讓下眼皮翻出來。 ■如何預防? 若發現小朋友的睫毛,不是往外翹,而是貼在眼睛上,就得注意是否有睫毛倒插的情形。睫毛倒插是因睫毛生長的方向不對,家長不宜自行幫小孩修剪睫毛,應請醫師處理。

一歲半∼二歲的各項發展

2008年03月19日
公開
54

肢體動作: *一歲半,他喜歡玩積木,並開始堆高。 *20個月,寶寶就可以練習踢球。 *開始嘗試握著湯匙,想自己把食物放進嘴裡。即使經常是失敗的,到達嘴裡的湯匙經常沒有東西,仍然會興致勃勃,堅持自己動手。畢竟,這自己餵食的動作,是一連串複雜的精細動作肌肉控制呢。 感官知覺: *大約一歲半聽覺大約和大人差不多,也更精準的辨認聲音來源以及距離。 *視覺持續發展中。 認知: *一歲半的嬰兒,也能夠讀出某人做某動作背後的意圖,知道對方想做的是什麼。 *扮演遊戲的產生,代表寶寶想像力正在萌芽中。這不但要知道物品在真實生活中的功能,還能延伸其特性或象徵意義在遊戲中用不同的東西呈現。 *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某些結果,對未來時間概念也在發展中,當看見你走到鞋櫃那兒,就會坐在門口等你。 語言: *通常用一個字來表達整個句子以及自己的願望。 *配合手勢、表情、聲調的起伏,表達出完整的意思,說「車車」時,可以用身體語言表「我要坐車」的意思。 *他會先說出感興趣的東西名稱,有時會學小貓小狗叫。 *開始聽簡單的故事。 情緒與社會能力: *一歲半的寶寶,便有耍性子的情形。 *開始有自己的意見,想要獨立。 *另一方面是挫折感的產生。這是孩子獨立與依賴抗衡的時期。 *喜歡用較強烈的行為表現,引起別人注意,尤其你的是讚美。 *也喜歡和人有親蜜感,會自然和爸媽擁抱或親吻。 *很喜歡幫忙作家事。遊戲時,寶寶在意的是大人的反應,偶爾會和別人搶玩具,還並不是長時間的一起遊戲。 *佔有慾是這個年齡孩子的重要特質,必定隨身攜帶屬於自己的物品。 *直到接近兩歲時,才會逐漸明白有些東西是同時屬於他人的。 *孩子若緊抓著某個玩具不放,不是不懂事、霸道或想要搶來,而只是表達真的想要擁有它。 (出自:奇蜜父母學習中心)

寶寶可以學認字了嗎?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48

寶寶可以學認字了嗎? 轉載奇蜜親子網電子報 (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寶寶滿週歲了!現在的他,慢慢的會走、也會說了,好似一個更豐富神奇又寬廣的世界,等著他去探險發現。 但伴隨著成長,「三歲定終身」的迷思,也讓好多爸媽因此很急地想要給孩子許多許多, 例如「識字」就是其中一項。對不少父母而言,似乎寶寶會說多少話、會認多少字, 常是被拿來衡量孩子的資質好壞、或用來炫耀的標準。但是,三歲前的寶寶到底適不適合學認字? 那些坊間的識字卡是不是真的有用?這些,都是在我們期望孩子認字前,應該要先清楚知道的。 寶寶會認人,就會認字! 想想看,人的五官—眼、耳、鼻、口,其實形狀或樣子都滿像的,所以當年幼的寶寶有能力認人時,就也表示他有能力認字了! 只不過,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他所要認的字,必須是他所熟悉的, 例如:孩子沒看過綿羊,我們就不應該教他「羊」這個字;或是如果我們沒帶過他欣賞花, 也不該要求他認出「花」這字…不論這些字有多簡單!只要有需要再經過解釋的字,就表示那不是他現在就該學的。 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想讓孩子學認字,大環境的配合必是相當重要。 所謂「大環境」,就是在孩子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字,這可能是喜愛的圖畫書、也可能是住家樓下商店的招牌、 也可能是在玩具、家具上的標籤…等等。當這些字能夠三不五時被孩子看到、讀到, 那麼我們才可以期待,孩子能在一段時間後,就不知不覺中把這些字學起來了。 識字卡,真的好用嗎? 至於坊間的識字卡,雖然對孩子的認字能力會有幫助,但這絕不是唯一、也絕不是最好的方法。 您有注意過嗎?字卡上的字或詞都是名詞呢!例如:狗、門、車、樹…等; 所以如果我們想教孩子認「出去」的「出」,字卡就很難用圖形將情境表達;因此字卡在表現上其實有很大的限制。 除非是我們有機會帶孩子看大樓的緊急「出」口、遊樂園的「出」口處,才比較容易為孩子指出「出」這個字的意像。 另外,字卡大多都是單字呈現,缺少了上下文的連貫,因此如果爸媽引導不當, 也會讓孩子在字卡上的學習,變成強迫式的記憶;而這對才剛剛開始起步學習的孩子來說,真是一個相當負面的學習起點。 而且,有時印刷上的字體或字型不一定相同,對細心的孩子來說,反而又造成了額外的疑惑、與困擾。 認字,要先愛上字! 想讓寶寶從小開始接觸字、認識字,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先喜愛字!你是否曾看過寶寶拿著一本圖畫書,有模有樣的唸著故事? 或是否曾看他指著一塊招牌大喊「7-11!」但,寶寶是真的認得那些字嗎?其實沒有! 那不過是他靠著觀察、經驗、與記憶所成就出來的結果。 一歲半左右是孩子命名大爆炸的時期,他們喜歡指名認物,喜歡重複別人說的字詞,還會很樂此不疲的指認書上的圖畫, 並和實際物品比對;而且當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後,一歲多的孩子還可以在父母念到一半時,說出接下來的詞彙。 所以打從嬰兒時期開始,為寶寶多讀簡單好聽的故事、多跟他說說路上看到的風景…, 即使是短暫碎瑣的經驗,卻對孩子有相當大的幫助。 因此,存在於生活環境中,不論是故事、招牌、還是各種從我們口中說出的人事物, 對年紀尚幼的寶寶來說,或許他們不能全然聽懂,也不一定知道我們說的是哪個字, 但從互動過程,他便可以開始學會觀察與記憶,而這就是學習的開始。 字卡自己做、認字隨時學! 識字卡,當然有其方便性所在,所以只要運用得當,字卡仍可以在教孩子認字的過程中,當做很好的配合教材。 例如:讓孩子從字卡中找出與書上、招牌上…一樣或很像的字。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字卡, 例如:將雜誌上的動物圖片剪下後貼在紙板,再在背後寫上動物名稱。 類似這樣的活動過程,足以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有趣、又更有目的性,而孩子自然也會因此喜歡字了。 總之,三歲前孩子的認字,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建立他們對文字的喜愛,以及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而爸媽必須注意,除了避免給孩子學習上的壓力,也別讓孩子的文字學習脫離了他平日的生活經驗, 因為文字真的是隨處可得也隨處可學。就放輕鬆,讓孩子的認字,成為親子間另一項有趣的遊戲吧!

如何念書給小小孩聽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53

如何念書給小小孩聽 有許多爸爸媽媽會懷疑孩子這麼小, 書常常還沒翻了兩三頁,就又去拿別本書, 這樣的親子共讀到底有沒有效? 其實由於孩子愈小,專注力愈差,也很容易分心, 為小小孩讀圖畫書,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可以確定的, 就是得順著孩子的性唸! 孩子興致高,就多念幾遍,興致低,不念也沒關係。 另外,我們提供一些小小的Tips, 讓您的親子共讀更有趣! 1.說話速度放慢.咬字清楚自然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看聽及模仿別人說話,也是學習說話的方式,因此,放慢你的說話速度,咬字清楚,對小孩的語言學習及理解有很大的助益。 2.變化音調音量,加入聲音表情 在唸故事書時,我們還可以在音調上面加一點變化,或配合不同的(動物)主角,模仿動物的叫聲,使平面的書「立體化」起來,這樣書中的人事物就活起來了。 3.聲音和臉部表情,增加閱讀的樂趣 書上有許多配合有趣動作的好笑狀聲詞。念的時候,音調可以有高低、大小、長短的不同,臉部表情也可以跟著變化。………不妨把它誇張的念出來。 4.善用圖畫書,增進親子關係 給幼兒看的圖畫書,雖然字很少,可是爸爸媽媽要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把故事講給孩子聽。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管孩子有什麼反應或疑問,大人都要積極的回應他。跟他一起笑,把他摟緊一點,親他一下,跟他說:「你好棒!」從對話中,幫助你們心靈相契合,增進親子感情,心裡充滿幸福的感覺。 5.依據圖畫內容,增加點不同的元素 有一種說故事的方法,就是每次看孩子當時的狀況,加點不同的元素進去。你可以講到哪裡,就跟隨圖畫問孩子問題。問的時候,別忘記看著孩子,並且回應孩子的答案。 採自信誼基金會

木柵動物園

2008年03月15日
公開
59

木柵動物園 趁著今日天氣不太熱,我們決定帶莛到動物園一遊。 到動物園大約只需40-50分鐘,我們將車停在河堤停車場(一次150元)再漫步進入園區,因為是假日,人潮較多,尤其是搭貓覽的排隊人數更是多,聽說連平日都得等上半小時了,何況今天又是星期六呢!帶著莛絕對無法在那兒排隊的,所以我們就等寒暑假再體驗囉! 進到動物園,我們先去「可愛動物區」,不過動物少;接著去看無尾熊,想當然只看到無尾熊懶洋洋的睡著,無法見到牠可愛的全貌。再來,我們搭乘遊園車到爬蟲館及企鵝館。爬蟲館裡眾多的烏龜讓莛看得目不暇給,趴在玻璃窗前久久不肯離去,但企鵝館就沒那麼吸引莛了。 天氣漸熱,我們覺得有點渴,於是在販賣機投幣買了兩瓶飲料,莛一嚐到甜味,便搶著要喝,沒想到他差點把整瓶飲料喝光。一路上看著各種動物,莛雖然興奮,但似乎是對周遭的人群比較有興趣,尤其是小孩子,更能吸引他注意。莛在家裡認識很多動物的圖卡,本想藉此機會讓他見識一下真的動物,結果他一開始還能專心看,唸出動物的名字,但到後來,他卻興奮到抓狂,故意搗蛋,亂唸一通,不過他玩得很開心,也走了不少路,我想他應該會很累,很容易睡著吧!結果要離開動物園時他還是精神奕奕,充滿活力,真是一個電力十足的小孩! 傍晚,我們到附近的松山五分埔服飾街逛逛,快到停車場時,莛睡著了,只好抱著他逛街,這裡的衣服真多,琳瑯滿目,目不暇給,但時間匆忙,沒能好好的逛,下次希望能和婉如一起來好好逛個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