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迴文針麻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上小一之後,給現在念大班孩子的建議。轉載

2011年06月13日
公開
37

以前聽到前輩們說的經驗 老覺得高深、抽象,無法體會 現在真遇到情境 終於可以了解"實際的需求"是哪些? 想了想,大概有以下:(不足者請幫忙補充) 1.閱讀能力: 什麼是閱讀能力呢?就是閱讀一個句子,可以唸出來,而且理解它的意思。進而表達自己的進一步想法,衍伸出去。 閱讀能利用在哪些地方呢?....不要講太深奧,就用在每天要做的"聯絡簿的抄寫"、小考月考(小一)、日記撰寫(有些學校小一下就開始,有些學校小二開始)等。 聯絡簿抄寫,我手寫我口、我帶我所寫,孩子不知道他寫什麼,怎麼會知道要帶什麼?怎麼能傳達老師的意思?在這裡,我覺得,「注音符號」在大班就該學好,而且要熟悉且能運用。(我當然舉雙手贊成,不要在孩子年幼時就給予太大的壓力,應該快樂學習、好好的玩,但大班了,是該進入浩瀚的知識領域的時候了,「注音符號」進入國小是必學的,小一就要學,而且只有2個半月讓你學會,其實不到2個月學校就會會有小考,孩子就要自己閱讀注音符號來理解題目,既然早學晚學都要學,大班時候學會閱讀,不會太荼毒孩子,反而是先幫他把工具磨利,而且生活中不是只有學校的知識,他會很高興可以自己閱讀課外書) 小一小考方面,孩子光題目就看了半天,有時可能不知題目在問什麼?有時可能等他知道題意,也沒什麼時間作答。(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花太多時間思考,就等於沒什麼時間作答),以後的「寫日記」更不得了了,不會思考、脈絡不清楚的人(連大人都是如此)其實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寫些什麼,為了不讓寫日記變成一項苦差事,所以閱讀能力及思考能力當然有必要即早訓練。(這裡請不要直接聯想到斯巴達教育...>

很受用(聖嚴)

2011年06月09日
公開
5

■ 聖嚴法師 在日常生活裡,大家都希望遇到貴人,盼望能有貴人相助。 不過有些人在獲得別人援助時,卻常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埋怨對方:「你只幫了一點忙是不夠的,應該繼續幫下去才對!」 更有甚者,貴人已經出現在眼前了,卻還有眼不識泰山,認為對方多管閒事。 如果遇到存有這種心態的人,就像「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因為好心,拿了一些食物餵狗,結果這隻狗不但不感激,還反咬他一口。 社會上這種情況其實很多,你幫了對方的忙,他不但不知道感恩,甚至怪你多事,這種人不管你再怎麼善待他,他就是不滿意,可能還會反過頭來恩將仇報。 遇到這種事,實在讓人心裡很難平衡,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因此,曾經有一位居士告訴我:「好人難做,善門難開。所以,要做小好人,不能做大好人;要做小好事,不能做大好事;要開小善門,不能開大善門。」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當一個人飢餓的時候,你給他一斤米,讓他拿回家煮飯,他會非常感激,因為缺了這一碗飯,他可能就活不下去了。但如果你把沒飯吃的人養在家裡,天天給他飯吃,當你請他幫忙做事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起反感:『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吃你幾口飯而已,你把我當成什麼了?』漸漸的,這種心理上的矛盾、衝突就會出現。」 這位居士的說法很有意思,道理好像是對的,但其實並不正確。 例如,只要有人知道法鼓山在做救濟工作,就會陸陸續續上門來,希望我們給他金錢、物資,如果覺得我們給得不夠,就會大聲吵罵:「佛門應該大慈大悲,你們怎麼那麼不慈悲?」 因此就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從來不做慈善工作,就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來罵我們、求我們了。 但是人與人之間一定是要互助合作的,當自己有資源、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幫助別人,至於別人是不是把你當貴人,並不重要。 雖然可能會有一些後遺症,可是既然要做善事、開善門、做別人的貴人,就不應該計較,也不應該在做了好事以後,希望得到別人的感謝。 做好事只是單純因為自己「願意」這麼做,當對方得到幫助,自己覺得很歡喜,這就是幫助別人所得到的回饋,至於將來別人會怎麼批評、對待自己,都不必太在乎。 所以,如果想當別人真正的貴人,能做到的事就應該盡量做,他人的批評、毀謗、過分要求,不需要放在心上。 因為不管別人怎麼罵,那都是他的事,與自己無關;如果自己不該挨罵而挨罵了,那是別人罵錯了,根本不需要生氣、灰心,只要能奉獻一己之力,就應該感到愉快。 ●本單元文章同步刊於(大法鼓 第59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