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ngel

召開回歸會議

2008年09月21日
家長了解資源教室運作 有效提升親師關係
(97年9月1日)

文�謝丹燕

  近年來在學校宣導下,資源教室功能已為大家所肯定,但仍有些家長對其運作不了解,以為資源教室是「啟智班」,當孩子被轉至資源教室時,唯恐孩子被貼上標籤,難免產生排斥心理而不願接受輔導。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效能,有必要讓家長了解資源教室是如何運作的,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

  資源教室是由一個定期召開的特殊教育委員會來推行資源教室的業務,並由兩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共同經營,他們每週會有固定時間,和原班級任老師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並接受普通班教師的諮詢。資源教師不僅須具備特殊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和學校行政人員維持良好關係,以獲得全面支援,和家長也要保持密切聯繫,強化家長對資源教師的信任感與合作關係。

  為了讓對資源教室有疑惑的家長能釋懷,並轉而認同資源教室的功能,茲將資源教室的運作簡述於後:

辦理轉介與初查工作

  所謂轉介就是當任課教師、行政人員或學生家長,發覺孩子在學習或行為上出現問題,而向學校特教組尋求協助,資源教師接獲個案後,須利用簡便的診斷工具先做初步審查,了解孩子是否只是輕微的問題可能需要獲得協助,或須再做進一步評量,並不是一經轉介就成為特殊孩子。通過初查者須再做進一步評量,目的是要放在最需要協助的學生身上。

實施並分析評量資料

  當孩子通過初查後,資源教師須取得家長的同意,才能開始為孩子實施一連串的評量,包括孩子的發展史、標準化測驗、學習成就測驗、學習態度等,最後將所搜集的資料做分析、研判,整理成一份綜合資料,以便在個案會商時提出報告。

召開鑑定會議

  評量的目的要是作為安置孩子的依據,因此,資源教師在完成評量後,必須邀請專家學者依據評量結果,判定孩子障礙的程度,決定安置在普通班或對孩子的障礙最有利的學習環境。一般而言,除非不得已才會把孩子安置到「特殊班」或「特殊學校」,否則大部分都是安置在普通班,然後採小部分時間到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擬定個別化教育方案

  孩子經由鑑定符合入班後,資源教師必須會同原班教師、家長,共同擬定一份適合孩子的「個別化教育方案」,內容包括:孩子的身分背景、教育目標、優弱勢能力、評量資料等。

編輯特殊教材 實施特殊教學

  資源教師擬定個別教育方案後,要將計畫付諸行動,此時,適合一般孩子的教材及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在這些特殊孩子身上,因特殊孩子常常會在記憶、理解、認知、眼睛功能等方面出現問題,為了突破這些障礙,資源教師會改變教學方法,以視、聽、動、觸等多重感官輔導孩子,以達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學方式也會依孩子障礙類別及能力分成數組,每組以不超過五人或採一對一的個別輔導。每週視孩子需要,利用正課或非正課的時間,安排數節課到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召開回歸會議

  資源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成預定目標,當孩子在資源教師輔導下,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一年,如果孩子的學習成就達到預期目標,資源教師必須召開回歸會議,讓孩子回到原班上課。

實施追蹤輔導

  孩子回歸原班上課一段時間後,資源老師必須做追蹤輔導,了解孩子回歸後在行為或學業上是否正常,如果又出現問題,可再回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以上是一個個案從轉介到回歸,資源教室的運作過程,有些個案情形較特殊,也可請巡迴教師安排時間定期到校做輔導。總之,資源教室的成立,讓特殊的孩子能在適當的環境中得到協助,也讓普通班教師和家長在孩子學習上有新的期待,如果讓家長也能了解整個資源教室的運作,更能提升親師合作的關係,增進孩子學習的效能。

引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