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awa

「傾聽孩子,了解孩子」行動紀錄

2007年07月02日
http://caterpillar.myweb.hinet.net/ENews/EN20070702.htm
毛毛蟲基金會


人間四月天,傾聽、了解兒童月

讓我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不論我們的聲音是大是小,不管我們是悄悄的說,或是用吼的、用畫的、用比的,

請仔細聆聽,聽聽我們說些什麼。

--引自《請為每個孩子著想》,詮釋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三條。遠流出版



隨著兒童月的到來,各類關注兒童權利的議題紛紛出現:不體罰、不打小孩日、愛你一輩子……,期望大人們提供孩子愛與關懷的成長環境。與此同時,天下雜誌拋出一個大議題:別當直升機父母!過度焦慮孩子未來能否成功,過度保護與介入孩子的生活種種,這樣的愛與關懷是否真的對孩子有益?

在過與不及之間,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而這個問題的思考癥結點,真的只在「我們」大人嗎?在親子教養或師生教育的對待關係中,孩子自己的思考、意見和主體性在哪裡?不管是負面的處罰責罵,或是積極的學習安排,孩子希望如何被對待?其背後的根據理由為何?我們大人試圖了解過嗎?了解孩子的想法或感受之後,應該會更有助於我們解答如何對待孩子的問題吧!

毛毛蟲一直強調「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重要,希望大人重視孩子思考的珍貴性,主張透過理性對話討論的過程,大人和小孩平等、相互尊重地一同探索如何面對和解決各種生活與生命的問題。在這個兒童月,我們誠摯邀請大人們加入「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行列,當孩子很想跟您說說話、談談心的時候,請挪出時間來好好聆聽孩子的想法感受;或者,當您跟孩子之間產生不快或爭執對立時,請嘗試以下作法:

1. 提醒自己暫停五秒鐘,冷靜下來,放空自己。

2. 彎腰或蹲下來,跟孩子同高,問一問孩子:「你的想法/感覺是……?你怎麼會這樣想?說給我聽聽吧!」

3. 耐心聽孩子說話,留心問一些問題,幫助孩子把她/他的想法和理由說得更清楚,千萬別急著說理,反而用自己的道理淹沒孩子的聲音。

4. 聽完孩子的心聲後,請省思是否要改變自己原來的想法或做法?或者,您已從中找到真正能化解問題的方法,那麼,就請循著孩子想法的邏輯道理,開始跟孩子對話討論。

我們希望至少召集五十位大人將「聆聽孩子,了解孩子」的對話過程與個人感受記錄下來,寄來毛毛蟲跟大家一起分享,匯集與分析這些過程紀錄,我們就有可能提出一種以兒童哲學為出發點,更民主、更合宜的教養方式,革新我們的教育文化,造福更多的孩子!






「傾聽孩子,了解孩子」行動紀錄



在四月的毛毛蟲通訊中,我們邀請大人加入「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行列,並將過程記錄下來。很高興許多人將行動紀錄寄回毛毛蟲,與我們分享他們與小孩之間的互動。

從這些行動紀錄中,我們看見了一些有意思的、值得與大家討論的想法。以下節取部份紀錄,以及我們從紀錄中看見了什麼。



紀錄一



某日下午,媽媽正在為就讀小一的兒子複習功課。

媽媽:「辰辰,這個『等』字,是『竹』加上『士』,不是『土』,記得喔!」

辰辰:「知道了,那麼簡單,不用你告訴我,我也知道。」

媽媽:「還有這個『顧』字,先寫『戶』,不能寫成……」(媽媽不厭其煩的教著)

辰辰:「媽,知道了,我自己會啦!」(口氣不耐煩了起來)

媽媽:「那你自己寫,寫好給我檢查。」

此時媽媽也有點感到無奈與生氣。過了一陣子……

辰辰:「媽!我寫好了,給你檢查,我可以玩了!」(跑走)

媽媽(看著作業本):「辰辰!過來!」

辰辰:「什麼事?我已經寫好功課了。」(他以為寫好功課,可以大玩特玩了)

媽媽:「你看你,剛剛媽媽教你的字,沒有一個字寫對!全部擦掉,重寫!」

此時兒子已經瀕臨崩潰狀態,開始大叫。

辰辰:「不要擦啦!人家寫好久耶!」

媽媽:「寫錯就要重寫,誰叫你,不好好聽,媽媽教你……」

辰辰:「我不要重寫!不要重寫!」(一心只想玩的心情)

媽媽:「你為什麼都講不聽,還亂發脾氣,要害媽媽生氣!你知道每生氣一次,細胞會死好幾萬個,就會老一歲。你希望我一直生氣,一直變老嗎?(媽媽也已瘋狂的亂罵一通)我不管你了!你就這樣把功課交給老師!」

就這樣母子倆鬧得非常不愉快,這樣的戲碼從小一開始寫國字後,常常上演(現在小一的國字,真的很難。)

隔日,兒子放學回家。

辰辰:「媽,昨天的功課本發回來了,錯好多字,沒有得『甲上○』」

媽媽:「活該,誰叫你不改。」(媽媽的餘怒未消)

辰辰:「媽媽!我想要你變漂亮!」

媽媽(眼睛一亮):「你說什麼?!」

辰辰:「我一定會好好認真寫功課,你可不可以今天再教我寫!上次我有乖乖聽你的話,就得『甲上○○』耶!而且你就會笑咪咪,不生氣,也不會變老呀!我媽媽就是最漂亮的人啊!」

媽媽(裝鎮定):「好啦!功課拿出來,再難的字,拆開看,就會變簡單喔!」(又變可愛的天使了)



毛毛蟲說



「媽媽!我想要你變漂亮!」從這句話,我們看見了辰辰心境上的轉變與思考歷程。辰辰跳脫了前一天與媽媽的爭執,現在,他想要跟媽媽合好,也想好好寫字。辰辰可能這麼想:媽媽每生氣一次,就會老一歲,那麼我乖乖把字寫好,媽媽就不會生氣了,就會變漂亮了!

我們覺得辰辰似乎是個EQ很好的小孩 (是嗎?可愛的天使媽嗎?) 辰辰沒有跟媽媽嘔氣,也不會彆扭著不跟媽媽合好。辰辰主動說自己的困難,並且想跟媽媽合好,他合好的方式不是講什麼大道理,而是「想讓媽媽變漂亮」這樣帶著撒嬌卻也真誠的想法。看來辰辰不僅EQ好,也蠻有幽默感的嘛!

喔,還有,小孩子也是有想好好寫字的時候嘛!



…………………………………………………………………………………………..



紀錄二



某日兒子回家,一進門第一句話:「媽媽,我告訴你一件事,而且很嚴重,老師有寫在聯絡簿。」

媽媽一陣錯愕:「沒關係,什麼事?」

哥哥(編按:媽媽的兒子):「我英文考試作弊,被抓。」

媽媽:「你為什麼想作弊?」

哥哥:「因為有同學考數學作弊,而且我單字沒背,所以我就抄在尺上,才寫兩個,就被同學看到,就告訴老師。」

媽媽:「那太好了!」

哥哥:「媽媽,我作弊耶?!」

媽媽:「還好是還沒考試前被發現,不然你如果作弊成功,食髓知味,那還得了?」

哥哥:「對,而且好緊張,一點都不好玩,下次自己背比較好。」

媽媽:「沒錯,明天你還要去謝謝告狀的同學,因為他讓你沒有犯下大錯。」

哥哥:「好,我以後不要再作弊了。」



毛毛蟲說



首先,哥哥一回家就跟媽媽說自己考英文作弊的事情,我們大家給這對母子拍拍手,肯定你們的親子關係。

再來,我們想問問哥哥:作弊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作弊是一個表象,真正要問的是背後的原因。哥哥說「單字沒背」而且「有同學考數學作弊」,這兩個回答背後的意涵是什麼呢?

單字沒背,考試可能會考不好,考不好可能會挨罵,或者覺得丟臉,或者有其他的害怕,因為這個害怕,所以小孩作弊。有同學考數學作弊,看來可能沒有被抓到,所以哥哥也賭賭看,說不定不會被抓到,這樣說不定他就能躲過那個「害怕」。

所以,哥哥真正害怕的是什麼呢?當哥哥 / 家長明白了作弊真正的原因,或許不用我們再多說什麼,他之後就不會再作弊了。

…………………………………………………………………………………………..



紀錄三



參與角色:Ryan(兩歲半)、乾媽、媽咪、機場警察

場景:前往機場的車上及機場內。



Ryan:「乾媽,我要去台北嗎?」

乾媽:「你想去台北嗎?」

Ryan:「嗯。」

乾媽:「你會想我是嗎?」

Ryan:「嗯。」

乾媽:「那乾媽抱你一下好不好?」

Ryan:「好。」

乾媽抱著Ryan。

乾媽:「等下個禮拜,再叫媽咪帶你來台北找乾爹、乾媽好不好?」

Ryan:「嗯。」

Ryan若有所思的看窗外,一面玩著玩具車。



到了機場。

Ryan:『乾媽,我也要去台北。』

乾媽:『可是媽咪不去,阿嬤也不去唷!』

Ryan:『可是我要坐飛機耶!』

乾媽:『你穿拖鞋可以坐飛機嗎?』

Ryan:『可以。』

媽咪:『嗯……媽咪不確定可不可以耶!你要不要自己問問警察伯伯?』

Ryan:『好。』



Ryan走向警察伯伯。

Ryan:『警察伯伯,我的乾媽要去台北。』

警察:『你的乾媽要去台北喔!』

Ryan:『嗯,乾媽要坐飛機去。』

媽咪:『你不是要問警察伯伯,穿拖鞋可不可以上飛機?』

Ryan:『警察伯伯,穿拖鞋可不可以坐飛機?』

警察:『不可以耶!』(因為媽咪跟警察暗示,請他說不行。)

Ryan:『為什麼?』

乾媽:『因為穿著拖鞋不太禮貌,下次你穿你的皮鞋,再請媽咪帶你來台北玩好嗎?』





毛毛蟲說



看完了,我們忍不住好奇地想:

如果下次Ryan穿了皮鞋到機場,而且那個很合作的警察伯伯不在,Ryan又堅持一定要坐飛機,那乾媽和媽咪要怎麼辦?

萬一Ryan看到別人穿拖鞋上飛機,要求警察「勸他」或阻止他上飛機,大人的反應又是什麼?

這些假設狀況,又讓我們進一步深思:有時候我們好像也會找一些「簡單」、「方便」的解釋來解決孩子的問題,但有沒有考慮到孩子怎麼去接受或不接受那些「簡單」「方便」的解釋?

…………………………………………………………………………………………..



紀錄四



(之一)

去兒子的學校參加活動,帶領的老師告訴我,兒子在上課時拿了一個整人的遙控器給她,她一按,就被電到了。我回家問兒子。

我:「今天我去學校,主任告訴我一件你的事。」

子:「喔,遙控器的事。」

我:「跟我講一下是怎麼回事。」

子:「某某拿了一個遙控器給我,我一按,被電到,就向他借來。」

我:「你怎麼會想去電老師?」

子:「只是想和老師開個玩笑。」

我:「你想過老師會有什麼反應嗎?」

子:「應該和我一樣,電一下,趕快丟掉,」

我:「你被電到是什麼感覺?」

子:「沒什麼,只是覺得好玩。」

我:「所以你覺得老師也會感到好玩。」

子:「是呀!」

我:「所以才去電老師。」

子:「對。」

我:「結果老師的反應是什麼?」

子:「很生氣。」

我:「以後你要不要先想想別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再決定要不要開這個玩笑 。」

子:「應該吧。」

我:「順便告訴你,主任還叫我不要跟你說,她告訴我這件事。」

子:「……」



(之二)

女兒去游泳比賽,換下來的長褲沒放進袋子,就順手往椅子上一擺,比賽結束換衣服時,就是找不到長褲,原來是被人坐在屁股下了。

我:「看吧,你就是平時習慣不好,衣服亂扔,才會找不到。」

女:「你都不想一下我的情況……」

我:「……」



毛毛蟲說



看到「之一」的紀錄,我們有點小疑惑:前面媽媽不是問「你想過老師會有什麼反應嗎?」兒子也老實說了,所以他並非沒有先想想別人的反應呀!

然後,我們有點小遺憾:兒子選擇跟主任老師「玩」,應該是覺得這位老師是同一國、可以共學共樂的,但老師卻生氣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啊……

孩子設想的反應,原來與大人的觀點如此不同。

我們常以為別人的反應會跟自己的一樣,就算是「先想想別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想來想去還是只能想到自己的反應。孩子固然需要學習從大人的角度來看事情,大人更需要找出孩子的同理心,才能協助他們。這種智慧就顯現在「之二」女兒的真言當中,親愛的老師和媽媽們,下回遇到類似狀況,可別忘了「想一下孩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