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tone118

時態與感受

2007年06月05日


多年以後,小慧的媽媽可能會對她說:你爸爸出殯那天,下著好大的雨,老天爺和媽媽一樣地嚎啕大哭。

小慧記得的卻可能是:看到園長、老師、這麼多爸爸媽媽都來了,我好開心!好久沒看到他們了!

-----------

「現在」。小孩子的感受,就是「現在式」。

兒子班上的模範生頑皮女班長,有天和她的四年級的姐姐坐在矮牆上晃著腿,問我:饅頭媽,你現在還抽煙嗎?我眨眨眼睛回答:我「現在」沒抽煙啊!

女孩叫了我兒子過去,問他說:你媽現在還抽煙嗎?我兒子回答:有啊!

女孩對我責備地笑了一個,說:饅頭媽你說謊!

我也裝做歉然地回笑一個:我是說,我現在跟你講話的時候沒有抽煙啊。

這時女孩和她四年級的姐姐都先是一楞、再笑出聲來,好像放了什麼心,又好像覺得跟我講話很好玩。

-----------

「現在」,不是「此刻」(我們大人會奸巧地取用的這個意義),而是前後左右可以看到、可以感覺、可以記憶、可以走過的這個時間範圍;再遠一點,就視線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了;也因此,就不重要了。

-----------

「現在」,她看到的是想念的老師與園長,在她無聊或疲憊時、意外地出現在她眼前。這些人帶來的聯想或許是快樂的幼稚園生活,那幾乎就是「現在」的生活中她投注最鮮明感情的事物--那些歡樂的、充滿活力的、溫暖的記憶;而不是「現在」這個在生與死邊界上的奇怪場合,一個因為處於相見與告別的界線上、因此對於小孩子來說也許太過抽象而難以理解或掌握其意義的場合。

-----------

另一個家長問我有沒有跟我小孩說到這個意外車禍身亡的事件?我說有的,並把我兒子聽說小慧的爸爸死了時,他的反應:「那就叫小慧努力工作賺錢,租一個副爸爸來用。」講給這位家長聽。她說,你好像是我們班上家長中唯一跟小孩說到小慧爸爸已死的人。

我說,我們在家裏談生死,算是以平常視之的方式進行。雖然在最開始談的時候有個小意外。我兒子升中班的暑假,我的外婆過世,我是以<她已送去醫院急救>的名義被親戚叫到醫院去的,但事實上我外婆是在睡夢中過世、早上那時間送去醫院時早已氣絕。不知情之下我帶著兒子先在急診室搜尋,之後在醫院走廊遇見一位親戚,才接獲<直接去地下室往生室看就可以了>的簡單指令。因為與預期的落差太大,那當場的震撼當然是大的;但我也就是鎮定平常地帶著兒子去了往生室,看平靜臉容的、他太婆最後一面。我相信若當時我的外婆是躺在病床上,我們與她見面的情形也就是如此鎮定平常了。

生與死就是這樣,即便令你驚異,但又是何其平常。接受就是了。

死是必然的,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但人人都會死,而且我們不知道誰什麼時候會死。所以兒子,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如果思念死去的親人,我們會哀傷,一點都沒錯。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都活著,為了免得哪天輪到我們死的時候有太多遺憾與可惜,我們得好好的認真負責的活著。

這是我給小孩的生死教育,就是這麼簡單和平常。

-----------

也許我不需要教育太多。我的小孩、或其他的小孩,都遠比成年人更理解什麼是「現在」。因為現在,所以看到熟悉的舊老師而開心。因為現在,所以爸爸的職份可以經由我們的努力、租一個副爸爸來替代。

現在是不會因死亡而中斷的。

對孩子們來說,就是這麼樣的自然。

悲傷的成年人,應該學習的自然。

(好比那個看到小慧燦爛的笑容後、強忍著心裏因為那種燦爛而受到的震撼、行完禮鞠完躬後跑到禮堂外面去淋雨好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被心酸感受打敗的成年人,你又為什麼要想這麼多呢?)


「現在」。好一個奧妙的時態。


stone
2007/6/5 Tue 11:14am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