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tone118

考試與成績

2009年11月17日

自己紀錄一下。

上周五給五年級考完了期中考。我第一次出五年級的考卷,其實是很好玩的,順便把 Word 的排版、圖文配置等東東再搞熟一點(不然我哪有機會玩 Word?),因為有聽力題,也要唸題目錄音。

我們教六年級的 X 老師,青少年期在美國做過小留學生(據她說是與家人赴美同遊,喜歡上那裡學校的風氣與感覺,所以主動要求要留在那裡念書),所以有很好的<口條>,我很喜歡聽她唸英文。去年我只教一班五年級,其他五班都是她教,她很阿沙力地出上下學期共四次的考卷、當然也都是她錄音;我不只一次讚美她錄得真好,流暢、聲音夠大、音質又好聽。

今年我教全部五年級,所以當然就是我出考卷。但我錄音時總是音量不夠(她借我用她的 mic ㄝ),加上我的音質算是低沉的,跟她那銀亮的音質差很多,這樣收起音來本就不利。幸好教室裡有 AMP 可以放大,不至於像在 PC 上聽那樣有如蚊鳴。 :D 這時方深刻體會,X 老師長期指導學生朗讀、說故事,她的專業度和對口語表現的自信度,真的不是蓋的。

考完了以後,週末就在<玩>分數。這一屆五年級,去年四年級時我也教過,所以比較他們的進步或退步軌跡,是蠻有趣的一件事。光就考試成績來比的話,平均分數大概比四年級時退步五到十分。這是蠻驚人的數字,但到底為何如此,我很難評析其中微妙。

唯一我能做客觀比較的,是:四上時時我出的考題僅限於課本內容,這次則有一些生活常用語的應用,比較活一點吧。

雖然我覺得小孩能考七十五分以上,就差不多可以了,分數完全不是我做為家長或做為老師會覺得<非要不可>的東西。不過,因為我是這樣設定成績的:平時小考佔 15%,作業佔 35%,定期評量(也就是期中�期末考)成績佔 50%(這是學校規定的),所以有些英語能力已經好到國中程度的小孩,可能因為覺得小學英語太無聊、連帶的作業也沒耐心好好寫,所以平均成績會被作業拉低不少。這個部份就有點碰到「我自己家的痛處」,因為自家小孩也是個常常作業不做或隨便做型的,而作業比考試更適宜用來培養小孩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又遠比成績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得重要許多。

在種種考量下(加上最近在討論區看到一些家長討論學校如何公佈什麼校排班排的方式,大開眼界之餘覺得其實公布成績區間也是某種刺激小孩自願努力的手段,如果正好一切狀況都沒有大意外的話),我突然決定:給每個五年級生都做一張「我的成績+全班成績區間」的表,當成給家長的一封信、讓學生黏在聯絡簿裡帶回家。

這封信裡會說明計分方法(以及為什麼沒有期中的「總平均成績」,而只有平時考�作業�期中考三項各別成績--因為每班都有3到10個不等、沒交作業的人,我沒辦法打這一項成績,所以也沒辦法平均),列出這位小孩的這三項各別成績,及全班在這三項成績上的成績區間(100幾人、90-99幾人....這種區間)。我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重點是在於:委婉地請家長多叮嚀孩子注意「平時要認真做作業」。

畢竟我也是會想知道現在自己小孩在「量化的成績」這個部份,在班上大概的位置在哪裡的一個家長;但小學顯然不來這套,所以我根本沒概念,而且一沒概念就是三年半∼。

但既然英語還不算那麼正式的科目(連校定期中考都不考這科,而是由科任老師另外自行考試),那麼做做這類比較表,應該沒什麼<大礙>。


於是就自己做起了簡單的統計表。這樣做下來,可以較為清晰地把五個班級的目前表現都做個比較。例如:上課最吵的那一班,考試成績雖然不是最好,但交作業的情形卻最好,所以平均起來還是<量化表現最佳>;上課最乖巧的一班,卻考試成績也不好、作業更是一蹋糊塗,不交作業的竟幾乎達到三分之一,所以平均成績當然慘。

為什麼作業這麼重要呢?因為他們在四年級以前,所有英語作業都是在課堂上完成。升上五年級以後,才把作業本變成<回家要寫的功課>,所以這一項非常清楚地反應出小孩自我管理�自我督促的能力,特別是我出的作業通常不可能記在聯絡簿上(而是讓他們自己抄在我發給他們的每週檢核表上,這個檢核表我請學生一律貼在課本。所以如果是不帶課本回家的小孩,當然就不可能記得做作業。)

根據經驗,有些比較善心或緊迫盯人的班導,可能會問學生每週有哪些科任作業,然後要求小孩也抄在聯絡簿;但這種機率不大。所以小孩不靠自己靠誰?!於是常常在應該要交作業的那堂課,看到一堆學生進到教室來才開始寫作業,那些必須聽 CD 才能作答的聽力題則不是亂填答案就是抄同學的。這一群還是比較在乎成績等表面功夫的;還有真正很<牛>的那種,從一開學到現在、一次作業也沒交過的,也是有一兩個。【老實說,對於這一種完全耍賴,絲毫不覺得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的學生,我是完全放棄。】


今天在學校問了一下 X 老師,她對我發這樣的<成績區間參考表>有沒有什麼意見。她說當然可以啊,如果你有時間弄就弄吧(呃,我必須說,感覺得出來她不怎麼贊同)。其實我也很難拿捏這樣到底好不好?

隨便想想吧,這樣做到底能有什麼實質效益?首先是成績超優的那 7% 左右的小孩,對他們的家長來說,看到小孩的學校英語成績好,應該是覺得理所當然的吧(畢竟他們的孩子早就唸過比學校所開英語課更長年限的英文課了);若他們的小孩作業表現不佳,我猜他們也許會�但也許也不會,盯小孩「認真寫作業」。搞不好他們會跟小孩一樣覺得,反正我英文已經很好了,作業隨便寫寫沒關係。

其次是成績中等的那五分之二。這一群小孩通常是最認真寫作業的,因為他們可能對自己的考試成績不敢抱太大希望。我常常被他們寫作業的認真程度感動呢!我希望家長們看到他們不太亮眼的考試成績和很好的作業成績時,能像我一樣感到欣慰、以及非常樂意鼓勵他們繼續慢慢努力。

再來是成績墊後的那五分之二。這一群小孩很常出現自暴自棄式的表現,學習態度也頗隨便;有些人興致來時會努力背一下單字和句型,但多半都是以「反正我英文本來就不好」的心態打混中。這些我也蠻頭痛的,考不好也就算了,可是回家可不可以多努力一點寫作業啊!多寫幾次,字母的正確寫法、單字長什麼樣子,你會比較容易記起來吧!--而他們的家長會對小孩的英語成績有什麼感覺呢?我是有點怕連家長都完全不在乎,那我就少了一股大助力啦。

對這群小孩到底要怎麼辦呢?比如有人老是歉然一笑地說:「我實在不知道學英文有什麼用�學英文要幹麼?」--對這樣的小孩,我只能想到:去找出他對什麼事情比較感興趣(籃球,汽車,武器,服裝,美儀....,什麼都好),然後我上課時多夾帶一點他們感興趣的範圍裡的小插曲或懿事(當然是英文的啦),希望能藉此引渡他們一點興趣出來啦。只要有一點興趣,就當是播了個種子,就期待總有發芽的一天吧!其他的,我也不知道我還能再做什麼啦。


總之,就明天吧,禮拜三反正我沒課,去學校用用影印機也不錯,大概就真的來把這一百六十七張<個人信函>給印好裁好、再手工填好每個小孩的三項成績....,雖然有點煩瑣,不過,就試這一次看看好啦。

「如果我是收到這種成績參考信的家長」。嗯,我到底會有什麼感覺呢?!


09/11/17 Tue 11:37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