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tone118

其實我很想....

2009年11月17日

又看到新聞台上一位媽媽的記錄。她的小孩(低年級的年紀)在中國上學,之前是唸本地學校,今年轉入國際學校讀書,所以她紀錄了一些中國本地小學和國際學校在教育上的差異。

她小孩現在的英語課(美籍老師教的吧,總之應該是英語母語人士),就是跟美國的小學相同作法:不會有什麼課本,而是以大量閱讀帶入寫作。聽與說則應該是日常學校生活裡每一分鐘都在進行的學習。

其實我很<嚮往>讓小孩透過純閱讀來學習英文,剛起步的小孩就由大人唸讀故事,慢慢讓他們自己去找書來看;那位媽媽的小孩的老師,就是讓小孩在圖書館找「不認得的字不要超過五個」的基礎童書來看,一個月看十本、寫四篇作文(讀書報告),而報告的形式是讓小孩可以畫圖配寫字。

但,我自己在家就從沒這樣教過小孩,在學校,我有能耐這樣對一班幾十個、一共一兩百個小孩嗎?老實說我是有點怕怕,沒做過嘛。(呃,我承認我有點依賴「現成課本的方便性」)

不過,還真是有點想這樣試試看。

下個學期如果來這樣做呢?

首先我自己要先確定學校有多少資源可用吧!學校裡可以開放學生借閱的英語童書,夠這一兩百個小孩借看嗎?

如果沒有或不夠,而是由老師每週兩節課在課堂上讀故事、講故事、讓小孩聆聽和反應,那程度差異太大的問題還是存在,還是沒辦法照顧到雙峰兩側的小孩的需求。

到底要怎樣實驗才比較好呢?
先做做資源調查吧!

或者只這樣試行半個學期也行啊。

反正,我是有點想。試試看可不可能這樣做吧!


09/11/18 Wed 1:23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