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tone118

南韓新聞警惕用

2012年05月29日


2012-05-29 Tue 10:28:11

今日新聞,南韓人口將於今年六月破五千萬、且這兩年國民所得都超過兩萬美金一點(好像有跌到兩萬以下一會兒、又爬回來),所以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列,且為世上達到此<20-50標準>的第七個國家。

找該報導半天才看到的確有按可被接受的報導水準,加上一段台灣的現況;台灣好像是(這些好像是指我懶得再去翻報紙,憑印象的啦)去年就人均所得超過兩萬美金,今年也超過,但未達兩萬一千。兩萬美金似乎是國際公訂的<已開發國家>標準線。

XD,我兒上次問過我台灣到底算已開發還是開發中,我因不曉得故回答曰可能還在開發中。原來照這個兩萬美金標準,台灣去年就可稱<已開發國家>啦?!@@



早上上樓時隨便看的聯合報頭版,進了家門就隨手丟了報紙懶得再碰。到中午吃泡麵時才再看一看,也沒注意這則新聞是信誼老人之一的 KYF 編譯 :D。奇怪她怎麼編譯財經類新聞?!是代同事班的吧呵呵。

發現裡面有 A5 幾乎一整版在談南韓,我覺得新聞做得不錯,乾脆全部連結一下。或可能得全文貼過來,因為小氣聯合報總是過幾天就再也看不到舊聞。

-----啊!看起來我可能錯怪聯合報了,為了因應讀者轉貼,所以他們給每則新聞一個可能是永久的絕對網址(以供日後有人連結點閱),跟直接進網站看新聞的網址不同(直接進網站看的應該是每日流水編碼,過兩三天就失效)。所以他們的新聞資料庫應該還是做得很齊整嚴密,應該是日後還可讀的。
2012/5/29 Tue 5:36pm note.
 
 
●●

南韓躋身20-50俱樂部 全球第7個【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

2012.05.29 04:05 am

南韓朝鮮日報廿八日報導,南韓將於六月進入人均收入兩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人的「二○─五○俱樂部」,象徵南韓正式躋身已開發國家行列。目前全球只有六個國家躋身這個俱樂部,南韓將是第七個。

朝鮮日報在頭版頭條引述南韓統計廳的資料報導,南韓人口將於六月廿三日突破五千萬大關、人均收入達兩萬美元。報導說,在國際上,人均兩萬美元是衡量一國是否為已開發國家的門檻,人口五千萬人則是區分人口大國及小國的標準。

南韓在二○○七年人均收入已達兩萬美元,接下來兩年跌回兩萬以下,二○一○年又重新站上兩萬,去年為兩萬一千七百八十五美元。

至於台灣,根據我主計總處官網公布,今年四月底止,台灣人口總數為二千三百廿四萬五千十八人,去年人均所得為二萬一百卅九美元,今年預估為二萬六百零八美元。

南韓統計廳的資料是以一年在南韓居住三個月以上的人口為基準,包括外國勞工在內。

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底南韓總人口為四千九百七十七萬人,平均每分鐘增加零點四三人。以此計算,到今年六月廿三日,南韓人口將首次超越五千萬人。

朝鮮日報和樂金(LG)經濟研究院共同調查世界人口和收入動向後發現,在一九九六年英國加入「二○─五○俱樂部」後,南韓是全球第一個進入此俱樂部的國家。

「二○─五○俱樂部」目前有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及英國這六個國家,分別在一九八七、一九八八、一九九○、一九九○、一九九一及一九九六年入列。

報導指出,這些國家進入「二○─五○俱樂部」後,人口和國民收入多半持續成長,只有德國在一九九○年代初受兩德統一影響,國民收入短暫跌破兩萬美元,但很快就恢復。

韓國金融研究院院長尹暢賢表示,南韓將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國家中,唯一進入「二○─五○俱樂部」的國家。

朝鮮日報說,南韓總人口在一九六○年達到兩千五百萬,五十二年後倍增。由於南韓進入「二○─五○俱樂部」的時間比其他已開發國家晚,人均國民收入兩萬美元的實際價值也不同於其他國家。

【2012/05/29 聯合報】

南韓新聞警惕用_img_1





早不把台灣當對手 韓要挑戰日【聯合報╱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2.05.29 04:44 pm

今年,是南韓國力傲視全球的一年。韓國貿易總額破兆,成為第九大貿易國;韓美FTA三月生效,全球GDP的百分之六十一因此成為南韓的「經濟領土」;人均GDP更將突破二點三萬美元,南韓早已自亞洲四小龍晉身到世界富國。

早年台灣曾亞洲四小龍之首,南韓殿後,並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重重跌了一跤;但自從二○○三年南韓擘畫了「FTA Roadmap」(FTA藍圖)之後,兩國命運大不相同。

從人均GDP觀察,自南韓在二○○四年人均GDP首度超越台灣後,兩者差距愈來愈大,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到二○一六年南韓人均GDP突破三萬美元。

「金磚四國」之父歐尼爾預測,至二○五○年時南韓人均GDP將達到六點五萬美元,名列世界最富國家之一。

台灣總將南韓視為競爭對手,但走訪首爾就會發現,很早以前,南韓已不再提及「亞洲四小龍」,南韓早就不把台灣當對手,南韓要挑戰的是日本。

本報系採訪團曾在今年五月走訪南韓訪問當地學界,對於台灣,只有ECFA能稍稍引起南韓學者興趣。

一位研究南韓產業的學者表示,「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台灣和南韓早已走上不同道路,台灣走代工,南韓則是走向品牌,台灣和南韓是互補關係」。話說得婉轉,實則暗指在產業結構發展上,南韓早已和台灣分道揚鑣,台韓將走向台日合作模式。

近年來在許多產業政策上,台灣開始以南韓為馬首是瞻。南韓總統李明博競選提出七四七政策,台灣跟著提六三三;美牛議題,南韓很快地派出查核團赴美,台灣也依樣畫葫蘆。




南韓以開放政策 逼自己成長【聯合報╱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2.05.29 03:14 am

南韓商工部前部長金喆壽認為,南韓國力大幅提升,正是拜FTA之賜。對南韓而言,FTA有兩層意義:一是擴大了經濟舞台,獲得海外市場;二是藉由市場開放,提高國際競爭力。

韓國前大統領盧武鉉曾說:「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光努力是不夠的;不挑戰就無法成為發達國家。」韓國為了成為發達國家,從一九七○年代以開放政策逼自己成長。

與美國洽談FTA過程中,很多人本來認為韓國將「亡國」;高麗大學教授李景台說,開放反而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韓國原無大型賣場,後來開放家樂福、Wal-mart進入市場,國內企業也向其學習;而今在韓國大賣場都變成Lotte、E-Mart、Home Plus等,都是國內企業的天下,家樂福和Wal-mart反而撤出韓國市場。

李景台還舉例,二○○六年美國要求韓國廢除國產影片配額制,曾引起韓國藝人集體剃頭抗議,時至今日韓國國片市占率仍達百分之四十,根本就不用擔心洋國影片入侵,韓流反而席捲了亞洲。

韓國官方與智庫認為,透過開放市場,一邊與外國競爭,一邊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成功地穩住了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正因為堅定不移地推進開放政策,勇敢開放門戶,才造就了今天的韓國。



中韓FTA 李明博:2年內敲定【聯合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

2012.05.29 03:14 am

南韓總統李明博表示,南韓反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聲浪不高,可望在兩年內與中國大陸敲定FTA架構。

南韓與大陸本月二日同意展開雙邊貿易協商,研擬的FTA架構將允許兩國加入日本的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李明博認為進展將比預訂時間更快。

李明博上周在首爾接受美國財經電視網CNBC專訪說:「此舉不會比韓美FTA的冗長協商來的久,韓美FTA遭逢龐大反對聲浪,韓中FTA卻未引發太多負面情緒。」

南韓財政部估計,韓中FTA將提高經濟成長三個百分點,並在未來十年內創造卅三萬個工作機會。

本月參訪緬甸的李明博說:「緬甸過去和北韓進行軍備交易,因此推動南韓與緬甸的經濟合作相當重要,我們將協助緬甸步入正常軌道。」華府日前才鬆綁對緬甸的經濟制裁。

李明博表示,緬甸提供南韓企業眾多機會,僅大陸一半的低工資是一大吸引力。




尹啟銘:未必要跟韓國走同條路【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2.05.29 03:14 am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天說:「台灣有自身優勢,培養國家競爭力是長期工作,不一定要跟韓國走同一條路。」

台經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說,「韓國從來都沒有把台灣當成競爭對手」,「不必事事都跟韓國比」,但是台灣也不能再停留在過去亞洲四小龍的思維裡。

楊家彥說,過去台、韓發展階段類似,在機械、鋼鐵、紡織等產業競爭性高;反觀當前台灣、韓國的發展模式已大不相同,我國應著眼本身優勢,差異化發展,才能保有競爭力。

楊家彥表示,不同於韓國大財團企業,台灣產業結構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靈活度高、涵蓋範圍廣,應抓住這個優勢多元發展,自行車產業即是一例。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也說,台灣當務之急,是提升中小企業附加價值。

楊家彥說,若如韓國自稱,六月躋身「已開發國家」,可見韓國已做到「內外兼顧」,不僅對外經貿布局積極,內需市場也有一定規模。

林建甫說,「人均所得」目前台、韓都差不多,但韓國近年成長速度確實比我快許多,未來台灣應加速六大新興產業與四大智慧產業發展;至於人口規模,台灣難以相提並論,不過我移民政策可以再更開放,以彌補這部分落差。



韓下半年經濟 6成企業估惡化【中央社╱首爾29日專電】

2012.05.29 04:29 pm

大韓商工會議所29日表示,近日針對南韓全國500多家企業所作「對經濟狀況看法調查」結果顯示,有59%的受訪企業認為,今年下半年南韓經濟將進一步惡化。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根據這項民意調查結果,回答「與目前相似」和「會有好轉」的企業,分別僅佔21.6%與19.4%。

針對近來南韓經濟情況,有56.3%的受訪企業認為「將繼續呈現不景氣」,有39.5%認為「經濟將停滯不前」,顯示絕大多數的企業對南韓經濟前景抱持悲觀態度,而回答「正在復甦中」的企業僅4.2%。

大韓商工會議所分析,這項調查結果,主要是歐債危機難解決,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停滯不前所導致。

此外,有27.4%的受訪企業認為,南韓經濟將在第4季進入谷底,而另有24.6%和21.6%的企業,分別認為今年第3季、明年會走入谷底。這與今年2月所作調查指今年第2季經濟進入谷底的預測結果並不相同。

問卷提問「導致經濟不安的因素是什麼?」在內在因素方面,受訪者回答依次為:內需低迷(33.5%)、物價不穩(25.0%)、出口不振(16.9%)、家庭負債(12.5%)、房地產市場蕭條(5.6%)等。

外在因素方面,則依次為:歐債危機(57.9%)、油價及原物料價格上升(32.7%)、美國經濟復甦情況(6.2%)、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經濟成長放緩(2.0%)等。

此外,有關企業經營的瓶頸,有30.6%受訪者回答是原物料價格的負擔,其次為:銷售不振、收益惡化、競爭激烈、資金籌措等因素。

企業未來經營上的苦惱,有33.5%受訪者擔憂需求減少,其次為:原物料穩定供給、確保新的收益來源、薪水與原物料費用負擔等。

問卷提問「政府為了復甦經濟應該將重點放在哪些課題上?」,有70%受訪者回答「穩定油價和原物料價格」。

大韓商工會議所調查第1本部部長全秀峰建議,近來對歐債危機擴散的不安心理不斷擴大,此外還有很多人擔心物價不穩,因此南韓可能會面臨出口與內需同時萎縮。政府在經濟完全復甦前,應妥善因應國內外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