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頑皮祐的媽咪

媽媽很煩嗎

2013年01月15日
前一陣子,老大跟我反應過,很多事情,不要一直提醒他,他都知道
比如說,睡覺前要刷牙,他知道,所以媽媽就不要再講了
比如說,收玩具,他也知道,媽媽也請不要唸了
當下聽了,有點無言
原來我已經成了嘮叨老媽子,這麼快就被嫌
或許老大可以不用提醒,會自動自發
但生性懶散的弟弟,很多話是對他講的

昨晚,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當我和二個孩子準備從阿罵家回到我們的家時
我在門口又順口問,有沒有到後面廚房,跟阿罵說byebye
弟弟答:「有」這我有聽到,因為我有在現場
哥哥背對著我,也異口同聲答:「有」但我很確定,哥哥沒有去

我馬上叫住哥哥,問他,你確實有嗎
哥哥先說:「有啊!」

我不死心,馬上再追問:「可是我沒看到也沒聽到,你真的有跟阿罵說byebye嗎!?」
哥哥目光不敢直視我,一直左閃右閃地
然後,他面帶微笑,用著飄忽不定的口氣說:「我以為妳是問我有沒有跟阿公說byebye,我是有跟阿公byebye,但沒有跟阿罵byebye!」
他重覆了二次,跟我聲明,是他聽錯了!

天啊,我當下反應是,這小傢伙跟我睜眼說瞎話耶!
他在呼曨我耶!

我馬上告訴他,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你說實話,我不會生氣,但你說相反或假話,我就會生氣,還會修理你∼

哥哥低著頭不語,他承認他剛才有騙我

這個事件,讓我有二點想法

首先,我是否太囉嗦了,以致於哥哥為便宜行事,用這種方法逃避媽媽的魔音!我是否應該開始構思一些事,來加重他生活上的權利義務,這不同於幼兒的規格,而是提昇到孩童的規格!

第二,哥哥學會了”睜眼說瞎話”,我現在可以拆穿他,因為我看見他心虛的表情,但難保以後不用再犯,下次再犯,我該如何懲戒!?

----------
以下網路截取的文章,感謝作者


說謊,不是壞小孩

  請不要輕易將謊言與孩子的品性劃等號,因為謊言有時只不過是幻想,或者是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盤。
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懂事了,不再是個小寶寶了,所以孩子們應該很明白自己說的話是事實還是謊言。其實不然﹗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相信看完以下對孩子說謊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之后,父母們就會松一口氣了。
5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于說謊;5歲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說大話的情況存在了,他們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說謊。

5--7歲︰逃避訓斥

孩子為什麼說謊︰快到上學年齡的孩子,他們就會意識到說謊是解決問題或者逃避懲罰的一個好辦法。因為孩子們要讓他們的謊言更加可信,所以他們的謊言就會經過更好的加工了。6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如果他告訴老師他的家庭作業被狗吃掉了,那老師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說‘我病了,所以沒有做作業’,那也許能夠蒙混過關。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會不斷提升他的欺騙技能,試探他欺騙的限度有多大。這個時候,父母的“殺手 ”就是不能讓孩子因為說了慌、解決了問題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脫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輸誠實的美德的時候,最好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儘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誠實,不說謊。另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聽到你對婆婆說你有多么喜歡她送給你的那件毛衣,事實卻是你從來不穿,那么你就是在向你的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訊息︰說謊是可以讓你接受的。通常,孩子們是看見父母在說謊,他們才效仿父母這樣做的,或者模仿周遭成年人的一些做法。孩子們並不能釐清哪些是善意的謊言,哪些是惡意的。

聽到謊言怎么辦︰告訴你的孩子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是為了不傷害其他人的感情。給孩子舉個例子能夠使他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當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請到他家做客的時候,如果你直接告訴他你不喜歡他,所以你不去,那么你的話就會傷害他,使他很傷心。但是,如果你告訴他你有別的事情不能去,雖然並不是真正的實話,可是不會令他傷心和難過。”另外,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善意的謊言也能夠使孩子明白他們需要替別人想一想,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他的感受。 然而,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說謊只是為了掩蓋他的錯誤和做的錯事的時候,你就應該立刻清楚地告訴他你不允許他這樣說謊。父母立場鮮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說謊了是不是就應該受到處罰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針對有沒有刷牙的話題而說謊,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趕緊去刷牙,並且以後多多檢查和監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因為刷牙問題而說謊了。反過來,如果父母因為這些無關痛痒的謊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懲罰他,那么,父母的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變成一個更棒的謊言大師了。因此,應該說處罰孩子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辦法。

如果孩子偷了別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為極其惡劣的事情,而且為了掩蓋這些行為對你說了謊,那么,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必須受到懲罰的時候了,並且要讓他知道第一天剝奪他看卡通片的權利是因為他的行為,第二天則是因為他說謊了。但是,父母應該明白,懲罰並不能使孩子馬上意識到他的錯誤;想讓孩子真正改正錯誤是需要時間和父母的信任的。

針對孩子的說謊行為,有的父母認為還可以試一試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說謊,不要對他一再追問。其實,父母是希望能夠再給孩子一次說實話的機會,結果反倒又給了孩子一次說謊的機會。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問孩子;當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夠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問題。總之,不要向對你說謊的孩子提問題。否則,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謊言遮掩他先前的謊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內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與其這樣,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告訴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透過與我4歲兒子的反覆“唇槍舌戰”,我從中領會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實真相,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真相反而更簡單。就拿我兒子喜歡用鉛筆在牆上亂畫的行為舉例吧,以前我看到后會問他︰“這是誰畫的?”,而現下我就直接告訴他︰“我看見你在牆上畫了。到廚房拿一塊兒擦桌布,然後蘸點水把牆上畫的東西擦掉。”前者給了他一個說謊的機會,后者則沒有。

2、如果孩子是習慣性的說謊,那么向孩子提問題之前你就先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會對你說謊,然後允許他給你一個更好的說法。很多孩子在說謊之前根本就沒想他們還能說點別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發製人︰“我知道,如果我問你,你肯定不想對我說實話。不過,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說法。準備好了嗎?我要問了。”然後向孩子提出問題。

這種做法有3個好處︰

一、它給孩子時間去決定是張口就說謊呢還是說些其他的;

二、它避免了相互爭執激烈化;

三、既然父母允許孩子說謊了,有了心理準備,那么父母就不會生氣或者煩躁不安了。

3、為了讓孩子也嚐嚐謊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對孩子也說謊。比如,孩子想去看電影,父母答應他了。可是一會兒父母又不承認了,孩子就會問為什麼爸爸媽媽說謊。這時候,父母可以很輕鬆地告訴他︰“我認為有沒有說實話並不重要。也許剛才我是順口說‘好吧’,但是並不真的說明就得帶你去。我感覺你在家裡願意我們用這種模式和你說話,你也這樣對待我們。你是在告訴我“我”必須說實話嗎?但是,說不說實話對你就不重要了嗎?這樣做公平嗎?”聽完這樣的一番話,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來源︰《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