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頑皮祐的媽咪

公審孩子

2013年04月24日
今天早上正當一家人出門上班上學時,弟弟竟然對哥哥作了一個很不雅的動作
也就是當哥哥蹲在地上時,弟弟走向前面對著哥哥,並且作了一個準備”小解”的姿勢
媽媽看見了,馬上喝止他,告訴他這是個很不禮貌的動作,並請他不可以再如此了
下次再被媽媽看見,就要處罰了
弟弟心虛的應了聲好

隨即我們一同再往停車場前進,而哥哥因為完全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就一路問著媽媽,剛才怎麼了,弟弟為什麼被罵
媽媽心裡想了一下,到底要不要把這件事告訴哥哥?
既然已經對弟弟作了訓誡,是否還要把這件事再拿出來再講一遍呢?

我看著弟弟,他一臉苦悶的模樣

所以在哥哥殷殷期盼下,我告訴他,「剛才弟弟對你作了一個不禮貌的動作,但是我已經警告過他,他知道犯錯了,所以這件事就結束了。」
哥哥一再追問,「好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喔!」而媽媽我還是話到此為止,不再提了。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就是當我們在管教孩子時,都很喜歡用公審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比方說,當孩子作錯事,而只有父親或母親一方看見時,該方會在孩子面前再把這件事告知另一方或是另一個孩子
運用全部人對一的力量,迫使作錯方去認錯或是感到羞愧
這個方法,可以非常迅速的讓孩子降至極低的地位
其所面對的,不只是他作錯事的處罰外,還會再加諸眾人非難的語氣或目光
大人可以輕鬆不帶任何理由、道理來行使管教之權仗
只因為在這裡--"你就是多數決下的失敗者!"

而事件演變至此,也會有另種情況伴隨產生
就是發生在另一位未犯錯的孩子身上,不論是同聲指責,或是隔岸觀火的態度
在這裡他只要負責選邊站,就可以讓父母心生安慰,認定未犯錯的孩子是良善可憐的

這個方法以前我曾經用在弟弟身上
因為他實在是太頑冥不通了,而媽媽我在處罰他並在找出應援團(爸爸哥哥)來公審他之後
發現他的眼神態度充滿著怨懟,而非對錯誤行為的懺悔
錯誤行為還是在日後一再出現,公審的次數就會增加,力道也會加強
孩子變得無畏處罰,且學會將情緒掩藏以防禦他人的撻伐

其實在公審孩子時,正反二方己經武器不對等了
在眾人的制裁下,對尚未有和大人實力、智力相當的孩子來講
他手足無措且沒有任何支援
任何抗辯都成了狡辯之詞,懊悔之心也會受羞辱怨恨所埋沒
這對自出生以來,均仰賴著父母一顰一笑牽動其世界的孩子來講,何其慘忍

因而現在的我,己經嚴格禁止自己去公審孩子
就是體會到小小心靈的脆弱,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視其感受
逼迫他在非公平對待下只能噤聲哭泣
終將使性格走向麻木、冷漠

父母的懲戒應僅限於事件當時落下並結束,這是我最大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