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頑皮祐的媽咪

弟弟大哉問(二)

2013年06月19日
兄弟倆常向媽媽問一些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實在是為難著媽媽
最近只好教他們如何用google
順便練習注音拼音

兄弟倆對於這種學習方式很感興趣
周六早上, 在陽台上, 媽媽幫他們搬了張小桌子, 二個人席地而坐, 一起討論要查詢:棘龍, 噴火龍, 虎鯨, 甲蟲, 獨角仙, 鍬形蟲, 天牛, 蟬 等名詞

媽媽還找出之前露營時拍到的一些昆蟲,用網路上分類好的圖鑑或是維基百科去瞭解並認識他們的名字

弟弟大哉問(二)_img_1
這隻應該是公的蓬萊巨顎天牛
(天牛科 / 鋸天牛亞科) 體長43 - 62 mm,體色棕色至深褐色,觸角前3節較粗,前胸背板佈滿粗大的刻點,側緣有鋸齒,後緣側角具銳刺,翅鞘有明顯的縱脊。本種又稱刺緣大薄翅天牛,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5-9月出現,為常見的種類。觸角前3節較粗,前胸背板佈滿粗大的刻點,側緣有鋸齒,後緣側角具銳刺。


另外, 弟弟昨天晚上吃飯時, 突然問媽媽, 為什麼地球會飄在空中, 不會掉下去, 媽媽利用"有限"的常識, 勉強地回答了一些, 今天上班趕緊趁空檔時, 找一下答案惡補...


地球的誕生

大約五十億年前,一個由塵埃與氣體形成的星團,在太空中緩慢地旋轉著。由於本身引力的緣故,這些物質便漸漸凝聚起來。當雲團愈縮愈小時,旋轉速度便愈快,中心部分的溫度也變得愈高。

這個溫度極高的核心,形成了一個熾熱的星球,它就是我們的太陽,而在核心的外圍,塵埃和氣體聚集成岩塊和各種石頭。

同時,這些岩塊和石頭也和太空中剩餘的氣體結合,逐漸演變成太陽系中的各顆行星,而「地球」便是其中之一。

原始地球和現在地球大不相同,形狀像個馬鈴薯,後來在小行星、小隕石的撞擊下,逐漸變大,並產生高溫,將地表熔成岩漿。

不過,原本含在小行星內的水分也因而散逸出來,凝結成雲,替地球帶來蘊育生命的海洋。

降雨前的岩漿高溫,使得地球內部熔化,所以像鐵、鏻等較重金屬朝內部集中,形成了地心,而較輕的鈣、鎂矽化物則向外,形成地函,地函在熱對流作用下,產生岩漿,再浮出地表,冷卻後就變成了地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