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ora&Woody媽媽

全民健康運動—保養出好胃!

2004年12月01日
在世界各地的國家中,亞洲的日本跟台灣是胃病患者最多的地區,這跟人民的飲食習慣、生活型態息息相關。
也許是由來已久的觀念,國人看病常會要求醫師順便開胃藥,認為「有病治病,無病健胃」,不過,若長期不當地吃了過多的胃藥,不但會影響肝腎的健康、影響酸鹼值平衡,而且更會讓患者忽略真正讓胃部不適的原因而延誤病情,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胃藥不亂吃,胃痛不輕忽
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腸胃失調問題,可分為上消化道疾病與下消化道疾病,前者包括:消化型潰瘍、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後者則包括大腸激躁症、便秘、腹瀉等。不過,由於消化道疾病有許多不同的病症都有類似症狀,因此有問題必須找醫師診斷,才能確定病因,對症下藥。
至於沒發病時的日常保健,可不是拿胃藥當飯吃喔!必須改掉不當、不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就不必依靠胃藥,也可以避免身體警訊發揮不了作用的機會。
好「胃」口的生活手則
近幾年來由於經濟跟政局的不穩定,使得不少醫院的精神科、腸胃科門診多出了許多年輕男女病患。他們多半為20~35歲左右,有正當工作,但生活壓力大、情緒緊繃易焦慮,精神的長期不適已經影響的日常的生活與健康!
醫師呼籲,有病當然要看病吃藥,然而話說「解鈴還需繫鈴人」,病怎麼來的就得怎麼醫,所以應以飲食跟情緒調節來改善才能治標。

食物挑選宜忌
禁忌
1. 菸酒不能碰:含酒精的飲料會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引起胃發炎;而吸菸則會刺激胃酸分泌,甚至影響潰瘍痊癒。
2. 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太辣跟太酸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
3. 少吃油膩、過甜的食物,如巧克力、炸雞、精緻甜點、氣泡飲料等,以免影響腸胃蠕動。

飲食建議
1. 多吃五穀類。以前纖維曾被視為潰瘍患者飲食的禁忌,但現在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纖維素能保護胃部免於發生潰瘍。
2. 多吃蔬菜水果。蔬果中的維生素A、C有助於保護黏膜和癒合傷口,因此胃不好的人也要吃水果,可以選擇果膠多、纖維較少的蔬果,如葉菜的葉子、蘋果、香蕉。
3. 宜攝取低脂、高蛋白質的食物,如不加糖的奶類、豆漿、豆腐、蛋、魚、瘦肉等,但一次不要吃太多。

用餐須知
1. 細嚼慢嚥。若吃得太快,食物咀嚼不夠,會使消化液分泌不足,易造成消化不良。
2. 定時定量。暴飲暴食或太少吃都不好,不但對腸胃造成負擔,也會影響身體正常的消化、代謝機能。
3. 用餐時避免喝下過多湯汁或飲料。水分會沖淡消化液,尤其冰水更會影響胃液分泌,因此不要養成買便當就順便買冷飲的壞習慣,避免讓胃更不適。
4. 專心、愉快地用餐。壓力、焦慮會讓胃酸分泌過多,是胃黏膜防禦機制衰弱的主因之一。所以,用餐時刻更需要放鬆心情專心吃,且要避免邊吃邊開會,或邊吃邊讀書。
5. 早餐不能省,宵夜不能吃。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在空腹一夜之後一定要吃早餐,才能中和胃液;而宵夜則會增加胃的負擔,因此儘量不要在睡前3小時內吃東西。
6. 飯後散步可助消化。吃完飯後不要立刻繼續坐著工作,或者馬上睡覺,應該去散散步幫助消化,也可以讓精神更好!

叮嚀
我們每天進食維持生命,但還是需要腸胃的健全消化才能夠吸收到營養,換句話說,有了健康的胃,我們身體的健康也才能有保障!所以囉,用好心情去面對每一天、每一個挑戰,並且在進餐時享受當下的食物,才能讓身體的機制好好地運轉,健康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