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ora&Woody媽媽

小兒功能性便秘 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妙招

2005年01月05日
?常見的小兒功能性便秘
 便秘是兒科病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約佔一般兒科門診的3%,及小兒腸胃門診的10%至25%,雖是小問題但卻常常困擾著小朋友及家長。一般兒童便秘,範指嬰兒至16歲以下的兒童至少2周出現以下情況:糞便呈現硬塊、鵝卵石樣硬便;或每周少於2次的排便。
 便秘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排便異常,後者包括嬰幼兒排便困難、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大便滯留,而診斷為慢性功能性便秘首先得排除器質性便秘。長期便秘的小朋友有九成以上為功能性(機能性)的問題,但仍有一成為非功能性便秘,其原因可能是腸道結構有異常(如先天性巨結腸症,肛門狹窄等);內分泌或代謝上之異常(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腎小管酸血症等);神經肌肉疾患(如脊柱裂,脊髓發育不良等);某些藥物之副作用造成腸胃蠕動減緩。在診斷上必須小心排除這些可能性,然而當病史和體檢強烈顯示為功能性排便異常時,就無需進一步的診斷及檢查,可直接進行治療。

?長期便秘 恐導致治療困難
 便秘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但若長期下來不只經常會有腹脹、腹痛、食慾不振、體重增加緩慢、情緒焦慮等症狀,甚至會因大便長期堆積造成排便感受力消弱,腸道的收縮力量變得鬆弛,而形成惡性循環,讓治療更為困難,復發機率也會偏高。治療小兒慢性功能性便秘最重要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可從飲食增加纖維質的蔬果,多運動,作息正常且放鬆心情。養成每天上廁所之習慣,不要憋便等非藥物方面來著手, 然而仍有一部份小朋友需要軟便劑及灌腸來維持大便的通暢。

?從中醫治療便秘
 在中醫觀點看來,功能性便秘的孩童屬於脾虛氣寒生化之源不健而導致中焦無力,可使用如桂枝、芍藥、紅棗、白朮、黨參、飴糖等來溫中補虛,升騰中焦生發之氣而行津液,調和營衛,使腑氣能通能下,而非一昧地使用潤下甚至瀉下的藥導致腸液更為乾涸,一般約治療個3、4週便能恢復到正常的排便。若同時再輔以一些益生菌來重新建立腸道的正常菌落,且能維持良好的飲食及排便習慣, 復發的機率便會減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