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nju

那些時刻是如此難得,所以如此珍貴。

那些時刻是如此難得,所以如此珍貴。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沈迷於某物"的行為

2015年07月21日
公開
17

問: 喜歡看西遊記, 非常迷戀, 經常將書中人物視為實際存在, 應禁止或引導? 如何引導? 若使用書中不恰當語言, 如何解決? 答: 以"給予限制"及"進行引導", 這兩個方法同時並用, 我想是顧及到孩子與大人雙方的介入態度. 但是, 將人物視為實際存在, 則應視孩子年齡決定處理方式, 通常, 年齡越大, 越應說明虛擬人物與現實環境的不同. 至於不恰當語言, 則應引導孩子以適當語言表達, 他可能是依自己對該不當語言的了解而使用, 因此不明白一般話語應如何?述遇到的情況. "沈迷於某物"的這個行為, 對孩子有其不可抹滅的功用, 理由有: 1. 給孩子快樂, 以及從事某事的投入感. 2. 隔除外界, 幫助孩子應付環境中遭遇到的壓力及焦慮. 3. 藉由對某物的投入, 降低讓自身不適的感官知覺收入. 4. 可能有重複行為的功用(比如看書時搖晃, 甩手...等). 可依下列十點進行介入: 1. 幫助孩子建立面對改變時的策略 比如自我穩定的技巧, 放鬆心情的策略...等, 因此他不用在緊張時沈入特定興趣, 來阻擋外界變化. 2. 幫助孩子發展出其他替代活動 特別是對年齡小的孩子, 替代活動需與原本活動有同樣的功能, 及某程度的同質性. 3. 及早介入 特別對一些較不適合在青少年或大人身上看到的(沈迷)興趣, 越早進行介入, 成果越好. 4. 事前(預先)計劃一天的行程 並切記將高度興趣物(閱讀西遊記)排入行程, 孩子可以藉此逐漸學到: 日程表, 前後移動行程表項目, 及依情況做改變調整等重要技巧, 這個方法也可以降低環境中的不確定性, 減少焦慮, 增加期待. 5. 發展自我穩定的技巧 使孩子能在穩定的狀況下, 自在的融入不同活動中. 6. 給予限制 對高度興趣物(閱讀西遊記)設立規則(限制), 漸漸降低它影響孩子生活的程度, 例: 可搭配2,4兩點, 在"排定閲讀時間"及"增加新活動"的調整中, 逐漸讓孩子接觸其他事物. 7. 了解沈迷性質的事物對孩子的幫助(功能) 比如, 孩子可能是在不喜歡外界環境, 或意圖阻隔某感覺輸入的情況下, 從事具沈迷性質的活動, 而在了解某行為的功能後, 照護者即可較有方向的採行不同的對策. 8. 給予視覺支持 同樣的, 可搭配2(替代活動)及4(行程表), 對"新活動的進行方式", 以及"不同的行程改變"提供輔助. 9. 以高興趣物(閲讀西遊記, 使用書中語言)為媒介, 深化孩子的人際關係並拓展類似興趣 例如, 尋找其他架構類似的故事, 或與喜愛書籍同背景(同時期)的真實歷史等, 讓孩子閱讀; 或為孩子報名說故事比賽, 主題相關的益智問答比賽, 來增加沈迷物的功能性. 10. 尋找合適的小團體 努力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 聊天主題, 使他的語言框架不致於僅僅侷限在自己高度關注的事物(西遊記)中.

練習玩遊戲

2015年07月15日
公開
46

問:小孩五歲半, 非常敏感, 無法玩抓的遊戲, 遊戲時很怕她哭, 無法放開玩, 怕孩子因挑戰而爆掉, 該如何對待? 答: A. 觀察與記錄 首先應該觀察孩子的感官知覺處理特性 之後依其喜好, 決定介入的次序與作法, 觀察期必須時時注意孩子的做為, 反應, 與回饋, 介入的目的在於讓孩子能自行統整感官知覺收入, 調節反應, 並有效的與外界互動. 自閉兒經常有感覺處理不平衡的問題, 建議在分析時, 以條列式的方式記錄, 比如: - 不喜歡玩遊戲區的器材, 一坐上就哭. (對"動"的活動敏感) - 只穿特定質材(款式)的衣服.(觸覺敏感) - 家裡有人用吹風機就哭.(聽覺敏感) - 喜歡在床上, 沙發上跳.(對"動"的活動低敏) - 喜歡把手指放在眼睛前面移動, 盯著看.(對光影低敏) - 喜歡把自己塞進沙發旁的角落.(對觸覺低敏) 若要更仔細, 則可再加上何種時間或情況下會有此反應. B. 施作與調整 在了解孩子感官處理的特性後, 便可逐步擬定大致的做法, 當判斷孩子有需求時則給予, 輸入過多時則降低, 但盡量讓孩子認知到, 也了解到他當時的感覺, 換言之, 避免單方面的輸入, 務必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感知, 進而自行調控, 自我穩定, 對外界做出適切的反應. 一開始, 先拓展出"可與孩子互動的遊戲選項", 暫時先不要玩較有壓迫感的遊戲. 遊戲選項則避免玩具, 以"人與人互動"的遊戲為主. 這類遊戲通常都只需要兩個人完成, 最好有一些固定的語言, 音樂(歌謠), 與動作, 幼兒在此類遊戲中可以學到: 如何輪流, 如何注意對方, 如何由對方的反應中找線索, 以及對聲音, 語言, 表情, 行動的模仿. 由於這類遊戲均含有行動及旋律, 因此很容易能夠依幼兒不同的感官知覺特性設計並調整, 孩子通常也喜歡這類符合其感官知覺需求的遊戲. 以下為一些著重"人與人互動"的遊戲: 1. 捉迷藏 2. 手指遊戲 3. 木頭人 4. 轉圈圈 5. 丟手帕 6. 騎馬打仗 7. 抓鬼 此時可依循一開始觀察到的幼兒感官知覺特性擬定(選擇)遊戲內容. 例如, 若小孩喜歡玩自己的手指, 則可選擇歌謠(炒蘿蔔, 一角兩角)等遊戲, 小孩喜歡轉圈, 則可選擇城門城門雞蛋糕等遊戲. C. 遊戲注意事項 在遊戲進行時請注意下列要點: 1. 為遊戲命名 因此在玩的時候, 孩子會很清楚遊戲的型式, 規則, 及可能發生情況. 2. 以相同的規則(方式)玩遊戲 因此孩子可預期, 也可遵循脈絡. 3. 可重複玩相同遊戲 4. 可允許孩子做變化 玩過許多次之後, 可以在遊戲中製造些節奏不同的反應, 期待孩子主動將遊戲推前或改變. 例如: 用毯子搖晃小孩並唱歌, 之間突然停下來, 期待小孩給你反應. 5. 善用暗示 以不同的聲音及肢體語言暗示小孩下一步. 6. 盡可能以相同方式結束每一個遊戲 這個方式可以讓孩子了解遊戲終了的信號, 讓他能夠選擇是否要結束遊戲, 因此, 他可以在不喜歡某種感覺(快爆掉時), 藉此穩定住自己. 在玩過許多遊戲, 孩子也樂在其中, 並了解節奏後, 可以開始玩抓(鬼)的遊戲, 一開始不要太緊湊, 也不要玩太久, 此時, 孩子應可調控自己, 而之後, 待雙方習慣彼此反應後, 即可漸漸延長玩耍的時間.